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萧殷从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中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其思想渊源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拟从客家文化对萧殷潜移默化的影响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从另一视角获得对萧殷人格、文学创作、文学思想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高攀龙的性理学说和文学思想有着精微繁复的联动关系。复性是高氏的学术追求,也是其文学创作观念展开的内在理路。高攀龙认同作诗是排遣不平之情的主要方式,但他同时认为诗歌的遣情功能十分有限,且使作品有为情识所累的危险,“摄情归性”是诗歌摆脱上述困境的必然途径和学理依据;无意而工指“自然不待用力而能”,它既是文学发生的原理,又是文学创作的方法,这源于性的“天然本色”和体认工夫;穷而后工指“善承困而善言文”,“患难透性”诠释了这一文学观念的丰富内涵。高氏文学创作观与复性思想在理论形式上高度融洽,但他的文学实践却与之既有统一又有背离之处。  相似文献   

3.
尚真写实不仅是张岱文学思想的核心,更是其文学创作的本质特征。其尚真写实思想的形成主要源于其家世生平的影响和晚明思潮的波染。  相似文献   

4.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它在闽粤赣边地形成。它形成的基本条件为:第一,主体条件:客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概念,有其实存的主体;中原汉人移民及其融合的原住民是客家文化的主体;主体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客家血缘因素与文化因素并存。第二,地域条件:一定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物质基础的形成地;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生产力第一要素;在一定的地域发展经济奠定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地域是客家人口播迁的出发地和寻根的祖地。第三,时间条件:人口集聚和发展生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客家方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第四,环境条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宗法制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客家思想文化的形成,是客家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何其芳早期文学思想在他诗文创作中的主要体现,认为贯穿其早期文学创作的基本思想就是:"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而何其芳这种文学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和浸润,新月派诗歌的鼓舞和激荡以及西方文学的多元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末,以蒋光慈等人为代表的“太阳社”提倡革命文学,在文学思想上强调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具有阶级性;文学创作真实再现了历史图景;文学批评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思辨色彩;由于处于历史和文化的转型期加之成员自身文化背景、个性气质的影响造成了其思想极端化,结构模式化,批评较具功利色彩。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进行反思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7.
客家民间故事是客家民间文学中最为鲜艳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以来,客家民间故事作为文学与民俗的双重视野一直支配、影响着客家女性的精神世界。它真实而深沉地凸显了客家女性的思想立场、价值追求、审美理想的内在蕴涵。民间故事既是本土客家女性生存的写真,又是客家女性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遭际的映照。从客家民间故事的角度考察客家女性生活与生存地位,可以进一步认识女性在客家社会中所依附的心理文化,由此深入了解客家女性社会、女性身份及其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作为客家人的黄遵宪,自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浓郁的客家情结。他一方面积极发掘客家、热情颂扬客家文化,提高了客家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客家资源,成就了他在文学和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文学创作,继承了粤东客家文人的传统,有意识地以客家方言入诗,并顺应时代潮流,将新观念融于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从而为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一生学术研究,充满怀疑与变化,这既是他不惧权威、敢于独抒己见,融汇百家、打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诸特征与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建树丰硕、成为“球形”文化巨人的重要秘诀.当然,这也是郭沫若迄今为止遭受诸多非议的重要原因之一.郭沫若的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深受蜀学精神传统影响,显示出与后者本质属性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杜威对胡适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方面,同时也表现在对胡适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等方面。杜威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对胡适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杜威的“经验美学”思想强化和充实了胡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胡适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性问题,认为文学作品要讲求真实,要有经验做底子,他不否认作者的合理想象,但坚决反对凭空虚构。二是使胡适的文学思想呈现出自由主义文学的倾向和风格,主要表现为倡导自由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品格,关注自由主义观念与文学创作的结合,坚持文艺创作的独立和自由。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从问世起,就在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被解读着,它所由诞生之地的日本的文化背景却一直被忽略了.然而,<女神>的文本,可以说是建立在一个再创世神话的叙述框架内."女神"与"太阳"的意象,有力地表达了<女神>毁坏与创造的基本主题.这样的叙事方式和这两组意象的获得,更多的是诗人从日本传统文化中存留的创世神话系统及其传统文化语境中感悟到的.郭沫若<女神>时期的创作与日本文化有着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12.
客家建筑具有强烈的政治理论色彩和宗法观念,这些观念、色彩的体现无不借助于其装饰艺术。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与客家民族的文化直接相关,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客家建筑装饰艺术中的象征表达,从雕刻物、纹样和色彩方面对客家建筑的装饰艺术做了浅要分析,以期能为艺术作品的创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核心的儒释道精神,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美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成教化,助人伦”的思想,规范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释家“禅悟境界”与道家“道法自然”的美学理念则使人们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儒释道三家文化融汇互浸中,以多种方式孕育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形式与审关意趣,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传统人物画家的艺术创作和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时期.诗人郭沫若的很多有创建、有活力的思想,都出自这一时期.这个时期,郭沫若远离中国的权力话语中心,可以不受干扰地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他广泛涉猎了中外名人名著及其思想,采取"六经注我"的方式,建构起自己的生命主义诗学.他的生命主义诗学是对中外生命哲学的吸收与重构,并在此形成了自己的对力的崇拜、情绪的直写、形式的极端自由、涅槃意识、天才论等等具有"郭式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本立足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从郭沫若接受外国学影响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早期泛神论哲学思想和浪漫主义艺观的形成,外国学影响在郭沫若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三方面,思考,探究来自异域的哲学,学营养是如何被这位中国现代诗人所吸收,消化,综合进而产生新的创造的。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文学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间,它应合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节拍而发展。三次研究高潮取得了堪称辉煌的学术成就,演化了一个逐步摆脱政治化规约的建构学术品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有着独特的文化体系;作为客家人已经习惯了的精神向度和价值取向,客家文化浸润了闽西客家文学;闽西客家文学自两宋出现萌芽到20世纪的逐步成熟,经历了从民间到殿堂的发展过程;自觉清醒的客家意识,成为20世纪闽西客家文学创作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与传统文化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运动虽受到西方化的影响,但它仍承袭了中国古代历次农民战争的“奉天承运”、“改朝换代”、“太平救世”的变革思想模式。它固然对传统儒学和孔子进行了冲击,但实际上它又极力使“儒为己用”,援引孔孟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思想,为自己的教义宣传、政策宣传和专制主义说教服务。在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下出现了以湘军主帅曾国藩为精神领袖的反太平天国思想的联合阵线。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传统化的外显的应时功能被作了调整。传统化的逆反作用是清朝战败太平天国的化动因。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当代审美文化被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所驱动,呈现出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消费化、娱遣化、包装化、快餐化、广告化、媚俗化等特征。如果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来审视,便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必然,是文艺生产适应并满足文艺消费市场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创作的主体可以放弃主观能动向文艺消费市场投降,相反文艺家应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去引导市场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