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闻工作“三贴近”原则为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加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三贴近”原则对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今日女报》来说,就是要贴近女性的工作和生活,维护女性的合法权益,关注女性的发展与进步。提高读者的参与度是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坚持“三贴近”。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新闻媒体具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三贴近”中的实际是根基,生活是源泉,群众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新闻战线推行“三深入”,实际就是践行“三贴近”的具体表现,是新闻工作者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的一个过程,也是感受时代脉动、吮吸生活醇香、倾听群众心声的极佳途径.新闻工作者只有坚持到基层采访、观察,转作风、改文风,才能求得“三贴近”.  相似文献   

3.
在纷繁的当今社会中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是新闻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生活中选择先进典型,并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新闻“三贴近”原则,才能使所报道的先进典型真正走进受众心中,发挥典型引路的教育示范作用,才能最终达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宁  李放 《华章》2013,(32)
新闻工作者的主要社会功能即是从事这种舆论的采集和发布,为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为国计民生进行呼喊。贴近实际才能“深入实际”;“贴近生活”才能反映生活;“紧贴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坚持三贴近的新闻工作原则,是制作好新闻的保证。本文从三贴近这个角度进行了做好新闻的阐述。生活是新闻工作者成长的沃土,群众是新闻人的衣食父母。做好新闻工作要把目光转向人民大众,在充分了解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做好新闻工作,将新闻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短。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坚持和落实“三贴近”原则,应做到以下五点:实现教学理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内容的“三贴近”;实现教学手段的“三贴近”;实现教学形式的“三贴近”;实现教学途径的“三贴近”.  相似文献   

6.
岳丽琴 《考试周刊》2012,(87):186-186
“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要遵循这一要求,把“三贴近”作为美术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就业。  相似文献   

7.
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指导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既是临沧日报社贯彻落实市委“解放思想,为民办报”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转变文风,进一步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提高舆论引导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长久以来,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好地对症下药,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特对在校中职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并针对现状提出以下对策:(1)转变教学理念,贯彻“三贴近”原则;(2)重释教学目标,内化“三贴近”原则;(3)更新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原则;(4)改革教学方法,坚持“三贴近”原则;(5)完善教学评价,遵循“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工作者所必须坚持的原则。全文分析了大众媒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传播误区,探讨了新农村报道贯彻“三贴近”原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把好关,把好度”,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处理好大众化与媚俗化、时效性与严谨性、客观性与倾向性等三个方面的关系,使新闻更多地展现社会风貌,贴近社会生活.同时做到,在快速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牢牢把握对所获得信息的考证过程,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追求严谨性.并且,最大限度减少新闻传播中的偏差,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进而将新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类期刊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领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贴近”的要求,努力提高社科期刊工作水平。文中提出:一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二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牢固树立读者第一的观点;三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解放思想,开放式办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期刊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突出"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德育课教学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选用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实施“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即“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它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方位、多层面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三贴近”原则,必须关注和研究学生实际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如网络化和信息化带来的问题、贫困生问题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三贴近”的要求,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三贴近”的原则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原则.而且是教学中要贯彻的原则。本文从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德育的教学方式等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5.
胡昆 《华章》2011,(30)
胡锦涛总书记的“三贴近”理论深刻阐明了新闻事业“以人为本”的要求,具有独到的创新价值.尤其对于党报而言,有着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意义.本文拟通过分析党报的发行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三贴近”理论在改进党报工作方面所起的作用,并对如何切实履行“三贴近”原则提出建议,以将理论落实到实际,从而探索未来的党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李国林 《考试周刊》2009,(10):233-23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着力抓住“趣味”、“辩论”、“体验”这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典型教育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一大特色,给出了毛泽东在树立先进典型的“三贴近”原则、导向性和实践性原则,宣传先进典型的实事求是原则、广泛性和时代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闻报道"三贴近"的人文关怀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新闻报道“三贴近”具有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其内核是人本精神,“三贴近”人文关怀内涵的主要表现是关注生命和存在以及草根情结。指出当前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人文关怀”错位主要表现,提出新闻报道要把握好“三贴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调研、总结、分析了目前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在对德育课程、“三贴近,,原则内涵等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容、“三贴近”教学观、职业要求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笔者所在学校进行广泛实践,本文着重介绍了德育课程体现“三贴近”原则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以求与同仁们共同讨论.从而为提升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20.
信息参考     
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在《中国记者》2 0 0 4/4期撰文认为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 ,积极探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 ,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1 “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抓住这一本质核心 ,改进新闻报道就有了突破口和着力点。坚持“三贴近”原则 ,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本质和核心 ,就能推动新闻战线的同志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