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前社会上传播的各种经济信息,一个普遍的毛病就是或多或少带有新闻味(或称之为宣传味)。有些名为经济信息实为经济新闻,因而实用价值不大,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不大,甚至没有。要解决上述经济信息报道中的问题,真正给信息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掌握好信息和新闻的不同特点,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信息与新闻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一)在报道的目的性上,经济信息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为了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着眼于政治。信息作为一个产业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发达国家把它列入战略产业,就是因为信息具有实用性(效用性),能从中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  相似文献   

2.
就业报道是美国媒体经济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重要,一方面是因为不可或缺,这部分报道数量不多、篇幅不大,但所传达的是反映整体经济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为大众普遍关注,所以分量很重。另一方面,在美国的经济新闻中,就业要素会被优先考虑,谈及某大型项目的开工,一般都有此项目将创造多少就业岗位的信息,一条某地经济发展的新闻,就业率增加了多少将会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而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信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将信息新闻与经济信息划等号,一谈到信息新闻就认为是经济信息,这是由于对信息新闻和经济信息的区别缺乏了解所致。要知道,经济信息是信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递量居各类信息新闻之首,约占总信息传递量的50%以上。近几年,我国创办的以信息新闻为主要载体的报刊大都以传递经济信息为主,一些报刊则干脆冠之“经济信息”,各级报社、电台开设的信息专栏或信息节目中传递多的也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之所以得  相似文献   

4.
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究其原因,很多经济新闻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有人概括这样一个公式:领导作用+业务活动+效益数字=经济新闻。 从“工作角度”写新闻,新闻味不足,读者不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经济信息在报纸编采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于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经济信息报纸。但报纸所刊出的大量的经济信息,能够起到指导经济工作作用,吸引读者的,毕竟在版面上所占比重不大;专业的经济信息类报纸能办出名气和影响的,也如凤毛麟角,常与创办者当初的宏伟设想差距很大,这不能不时常引起编采工作者的困惑。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一是经济信息对我们众多的新闻工作者来讲还是一个新事物,不像搞新闻、搞通讯、搞特写等“传统品种”那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是按照报道内容、报道对象划分而存在的新闻报道门类,因其报道内容的特定性而区别于科技新闻、文教新闻、政法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由于与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就必须具有新鲜浓郁的“经济味”。也就是说,要注意从经济的视角切入,以经济活动的新闻价值为基本内涵,用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与文风进行报道,力求使报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经济新闻的特点,说到底,是由经济工作、经济活动、经济生活的特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经济信息?有人认为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对人们的决策、生产、经营、流通和消费起引导、启迪作用的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的总称;有人则认为经济信息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传递的一种有信息特征的经济报道。上述两种意见中,后者认为经济信息是一种新闻样式,而前者则认为经济信息是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个广阔的含义。事实上,经济信息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而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因为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信息。  相似文献   

9.
经济信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包含新闻性信息,非新闻性的信息、广告,狭义的经济信息仅指新闻性的信息。这里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是信息新闻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报道。广告是非新闻性的经济信息,可以进行有偿服务,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若新闻可有偿的话,那么,新闻与广告就没有本质的区别,新闻这个品种也将会蜕化变质,形成一种不伦不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用新闻手段传递经济信息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闻现象。是随着社会对经济信息的需求而产生的。所谓经济信息报道,是通过新闻媒介,利用新闻形式来传递经济信息的报道。那么,它与现存的经济报道是什么关系呢? 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二者有交叉的部分,都报道了一个事实,反映了一个动态,但二者又有质的区别:经济新闻不能超前,是被动的反映;经济信息报道则是为指导生产、经营,要未雨绸缪,要求“超前”,不能放马后炮;经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戴邦同志最近在《经济信息》上撰文认为,新闻、信息是新闻报刊的主体,信息是新闻的重要来源:新闻是对信息的挑选。文章说,信息一定要迅速、准确、真实,否则.或者失效,或者减少经济  相似文献   

12.
媒体每天收集到大量信息,但由于信息来源和渠道大致相同,能收集到的信息相差不大.很多时候记者是以同源的新闻事件为依据,去扩展它、充实它,或者改变它的性质。如果记者从原生性新闻受到引导和启发,发现新的新闻增长点,加以发挥,形成新鲜的有独特视角的报道,这种挖掘从时间上延长了原,生性新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信息在人们生产及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现阶段,电视经济新闻是人们获取经济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满足新时期人们日益增长的经济信息需求,成为电视经济新闻从业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对现阶段电视经济新闻采编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立足人文角度,探究电视经济新闻采编与制作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高经济新闻的信息价值,这是新形势下新闻界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在《增加经济新闻的信息量》一文中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信息的量的问题,本文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经济新闻信息的质的问题,即信息价值问题.经济新闻的信息价值,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新鲜度、信息的广度、信息的深度、信息的厚度、信息的潜在影响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信息与新闻关系如何?经济信息与经济新闻关系如何?诸如此类与信息有关的问题,近年在新闻理论界争论不休。这些争论大致源于几年前席卷全国的信息热,许多论点是那时开始提出的,尔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对信息需求愈加迫切,随着新闻改革不断深入,信息传播研究愈加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在经济报道中,经济信息报道和经济新闻是一回事,没有任何质的差别。笔者从事经济信息报纸编辑工作多年,办报实践不容苟同此种观点.这种经济信息报道与经济新闻同一论观点,关系到经济信息报纸指导思想的确立,特别是影响到信息报纸的办报实践。我认为经济信息报道与经济新闻有着明显的差别,无论内涵和形式都有不同的表现,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经济信息报道旨在传递信息,经济新闻旨在报道经济活动。我们分析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一个前提,即要区别所办报纸的性质。党报、综合性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采访、编辑、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大众传媒播发的新闻也越来越趋同。且不说新华社的统一发稿,就是在地方新闻中,由于新闻源雷同,同一新闻事件可能被不同媒体所报道,一家媒体想独享新闻或者垄断新闻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将新闻做得与人不同,吸引读者,只有在  相似文献   

18.
新闻线索,就是成为新闻的某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已经成为新闻的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我曾用“搜集”法捕捉这种信号,收效不大,后改用排斥法,取得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面对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变革,新闻改革也必须确立相应的市场经济新闻观念。那么,怎样搞好晚报的经济报道,便成了晚报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新课题。——扬长补短,充分发挥晚报的特色、风格和优势,搞活经济报道。人们常把日报比作一天不可缺的正餐,而把晚报比作正餐中的一碟别具风味的菜肴,从中品出社会味、知识味、消遣味、服务味、人情味等等。这些风味和特色,就是晚报的生命和优势,也是读者喜欢晚报的原因所在。因此,晚报就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报道中,拓宽报道领域,增加信息容量,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开辟“短、广、软”的路子,充分发挥晚报与群众衣、食、住、行紧密相连的特点,搞活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20.
记者、通讯员都希望自己的新闻报道能受群众欢迎,但是,新闻是否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仍是一个问题。这里边涉及到新闻怎样贴近群众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经济新闻,由于自身的情况不同,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轻易吸引人的。有不少经济新闻也确实很不吸引人,读者对它们的关切度、关切面不大。怎样使经济新闻贴近群众,是改进经济报道,增强其活力的基本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