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智 《大观周刊》2013,(2):198-19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让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中,融入知识的海洋,充分吸取知识的营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探究式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项萤要内容。探究式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有疑惑、想验证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和普通实验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相似文献   

2.
陈秋菊 《大观周刊》2011,(51):158-158
提问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师生沟通手段,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之一。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在围绕如何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巩固已有知识经验.获取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宏 《大观周刊》2010,(46):178-178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础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理念下的教学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它不再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致力于智力发展在内的学生整个个性、整体素质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相信学生能通过动脑、动眼、动手、动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券与教学活动.在探究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艳玲 《大观周刊》2012,(15):225-225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要学习的材料,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把学习内容转化为一种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践。  相似文献   

5.
刘艳红 《大观周刊》2013,(2):105-105
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韩万生 《大观周刊》2012,(15):287-288
最近推出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因此而成为了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小英 《大观周刊》2011,(36):164-16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形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学得愉快,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吴明芮 《大观周刊》2011,(26):42-42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爱固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设置疑问、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旷光香 《大观周刊》2011,(15):195-195
新课标指出.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0.
袁廷洪 《大观周刊》2012,(31):226-226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合作者。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自主发现、自行判断、自主评价,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大观周刊》2012,(41):293-293
新课标要求解放思想.提高效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数学呢7我根据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和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陈洁 《大观周刊》2011,(43):111-111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不看重预习这个环节,我认为.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就等于自己搭建起新旧知识的桥梁.同时能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更深层次的获取数学学习技能。预习无疑是先学后教的一个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3.
公素菊 《大观周刊》2013,(11):256-256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数学的运用,还是数学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没有了探索,任何学科——包括数学.都会失去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王立鹏 《大观周刊》2012,(46):271-272
以学生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教和学相结合的模式,把学生融入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这就是项目教学法。这种模式便于把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方面的实际水平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博浩 《大观周刊》2011,(52):162-162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6.
姚锦 《大观周刊》2013,(6):244-244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章霞 《大观周刊》2011,(52):82-82
学生由于好奇心理,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产生强烈的疑问和兴趣,学生由于心理有疑问.就想去探求.有了探求的主动性。兴趣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一种积极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观察实验或亲手做实验时的心理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尤其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得到培养.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雷玉琼 《大观周刊》2013,(2):189-189
科学是什么?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科学课是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实验方式要有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实验方法要简单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操作还要规范化,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侯永明 《大观周刊》2012,(51):264-264
我们知道.读书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认为,阅读教学要握紧两个抓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一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萨仁娜 《大观周刊》2012,(26):225-225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教学的实施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既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又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教师是学生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让学生通过自我体味、自我体验、自我努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