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传很久以前俄国有个贪婪的商人叫巴霍,他想在巴什基尔人的草原上买一块地.他问卖地人价钱如何,卖地人说:“只要你付1000卢布,你从日出到日落所走的路线圈成的地都是你的,但如果你在日落之前没有回到出发点,那么你的钱就白花了!”  相似文献   

2.
岳强 《今日中学生》2016,(17):25-26
著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著作《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里,叙述了一个发人深省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有一个名叫巴霍姆的,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这是什么意思呢?巴霍姆没有听懂这是什么面积单位?一天等于多大面积?原来,那个卖地的人是论天出卖土地的,你一天从日出到日落所走的路围成的土地就是你的了,而价钱是1000卢布.不过如果在日落之前买地的人赶不及回到你的出发点,你就白花了1000卢布,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相似文献   

3.
一、巴霍姆的故事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文学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里,叙述了一个意味深长又发人深省的故事,故事的梗概如下:有一个名叫巴霍姆的人想到巴什基人的草原上买一块土地.卖地的大酋长告诉他:“我们的价钱是每天1000卢布(俄币)”.这是什么意思?巴霍姆没听懂这是个什么样的卖法.大酋长说:“如果你愿意出1000卢布,那么你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围成的地就都归你.不过,要是在日落之前回不到出发地,你的钱就白花了.”巴霍姆觉得这个价钱很划算,就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天没亮就来到约定地点,他把狐皮帽子放在地上作为出…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这本小册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巴霍姆到草原去购买土地,卖地的酋长出了一个奇怪的地价:谁出1000卢布,谁就可以得到土地,只要他在日出时从规定的地点出发,在日落前返回出发地,那么他所走过的线路圈起的土地就全部归属于他.但是,如果他在太阳落山前赶不回原出发地,那么走得再远也得不到半点土地,同时那1000卢布也就算白花了.巴  相似文献   

5.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在他所著的《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一书中,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个叫做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人开出了一个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就是你只要拿出1000卢布,那么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买主所有.但是有个条件,买主必须在日落之前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如果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1000卢布白出,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特别喜欢读一些文学名著,以期从中得到各种各样的文学素养和灵感,但同学可曾想过,在各种文学名著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从数学的视角来欣赏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中的一个故事,来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托尔斯泰为我们勾画出这样的一幅情景:宽广无垠的草原上正在进行一场土地交易,开卖的商人大声吆喝:“每天1000卢布.”年轻力壮的主人公巴河姆出现了,他挤进拥挤的交易圈,好奇地问卖主:卖地为什么不用面积单位来计算价格,而用“天”呢?卖主看了一眼巴河姆,对他招呼道:噢!年轻人,这对你简直是太划算了,只要交1000卢布,不管他是谁,就让他从一点出发,在一天之内可以沿任何路线从日出走到日落,如果他在日落时回到了出发点,那么他经过的路线所围成的土地就归他所有;如果他在日落时没有回到出发点,他就白付了1000卢布,一寸土地也别想得到。当然,回到出发地后不能再重新跑一圈。巴河姆在商人的鼓励下,想到自己年轻力壮,也觉得这种方式对他很划算,于是就交了1000卢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草原上,选好宽平的路线,当太阳刚刚升起时。巴河姆便迅速地朝正东方向跑去,跑了10俄里(1俄里约1.06公里)后拐向正北方向,又跑了一段路程后拐向正西方向,跑了2俄里后发现日已偏西,太阳快要下山了,于是马上改变方向径直向出发点跑去,结果终于在日落时分跑了15俄里后回到了出发点,可是当他跑到出发点时,还没有站稳脚跟,就两腿一软,吐血身亡。同学们在感悟这个悲惨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各种想象的同时,是否想到巴河姆的所作所为也蕴涵着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设想若巴河姆在跑之前,用一点数学知识,悲剧就可以避免,不信我们一起用学过的教学知识来替巴河姆计算一下,看一看故事中的巴河姆究竟得到了多少土地,致使他命归黄泉。  相似文献   

7.
陈秋潭 《地理教育》2013,(Z1):109-110
<正>一、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线(面)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太阳高度角,通常用H来表示。要理解太阳高度的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由于地球对太阳的张角太小,日地距离又太远,所以地球上观测到的太阳光近似认为是平行光。形象一些讲地球半径6400千米,日地距离150,000,000千米,这就好比十米的距离叉开了一毫米,你是观测不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访问德国时,德国一位数学家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对而行,他们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快,它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向甲跑去,碰到甲的时候又向乙  相似文献   

9.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巴河姆到草原上去买地,卖主规定:不管谁来买地,只要交1000卢布,从日出时出发,到当天日落前,如果他回到了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给他出了一道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跑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迅速掉头朝甲跑去.碰到甲时又掉头朝乙跑去,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科技文萃》2005,(5):130-131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千米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千米,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相似文献   

12.
贝贝走一步的平均距离是0.64米。照这样的步子,他从家走到学校走了550步。已知贝贝家、学校和少年宫在同一条笔直的马路上,他从家到学校与从学校到少年宫相差250步。贝贝从家直接去少年宫要走多少米?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贪心人,他去拜访了一个部落首领,想要块儿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前走回来,从这儿到标记之间的地就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贪心人还没有走回来。因为他走得太远,累死在路上了。  相似文献   

14.
1983年,美国青年伯森·汉姆徒手攀壁,竟登上了高耸的纽约帝国大厦,创造了吉尼斯记录。他的94岁的曾祖母特意从100千米以外赶来祝贺,无意间又创造了一项近百岁老人徒步100千米的记录。《纽约时报》的记者问她:“当你打算徒步走来时,你是否动摇过?”老太太平静地说:“打算一气跑100千米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只要你走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一步一  相似文献   

15.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他想从部落首领那儿要块地。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走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贪心人走不回来,是因为贪。然而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我一直担任高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辅导工作。在六年级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辅导中,我经常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一次,我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趣题。题目是这样的:苏步青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出国访问,他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就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  相似文献   

17.
小袋鼠在又松软又洁白的云彩上走啊,走啊,走了很长时间看见了太阳公公,而太阳公公没有看见它。小袋鼠说:“太阳公公,您好!”“啊,原来是小袋鼠,你怎么来的啊?”太阳公公惊讶地问。“说来话长了,在前天,我还在人间玩耍,不知为什么,我一下子跳过了屋顶,又一跳,跳过了大树,又使劲一跳,跳到了白云上,走了很长时间,就碰到了您。”小袋鼠自豪地说。太阳公公又说:“是这样的啊,你在我这里玩吧。”“太好了!谢谢您!”小袋鼠无比高兴。小袋鼠玩了一个下午,就跟太阳公公道别了。天色已晚,小袋鼠有点儿害怕了,于是便加快了步伐,突然,看见了一点光,就沿…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在一次访问德国时,与一位数学家一同散步,对方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人相距100千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同甲一起出发,狗每小时跑10千米,碰到乙时它  相似文献   

19.
散步趣题     
“明天请你到我家来玩。”一位老教授对他的朋友说。“谢谢您。我准备下午3点钟就动身来。您也爱散散步请您老在同一时刻出门,我们正好可在半路相遇了。到您家玩后我再回家,这样我走的路程就是您的2倍了。”“你忘了,我是一个老头,一小时只能走3千米,而你,年纪轻轻的,一小时最慢也要走4千米。让我少走些路总还说得过去吧。”“好吧。既然我每小时要比您多走1千米,那么,为了和您平衡,就让您这1千米。那就是说我早一刻钟动身吧。”“太好了。”老教授马上同意。年轻的朋友就这么办了:下午两点三刻从家里动身,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而老教授是3点…  相似文献   

20.
波利亚谜题     
波利亚谜题:某人步行了5个小时,先沿着平路走,然后上了山,最后又沿原路走回原地,假如他在平路上的速度是4千米/时,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试求他5小时共走了多少千米?平均速度是多少? 这个题目有点儿迷惑人,这里既不知道他沿平路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他上山或下山走了多少时间,好像题目条件不够.因此我们需要具体研究一下题目所给的各个条件,我们可以定性地认为,上山比在平路上走得慢,下山比在平路上走得快,因而同样长的路程,上山比在平地走费时间,下山比在平地走省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