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援 《下一代》2011,(1):1-F0002
每年春节前,党中央都要在人民大会堂为革命老前辈召开团拜会。2009年团拜会上,一位高龄老人迈进主会场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迎上来向老人亲切问候,饱含深情地对老人说:“您是新中国革命的见证人,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祝您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2.
“智慧老人”形象是中国民间故事中,尤其是那些神奇色彩比较浓厚的民间故事中常见而又独具特色的一类艺术形象。其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一定的道德教育、社会秩序的维护、心理补偿等社会伦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韩两国老人选择居住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对中国城市烟台的老人和1997年对韩国大中小城市老人调查的数据,对中韩两国城市老人选择居住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韩国,老人与已婚子女同住的比宰很高,而在烟台,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率却很低;中韩两国老人与子女分住的主要理由基本相同,而同住的理由则根本不同.韩国老人选择"同住是理所当然或家庭的风俗习惯"的比例最高,而烟台老人选择"同住是为了经济上、生活上帮助子女"的比例最高.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韩国城市的大多数老人仍以传统的方式来选择居住安排,另外很多韩国老人之所以与已婚子女同住是因为经济上不能自立,而烟台城市的大多数老人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居住安排,许多老人之所以选择分住是因为大多数老人经济上能够自立、观念上不支持传统的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于《老人与海》,传统的分析大多数对老人的硬汉性格持肯定态度。而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老人桑地亚哥的潜意识中实际上存在着深深的自恋情结。如果说老人是一个胜利者的话,是因为老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捕到大鱼,并在其后与鲨鱼进行了殊死地搏斗。那么,在老人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是什么支撑老人取得胜利呢?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应是性生命力。老人的成功是由于性生命力的转移。老人没有转移的对象,于是最终转移到了自身,产生自恋。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缘起 中国是现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分别达71.95%和73.45%:有关部门对30个省市的3080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2007,(10):F0003-F0003
圣诞老人的家.位于芬兰北部拉普兰省的Rovaniemi小镇,正好位于北极圈上。这里是童话的世界,是小孩、大人的梦中天堂。每年圣诞老人都会收到全世界数百万封的信件,唯独很少收到来自中国的。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为少年创作的散文──纪念叶圣陶老人诞辰百周年吴继路在20世纪的中国,为造就一代代民族新人,矢志不移地将教育与文学两项事业融汇结合,忠恳谨严地劳作了七八十年,成就卓著光耀人心的,叶圣陶老人该是公认的第一家。今年是老人诞辰百周年,回顾老人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8.
“智慧老人”形象是中国民间故事中一类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其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类智慧,而更多的是超乎人类智慧水平、能力水平的“智慧”。因而,这类形象在民问叙事中呈现出飘忽性和传奇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弱化了以子女同住为特点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农村空巢老人难以达成对传统老年生活“儿孙满堂,四世同堂”的美好期待,加剧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出现。然而,目前学界就代际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而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还面临着社会资源不足和代际支持不足的双重困境,更需要被关注。对此,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数据,对子女代际支持影响农村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进行实证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后者影响作用更大。然而,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与生活照料支持显著负相关,在控制健康状况后仍旧显著。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与老人之妒被学者们视为“世纪性”难题,二者具有不同特点却又具有某种联系。儿童之妒具有境遇性、直接性、冲动性和破坏性。而老人之妒,虽缘由多个方面,但其幼年时期的嫉妒未能得到正确而及时的心理治疗,是其产生嫉妒的早期原因;不能正视现实,则是其主观原因;所处社会、家庭对其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帮助,是其直接原因。正确对待并化解儿童与老人之妒对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心点心     
当你看着初升的太阳,会联想到蒸蒸日上的青少年,而把夕阳喻作老人。而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把许多服务点都设在孤老家中、敬老院中……,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们带去一份关怀、一丝温暖。作为校友会青年志愿者服务点队的普通一员,我已亲身参与了几次服务孤老的活动,感受颇深。活动开始了。“啊,你们来了?!”从孤老脸上看到一副充满阳光色彩,惊喜交加的神情。活动中,我们和老人无所不谈,谈谈我们的学校、家庭、学业和将来,而更使我们有所收益的是,老人口中的艰难过去,了解到他们心中到底缺少的是什么……“怎么,你们要走?!”“…  相似文献   

12.
柴田 《家庭教育》2011,(10):44-44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目,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过节时,人们除了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还要开展各种敬老活动。1989年,国家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这不但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家庭成员对老人尽孝道、表爱心的节日。  相似文献   

13.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14.
本刊小启     
9.体贴他人 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例如: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看到一位老教授步履蹒跚着过车水马龙的马路,出于同情心,他飞步上前挽住老人,要送他过去,但是他得到的却是怒目而视。再看下面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大墙内外 2014年初春,正值春寒料峭的时节。在戒备森严的山东省监狱内,气氛凝重而压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着厚重的囚服,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伐默默徘徊在高墙、电网之内-此时正是囚犯的放风时间。在这里,没有人会记得。这位面无表情的老人正是曾在中国经济领域叱咤风云的著名企业家、济南轻骑集团的创始人及掌门人张家岭。这里,只有罪犯,只有囚徒,除了亲人,已没有谁会去在乎他们的生死与未来。  相似文献   

16.
仁岷 《学习之友》2006,(10):31-31
全国妇联开展了“全国婚姻家庭道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赡养方式中,由于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高达69.0%,在农村为59.9%,因此老人的赡养也就以分开居住,经济和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与老人同住赡养老人是一种补充方式。调查显示,城市居民2001年平均每月为父母(公婆)花销123.85元,而农村居民在2001年全年为父母(公婆)的平均花销是463.76元;城乡子女更多强调对老人物质照顾的满足,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重视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17.
《老年教育》2006,(10):52-52
这是一位特别的老人,在中国的学艺术界,有人说他是楚辞专家,也有人说他是红学专家,另外他还是中医专家、书法家,最有趣的是,此人在坛还以风流倜傥、浪漫多情而闻名。他就是今年已经95岁的怀沙。去掉白头发、白胡子,老看上去像四五十岁的样子,对于自己的养生秘诀,怀沙这样解释:  相似文献   

18.
十年相守 感动神州 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2011感动中国人物榜单正式出炉。此次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朱光亚、刘金国、杨善洲、吴孟超、张平宜、吴菊萍、胡忠、谢晓君、阿里木、孟佩杰、刘伟。走过十年的“感动中国”活动还向以白芳礼老人为代表的长年热心公益事业而未能获得感动中国荣誉的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特别致敬。  相似文献   

19.
徐吉志 《山东教育》2005,(19):24-24
有一位老人有两个孙子,一个生长在中国,而另一个则生活在美国。在一个夏日的晚上,他同时问他两个孙子:你们长大以后想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17日,在北京阜外医院,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老人,在家人的监护下,没有惊动官方和新闻界,带着安祥的微笑静静地去世了。他,就是原苏俄红军中国团团长任辅臣的儿子、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最后一位见过列宁、受到过列宁关怀的任栋梁先生。他在晚年曾为促进中俄友谊而努力,近因心力衰竭,走完了98年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