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因素在英国对大革命法国的干涉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柏克的《法国革命论》从意识形态出发,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价值准则对法国革命及其理论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极大地加深了英国政界对法国革命的忧虑;法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暴力和流血,“博爱法令”的颁布,促使了对法战争的爆发。反法战争开始后,英国政府又把摧毁法国革命的意识形态作为对法战争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英国对法战争初期对意识形态因素的强调,开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意识形态之战”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力士参孙>是一部由弥尔顿创作的反映英国清教革命后社会状态的诗剧.本文从参孙和弥尔顿、参孙和清教革命者、参孙精神的复生和清教革命这三对关系出发,着重研究该剧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得出结论:<力士参孙>是一幅弥尔顿的自画像、一本英国清教革命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的几点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对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因同质而结盟,革命前以清教运动为特色的舆论准备,革命中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以及最终确立资本主义政体之一的君主立宪制等方面作深层次的探讨,认为这些方面都适合英国国情,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很好地完成了革命的任务,保守性之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4.
英国近代农业革命是英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重要内容,英国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对农业革命的研究。国内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尤应关注如下几个问题1.英国农业革命的含义与标准;2.英国农业革命发生的时间;3.英国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4.英国农业革命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革命。革命的目的是要在英国确立资产阶级政权,使它适合于已经产生并且得到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是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这个革命的主力。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保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什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革命的领导者?为什么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是革命的主力?这就要看一看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和透过这阶级关系反映出来的斗争形势。英国资产阶级的起源英国的资产阶级起源很  相似文献   

6.
十七世紀中叶的英国資产阶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破坏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为英国資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广闊的前途。在这之后的一个世紀,資产阶級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經济制度最終地在英国确立起来了。但是,它的意义还远远超出英国的范围。馬克思會明确地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欧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革命前期,克伦威尔积极参加并领导了革命。他参与起草了“大抗议书”;在两次内战中,先后率军战胜了王党军队;曾两次清洗议会中的长老会派势力;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废除了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1688年政变实现了两个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一个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前一个妥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百多年以来长期结盟的继续与必然结果。这个联盟构成了英国政治生活的基础。后一个妥协,与革命的起伏和革命的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历来,英国学者和苏联史学界对这场妥协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英国辉格党自由派史学家马考莱的笔下,1688年政变是“世界上存在的最出色的事件”。据此,他得出结论说:“我们还不知道有一次绝对不能以及时的友好妥协来预防的大革命”,“温和的让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要问题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3、清教运动 4、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英国革命的特点 (请参阅第一个问题) 1、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3、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 4、革命带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使革命沿着下降线发展(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 名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史学界关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问题讨论中,出现了一些分歧。一是认为十八世纪末的法国革命比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彻底,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二是认为英国革命同法国革命一样彻底,不具有保守性;三是认为英国革命比法国大革命更彻底。分歧的产生主要是对于衡量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标准的理解不一致:1,衡量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标准主要是看摧毁封建制度、解放生产力的程度,还是看革命后生产力发展的迅速与规模?怎样理解革命与生产、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使得英国跨人到世界强国的行列,纵横称霸全球四百多年,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当时整个西方世界的样本。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革命,如金融革命、农业革命、产业技术革命和政治革命,造就了大英帝国“日不落”神话。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  相似文献   

12.
1848年欧洲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首当其冲的是饱经风霜的法国。然而,这场革命的导火线——经济危机和粮食歉收——最初是出现在英国,一些史学家还认为英国1847年的恐慌比法国更严重,但是英国却并未发生革命,原因何在呢?本文旨在把英国与法国(1848年革命的中心)作一多方面的对比,以便更鲜明地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答:十六世紀尼德兰资产阶級革命是欧洲第一个胜利的資产阶級革命。这次革命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級共和国——联省共和国。但是我們划分中世紀和近代史的界限时,沒有把尼德兰革命作为标志,而把十七世紀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級革命作为分水岭。原因是:就历史意义以及对世界影响言,尼德兰革命并没有达到英国革命所达到的高度。跟英国革命相比较,尼德兰革命的意义是狹小的,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地方性。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英国革命是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转折点。作为率先走上现代化国家之路的英国,在法治方面同样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列。在17世纪革命以前,国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过英国革命一系列人权法案的颁布尤其是“光荣革命”中《权力法案》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英国社会的人治状态而走上法治化道路。研究英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对于建立法治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革命,发端於十六世纪尼德兰的革命。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则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二次胜利,虽然它也和尼德兰革命的结果同样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形或妥协并未完企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但是它在各方面却超越了德尼兰革命的成就。正如叶菲莫夫同志在论述十七世纪英国革命的意义中说:“十七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史上的一椿重要事件。它造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胜利,并揭开了新时代历史、即近代史的序幕。”就是说,十七世纪的英国革命,不仅是英国社会政治的一个重要转变点,而且开始了世界史上的新时期,由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中世史开始过渡到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近代史,换一句话说,就是近代史的序幕。  相似文献   

16.
张晓鹏 《上海教育》2007,(5B):37-39
英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这场革命不仅开辟了英国新的致富之路,而且也掀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历史表明,教育不仅是开启工业革命大门的钥匙,而且一直引领着整个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7.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掌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 1.革命前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关系的变化 (1)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兴起。 (2)新贵族的形成。 3.清教运动 4.革命形势的成熟 二、英国革命的特点(请参阅第一个问 题) 1.革命前资本主义深入农村。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3.革命披着宗教的外衣。 4.革命带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使 革命沿着下降线发展(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相 比)。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性 质 名词 清教运动 大抗议书 克伦威尔 平等派 掘地派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相似文献   

18.
从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农业革命入手,分析农业革命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条件,从而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渐变性。  相似文献   

19.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晚期,英国农业伴随着工业革命也经历了一场吐故纳新的变革历程,此即英国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关于“农业革命”在英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以及经过“革命”的英国农业在为本国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的能力方面,西方学术界存在某些夸大其辞的观点。通过对英国人口增长与农业发展速度的比较以及对英国农业的生产总量、部门生产总量和进口量的比较,可以发现,英国的“农业革命”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农业总产量并未取得实质性进步,农业自给程度并未呈现上升趋势,英国的消费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进口来解决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简称英国革命)开始于一六四○年,其标志是长期国会的召开,史学界对这一点,意见是一致的。但对英国革命结束于何时,即它的下限应断于何时,分歧很大。对下限看法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革命进程的分期和历史意义的评价,同时也关系到对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如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任务,资产阶级怎样由革命转向反动等。本文就此谈点看法。英国革命的下限,目前基本上有四种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