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法律权利意识觉醒和网络的开放性表达,促使与司法案件相关的网络舆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一。近年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国内热点司法案件的网络舆情进行追踪分析,并发布了一系列司法舆情的分析报告。然而,人民网的舆情报告是分散的历时性报告,本文以2007年—2013年间人民网司法舆情报告为研究对象,将分散的报告进行整体研究,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挖掘热点司法案件背后的舆情特点和社会诉求。从司法舆情演变的总体走势过程中探寻司法舆情传播机制规律,以获取司法系统应对舆情的有效启示。  相似文献   

2.
袁娜 《新闻爱好者》2011,(13):72-73
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对司法部门公开、公正地判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论与司法互动通常是首先由网络及时曝光案件概况,网民鉴定还原事实真相,形成网络舆论,再由网络舆论界定案件性质,对案件实行"干预",最后网络舆论引起了上级部门的重视,案件审判进入公开、公正的阶段。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是推动社会民主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的质与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全民法制意识的提升和监督问责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场的舆论诉求取向,从娱乐、骂人转向政策纠偏、民事索赔和刑事问责,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网络舆论与政府部门间的冲突之所以频现,恰恰是因为网络舆论的道德力量和法律力量。网络舆情传播事件如何处置,作为司法体系的实践者和捍卫者,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好法律的授权,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长久利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悄然兴起。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构成及其特点,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难控的原因,并从网络舆情的开放性和隐匿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多元性及分散性等方面说明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同时,提出通过引导舆论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应用现代技术、增强道德意识、规范网络行为以及培养舆论领袖等六个方面对策来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创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5.
伴随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下媒介传播的变化,社会问题的被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司法领域的监督。其中的监督不乏非理性的成分,已有大量的文章关注了网络舆论对司法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影响,本文从相反的角度阐述了在司法实践中,面对网络舆论的特性,我国司法部门应该采取何种理念、应用何种策略与行动来打造、净化与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减少以及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使网络舆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与自媒体时代
  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因而舆情是一个比舆论包含内容更宽泛的概念,对舆情的管控就是要使舆情不转化为舆论或转化为良性舆论。①当前,伴随着以各种通信终端和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出现在网络上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超出人们惯常思维、脱离常人道德底线和个别极端尖锐的离奇事件等都容易引起网民的围观,成为网络舆论的“狂欢”而将网络变成各色思想和言论的集聚地,进而能够影响和干扰现实世界中事件的处理。如果这些网络舆论导向正确,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是广大人民群众之幸;如果这种网络舆论导向错误,甚至被某些势力利用,则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破坏社会稳定,威胁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赵亿 《今传媒》2016,(2):28-31
近几年,一些刑事司法案件成为网民公议话题,迅速发酵成舆论场,并向现实延伸,对司法独立产生了很大的压力.面对宛如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舆论,司法应以何种姿态来应对,既能与舆论形成良性互动,又能公平正义的审理案件,已成为新媒介时代司法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以"李某某案件"为个案研究,剖析李案的舆情特征和司法审判环境,梳理出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应有之姿.  相似文献   

8.
项君雅  洪悦 《大观周刊》2012,(45):93-94
舆情是人们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原初表露,可以是一种零散的、非体系化的东西,也不需要得到多数人认同,是多种不同意见的简单集合。当舆情产生聚集时就可以向舆论转化。而网络舆情是在网络这一新兴媒介迅速普及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变革的情况下产生的新兴事物,对于司法公正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9.
羿克 《今传媒》2013,(10):27
主持人语: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多媒介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传媒业的发展与壮大,集聚了各界人士的目光,网络媒体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问题也随之显露端倪,版权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法制建设势在必行。鉴于网络的相对虚拟性,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其还没有触及相关法律法规时,就需要网络道德建设及时发挥作用,规范网民行为。传媒与法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媒体既不能超越司法程序,制造媒介审判,又不能将热点舆情问题置之不理,因此,必须建立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使媒介发挥正确、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激发舆论的引导功能,才能使媒体与司法在完善中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本期“传媒与法”栏目探讨了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刊发李俊潮和刘翼教授撰写的文章,作者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视角探讨新媒体语境中舆论对重大公共事件产生的作用,分析公共事件中舆论如何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分析》一文,是2012-2014年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以湖北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例”(2012B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以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产生的积极意义为缘由,阐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管理方式。《出版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一文,则分析了出版合同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从法定情形、法律效力等方面探析出版合同中的抗辩权,有利于出版者和作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期栏目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慎密,相信为我国进一步构建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给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校园网络的稳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提升舆论危机公关的应对能力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应对及处置机制,塑造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氛围。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微博普及以来,其已经迅速成为网络舆情爆发的重要源头,微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受众的情绪,受众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受众的观点又反过来作用于微博,不断改变微博舆论的走向,由此形成微博与受众情绪的共振,此种共振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舆论干涉司法,形成了"舆论审判"。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比较法来研究,提出如何使微博与受众情绪达到最佳的共振。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13.
网络环境下,热度高、传播快、覆盖广、易激活等舆情传播特点对出版机构舆情处置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大数据技术则为完善舆情预警系统和舆情处置机制带来了机遇。通过多平台舆情动态监测、多层面舆情数据库构建、多维度数据价值提炼、可视化舆情预警平台搭建,可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并形成处置预案;通过多平台分级处理、多渠道信息公开、横纵向数据整合、多维度应对效果评估,可优化舆情处置效果,维护出版业在舆论场的话语权和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14.
维护司法的独立审判权和坚持舆论的监督,是确保司法公正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今关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自从网络舆论勃兴并与传统媒体、民间舆论合流之后,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案件的审理结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是加重量刑,或是减缓,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效应和对舆论的影响达到了极致,政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在阐明微博推动下政府网络舆情现状、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博推动下政府舆情的传受各方、传播模式以及有效控制和介入,提出政府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源上减少政府舆情事件的发生,同时有效控制错误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在保障信息权利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安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高校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发表的观点、意见和看法.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舆论阵地,高校应该重视并积极做好大学生的舆情引导工作,以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 一、新媒体为高校舆情引导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高校舆情引导工作的定位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张传香 《新闻知识》2012,(1):41-42,38
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众多网民对于社会(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或简言之为网络舆论和民情.网络舆情常态化,并不意味着波澜不惊而是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网络舆论虽不够严谨,却越来越值得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越来越积极地应对和回应,互联网也成为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刘艳美 《新闻世界》2009,(9):128-130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民对涉及司法审判的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公权力行使和公职人员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场,并且正在逐步影响当下我国的司法活动。舆论监督作为公众实现知情权和言论自由的主要渠道,对促进司法公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④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具备舆论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网络媒介发挥其特殊功能将个人反应机制进行汇集、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聚合效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伴随传媒业迅猛发展的浪潮,各种媒介形态迅速兴起,已然成为了一股新兴的力量。当前,人们通过各种网络媒介来获取和生产信息,这就使网络发展成为了社会舆情衍生的一个主要渠道,同时人们对舆论的表达与传播也因网络而变得更加自由化和多元化。本文以全媒体时代下网络舆论生态为背景,对当前网络舆情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