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丽艳 《大观周刊》2011,(14):117-117
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命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生成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课堂上却出现了教师无视教学目标而放任自流以及固守预定教案而按部就班的两极倾向,教师曲解了“动态生成课堂”的含义,使课堂教学走入误区。本文基于这一现实,针对课堂教学忽略动态生成资源的做法,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观点,并警示广大教师不要走进动态生成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郑君 《大观周刊》2012,(51):314-315
一节数学课要想能值得人回味.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学生们能主动参与.配合老师.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动态生成.精彩纷呈。所谓的动态生成性就是师生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在预设范同内产生新的教学构建.新的思维拓展。这些的拓展是有一定的预设性.但是有些生成性的内容却不在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者会干扰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教学成果中.我们该如何控制好动态的生成性教学.使其能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充分的服务呢?  相似文献   

3.
徐从国 《大观周刊》2011,(18):138-138
目前初中思品课存在看似热闹,但收获甚微的现象,所以追求“低碳而经济”的思品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手段选择等方面多管其下,这样才能使思品课有效、凝重、简明而富有灵气。  相似文献   

4.
周顺莲 《大观周刊》2012,(30):288-288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品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丢掉枯燥、乏味、说教式,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结合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肖遥 《大观周刊》2012,(2):190-190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摒弃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我就结合我们泰山区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阮英 《大观周刊》2013,(11):196-196
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目标的对立统一矛盾,应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通过总体预设,为生成作铺垫;弹性预设,为生成留足空间;活化教学过程,捕捉生成。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精彩的课堂,以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7.
张均 《大观周刊》2012,(39):144-144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相似文献   

8.
王艳辉 《大观周刊》2011,(15):257-257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思品,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岳淑萍 《大观周刊》2011,(33):242-242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思品,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快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幸政华  唐亮 《大观周刊》2013,(4):223-223
初中思品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通过近两轮的重庆市初中思品课程改革实践,我们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出要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开展多元化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让课程功能有效延伸。 一、在教学活动主体方面,应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相似文献   

11.
李向善 《大观周刊》2011,(26):202-202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我们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取决于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对课堂生成的智慧处理。  相似文献   

12.
郭军 《大观周刊》2012,(47):324-324
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生成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生成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美国在小学阶段就开展生成性学习了。生成性学习的素材可以是有定论的东西(如定理、公式)也可以是未知领域,答案不确定、不唯一、丰富多彩都有可能,但提出的课题对学生必须有价值、有意义,符合学生实际。笔者曾对高中阶段开展生成性学生的理论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在此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生成性学习的实践谈点己见,以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游戏MOD是指游戏爱好者或者游戏开发者用游戏引擎开发制作的新地图、新人物、新道具的集合。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资源,游戏MOD具有一般网络学习资源所不具备的诸多特征,为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比如:鼓励学习者的参与,提高学习的生成性;注意人际网络的构建,提高学习的社会性;制定统一的管理机制.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优化资源组织形式,提高学习的沉浸性;实现全方位共享,提高学习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4.
王广燕 《新闻世界》2011,(5):214-215
笔者从自身角度对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农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进行了阐述,结合实际把在课堂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农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详细地论述。可以说运用好农远资源,对缓解边远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付晓娜 《大观周刊》2011,(50):116-116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应该在教学中、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思品课的教学目标,也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海艳 《大观周刊》2012,(30):214-214
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即时生成资源,对教学的目标、策略、资源、进程进行恰当灵活地调整,以当时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创见的观点为契机,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深入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和创造力,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谈此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严显忠 《大观周刊》2012,(13):155-155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教师应该认真对待,上好每堂思品课。笔者通过多年的思品教学经验,浅议了一些上好思品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直播课堂的教学设计、使用效率、学习动机的激发等问题关系到直播课堂建设的成败 ,因此 ,要通过充分了解直播课堂资源建设情况、建设专业化的开发队伍、增加直播课堂的讲授内容、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真正实现直播课堂的多向交流等措施提高直播课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金芝 《大观周刊》2013,(8):149-150
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设计体现出新的趋势。教学目标具有生成性和丰富性:教师应设置弹性卧标;丰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学生未知内容;教学生如何学习。教学组织具有主体性和感官性: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学习;利甩多媒体技术,实施感官化教学。技术条件下教师须掌握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技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生成性思维、生物化学变构酶调节机理和变构学习模型的认识,创建情报生成理论:提出并诠释情报生成概念;探讨情报生成的解读系统结构及其转化的变构调节机理、协同模型和动力学曲线;制定情报生成的策略;论述情报生成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