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从前,有位爱画山水画的人为朋友画一幅青松图。青松图画好了,他看着画心想,松柏松柏,有松而无相,不是太单调了吗?于是就在青松图上画了翠柏。又一想.松竹梅、乃岁寒三友,不如再补上竹和梅。有了松竹梅就应该有山,有山就有百,就有水.这样画来画去画面乱七八糟.没了主题。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也和这位画者一样.总想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写到。我最近接到一篇新闻稿:《某重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搞不但写了某重点工程的重要性.二百余承建工人开展百日会战;还写了工程承建单位缺活干.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步入市场招…  相似文献   

2.
聚精会神的学生头戴耳机,安静地坐在电脑屏幕前,神采飞扬的老师站在讲台,轻点鼠标,为学生打开活泼、生动的教学课件,于是,在安静的现代化教室中,一幅集声音、画面、飞快的思维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画面便展现在每位师生面前。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宣传     
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一文中早有论述,他说,比如澳大利亚内地,水源奇缺,先找到水溪的原始人便在水溪附近周围的岩石上画上袋鼠和人取水的胳膊,告诉路过此地的同伴,近处有水源。巴西的原始人在一条河的河岸上,画了一幅鱼的图画,以此告诉同伴,此河里有鱼,鱼的样子就像画的这样。这可以视作最原始的图像传播。  相似文献   

4.
聘请木匠当教授1929年9月,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一天,应几位朋友相邀,去参观在京举办的一个中国画展览。宽敞的大厅里,一幅幅装裱精致的画令人眼花缭乱。徐悲鸿看了一会儿,感到很不痛快。因为不少作丽者墨守成规、闭门造车,致使画面陈旧,使观者兴味索然。忽然,挂在角落里的一幅小画引起了他浓烈的兴趣:画面上画了几对虾子,只见他们  相似文献   

5.
黄德能 《大观周刊》2012,(39):223-223
一、开放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效 1、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开放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就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为这些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生活像一幅美妙的图画。然而,在描绘这幅图画时,人们往往会经历太多艰辛和坎坷。创造历史,走人生的道路是这样,再现生活的艺术作品要达到完美的极至,同样也要经历细心的琢磨和巧夺天工的雕饰。广播短剧《远山的风铃》正是诸多听觉艺术作品中的佼佼者,它凭借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带给人们清新的艺术享受,绵长美妙的回味,因而荣登’97全国广播剧评比一等奖的榜首。《远》剧为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幅画卷:在我国东北一个偏远山村,一对青年男女丁柱和小琪深深地相爱着,然而命运的不公却降临到这对恋人身上。小琪娘看重两万…  相似文献   

7.
<正>看过肖景志的画,你会惊叹,为什么他会捕捉到自然界那么美妙的瞬间。在他的画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林中有婆娑的光影在闪;潺潺的溪流仿佛伴着春光哗哗作响,跳跃的松鼠在落叶上觅食……一幅幅作品使你仿佛走进了人间的仙境,而他却说,如果你在山林里住上几年,细细地品读,你也同样能感受到这一切。13岁时,肖景志跟随林口县一个中学的美术老师,学习了两个月的素描。在那里,老师不仅教他绘画的基础,而且  相似文献   

8.
久经传看而让人铭刻于心的一幅幅影视画面,大都有一个个引人注目的"眼睛",就是画面中能够突出画面重点、聚集画面亮点、凝结画面焦点的关键点。画面的"眼睛"是画面构图不可或缺的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市三十年教龄的教师大会上,胡晓舟小朋友献给了老师一幅名叫《哺育》的画。画上的老母鸡正在喂养一窝小鸡。这是幅耐人寻味的作品:母鸡喂小鸡得给它们吃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小鸡才能长得羽毛丰满、活泼健康;孩子也是这样,要不断给予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数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在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漫画,题为《乔迁之喜》,画上有文字:“科技干部迁入新居”。画面上一个孩子捧着一叠书向新楼走去,后面是他的父母(科技干部)扛着一个书架,满头大汗。有人说这是一幅歌颂漫画,表示对知识分子生活的关心;也有人说这是一幅讽刺漫画,是讽刺新楼盖得不好,书架搬不进门,因而急得科技干部满头大汗。朋友认为这幅画是歌颂性漫画,我也赞同。只是,因为作者没有注意书架与楼门的比例,才造成了读者的误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作者和编者只注意了这张画意义好的一面,而忽视了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1.
龙飞 《大观周刊》2012,(47):375-375
高中地理课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门科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培育着我们建设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地理知识给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  相似文献   

12.
写新闻讲究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含蓄有余味。其实,含蓄,亦称“留白”的艺术,用之于写作、绘画,古今论述甚丰。 据史料载:宋代皇帝徽宗赵佶酷好书画。他当政时将绘画列为科举考试中的应试门类,入选者可人仕“翰林图画院”。有一年,著名山水画派首领李唐参加画院考试,考题为“竹锁桥边卖酒家”。他在画面上巧妙地画出一泓清清的流水,水面小桥横架,桥畔崖边,一抹青翠竹林,竹梢上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所作之画,虽未见酒家,但竹梢上的酒帘使人联想到竹林后的酒家,逼真地体现出“锁”字的意境。考官认为此画虚出酒家远比众多应试者酒家、小溪、木桥和竹林,应有尽有,样样摆出,更为含蓄,更有意味,更引人深思。李唐夺得了考试的第一名而进入图画院。 藏而不露,作画一法。文画相通,含蓄亦为作文之一法也。  相似文献   

13.
《红帆》这篇小说,以一封书信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在20年前受伤的人写给当时伤害他的班主任的一封信。读者一定认为那人会在信中抱怨他的老师,数说老师的不是。可作者并没有这么去做,他  相似文献   

14.
倒过来试试     
近日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挺有意思。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青年画家,由于工夫不够,生性又草率,画出来的画总是很难卖出去。他看到大画家阿道夫·门采尔的画很受大众欢迎,使登门求教。他问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往往只用一天不到的时间,可为什么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门采尔沉思了一下,对他说:“请倒过来试试。”青年人不解地问:“倒过来?”门采尔悦:“对,倒过来!要是你花一年的工夫去画,那么,只要一天工夫就能卖掉它。”“一年才画一幅,这有多慢啊!”青年人惊讶地叫出来。门采尔严肃地说:对!创作是非常艰苦的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改革开放正逐步向纵深发展,由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经济转换,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幅多姿彩和富有变化的画面它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社会和每个人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为充分勾勒出这一伟大史进程发展变化的主画面,正确地引导舆论,我们新闻工作者除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原有十八般武艺作用外,还应当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书.看到一则逸话:“宋朝有个叫杜处士的,收藏了一幅唐朝名画家戴嵩的真迹《斗牛图》,很是珍爱。一天,他正独自欣赏,被一牧童撞见。牧童瞥一眼画面,不禁失笑道:“这画画错了。斗牛的时候,力气全用在两只角上,尾巴一定要夹紧在两腿中间,才用得出力。这幅画上的牛全翘着尾巴,怎么用得出力?”  相似文献   

17.
五官的功能     
在街上偶然买到了一张《讽刺与幽默》,上面一幅漫画吸引了我。画面上是一个戴着帽子的人头像,虽然有些夸张,但一眼还能辨认出来。令人惊讶的是,在耳朵的位置画上了一张咀,而且套印成红色,和整幅画的黑色相比,特别醒目。画上的人物右眼有点向后斜视,似乎对于他那个不伦不类的“耳朵”极感不适,但又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看了半天,不懂其中奥妙。漫画的题名叫  相似文献   

18.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的魅力并非全来自他口中说出的语言,还包括他出现在受众面前的整个动态,所呈现给受众的不只是一幅画,而应是一道风景,播音员主持人在注重有声语言的基础上,态势语言的运用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筱青 《军事记者》2012,(11):63-63
记得在南方某地一名人故居里,看到一幅清初八大山人的画作。画面上总体是枯塘败荷.看上去几株枯萎的荷花、几片耷拉破碎的叶子,在几乎干涸的湖底苟延残喘.完全是一幅绝望无力的惨景。然而就是这样一幅画,却被称作是“杰作”,一些所谓的行家竭尽吹捧之能事。我对美术当然是外行之外行.不懂其中之审美的诀窍。但我起码知道一点基本的常识:美术美术,画作首先要“美”。如果一幅美术作品让人看上去没有美的感觉,而是凄凉、伤感、败兴,甚至丑恶的印象,这能叫美术吗?  相似文献   

20.
3月26日,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的国际安徒生奖公布日本儿童文学作家角野荣子和俄罗斯插画家伊戈尔·欧尼可夫分获2018年国际安徒生奖文肇奖和插画奖.《魔女宅急便》这个故事源于我女儿十岁时画的一幅魔女图画。画中的魔女骑着一把模样有点奇怪的扫帚在空中飞。一部分扫帚苗编成了麻花辫,上面系着一个蝴蝶结,蝴蝶结在风中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