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行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首创。元代行省地广权重,存在分裂割据之隐忧,那又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呢?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用“权力控制说”解释,即中央权力控制地方权力。这是历代通行的做法,也是认识问题的一个角度,但不是元代的特征。行省划界的“犬牙交错”原则才是元代加强中央集权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2010年7月上半月刊登载了笔者的《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一文(以下简称范文)。文章基于历史教科书权力控制说的单一性思维,借鉴政治历史地理学的共识性成果,提出犬牙交错是元代行省加强中央集权的独特之处。对此,赵旭国持不同看法,在《历史教学》2011年4月上半月刊发表《也  相似文献   

3.
元代行省制度是中学历史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就该制度如何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问题,笔者曾与范红军先生在《历史教学》杂志撰文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学术存在争鸣很正常,观点不一也是常有的事。但两篇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透露出对历史学科思维方法正确与否的分歧,这一分歧不容忽视,基于此,笔者特撰此文对此问题争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方法误区提出若干意见,供学界专家评判,以期对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有所警示。  相似文献   

4.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经历了初步形成,确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强化几个阶段,文章认为元行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并且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即:从设置行省的目的;行省的作用;行省的权力。  相似文献   

5.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经历了初步形成,确立,巩固,完善,加强,新发展,强化几个阶段,章认为元行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并且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即,从设置行省的目的,行省的作用,行省的权力。  相似文献   

6.
元代首创以行省为单位的乡试,其录取的士人被称为乡贡.元代江浙行省人文荟萃,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人才,这些江浙士人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关于元代的进士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而对乡贡的研究涉及较少.本论文就立足于元代乡贡这个群体,以期探讨其在江浙行省从事的文化活动,有哪些成果以及他们对教育有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7.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学生对教材的这一观点不理解,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从"行省充当向中央运输财赋的中转站""行省虽掌管军队但受多方制约""中央掌握人事权,保证了地方官的忠诚""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消解山川之险"等方面来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元代云南行省设置较早,又率先实施半固定化.其机构组织与官吏任用,也有一定的特色.在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结合,长贰官地位突出,左右司、宣使、都镇抚司等属官重要,蒙、汉二元色彩交融等方面,云南行省与其他九行省基本相同.但蒙古、色目官员占大多数,后期梁王和段氏对行省官员及权力构成影响渐重等,又是云南行省比较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现行全国高校通用的<中国文学史>教科书,其第六编"元代文学"部分<白朴和〈梧桐雨〉>说<梧桐雨>第二折是写李隆基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乞巧排宴的,其实古今各种版本的<梧桐雨>第二折均无"乞巧排宴"的情节,这个情节应在第一折.另外,这本<中国文学史>还说<梧桐雨>的转折点是在第三折,其实应在第二折.  相似文献   

10.
丁水华 《历史学习》2004,(10):23-23
某地高三调研试卷有一道选择题:元朝时设置的澎湖巡检司,隶属于当时的A.台湾行省B.江浙行省C.福建行省D.广东行省答案是B,江浙行省。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此题及答案欠妥。人教社2003年6月版《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112页小字中说:“元世祖时首次在澎湖岛设立了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元代称台湾为“留求”或“琉球”,澎湖巡检司级别不高,属九品,“职巡逻,专捕获”,兼管办理盐税。元朝政府每年在澎湖征收的盐税也少得可怜,只有11锭多,但说明中国政府已经在澎湖地区正式设置行政管理机构,行使管辖权。元代澎湖巡检司究竟设置于何…  相似文献   

11.
元代四川行省在创建前20余年,因以陕西为后方对川蜀的攻略,多是与陕西合为秦蜀行省。独立和稳定的四川行省建置,则限于至元二十三年以后80余年间。同时它还与境内东、西川行枢密院及宣慰司等发生并存或兴替联系。四川行省的三个显著特征是:设置早,前期与陕西行省等合并分离频繁;战争破坏严重,户口数稀少,财税收入亦少;驻屯军队多,万户等军府多,军事色彩较重,后期或为世袭军将把持。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宗王封藩制度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元代的统治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古老的宗王分封制度有了新的变化,与汉地的官僚政治有机地融合起来,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相似文献   

13.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元世祖贯彻“汉法”,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他确立了皇帝在全国的最高统治地位,废除了汉族地主“世侯”世袭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中书省各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  相似文献   

14.
元代辽阳行省的治所虽曾几次变迁,但其最初设置和统治时间比较长的地点还是今辽阳市,其它地点都是暂性的.辽阳行省从未设治于今辽阳市的新说不可信,"辽阳"或实指今辽阳市,或泛指辽东,但东京、北京两词却有严格界定,不能理解为区域名称.  相似文献   

15.
元代整个东北地区被逐步纳入了分封制与行省制的体系之内,这使得元代的东北统治既可折射朝廷、诸王等多种政治势力的混存交织,又体现出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与若干特色。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地位,元代的东北统治呈现出几种不同的统治方式。控制、安抚、利用东北诸王,始终是元代东北统治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第2题以两汉时期“奉朝请”制度的历史演变设置试题情境,考查两汉之际大一统中央集权发展的历史概况。西汉初立,稳定统治秩序、加强中央集权成为当务之急,在继承秦代郡县制的基础上,汉朝也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在部分地区实行封国制,但此时的封国制早已迥异于周代分封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中央与封国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行省制度,就是以行省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的地方管理体制。我国的行省制,自元朝确立后,经过明清的巩固发展,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当代论及元朝确立省制的史书,多言其“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这些评论,因囿于史书编写的特点,讲得较简单概括。本语文试就省制的特征和作用,谈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元代史籍中,曲尤一名多次出现.既是河西走廊西端重要的居民点,又是甘肃行省军粮屯储地,地位相当重要。但其具体地望迄今无人能指出。按曲尤常与瓜州、沙州并举,无疑在今敦煌、安西一带,其确切位置则应为今安西县东南约40公里之锁阳城遗址,理由如下:锁阳城明代称苦峪城,曲尤、苦峪乃同音异译,如元代称今新疆库车为曲先、苦叉即是此例。地望相合。元泰定帝三年,甘肃行省认为赤斤储粟,军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云南20世纪最杰出的学术大师的方国瑜先生,一生重视史料工作,他视史料为历史研究的基础。《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是其完成的唯一一部民族编年史料,它推进了傣族史的研究,也体现了大师求真求实、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文章拟从该书的体例、特色、及阅读后的启示等方面对其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20.
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公元1210年——1279年),西域不花刺人,出身贵族,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回族改革家。在他担任云南平章政事的六年时间内,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对云南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方国瑜先生说:“赛典赤之措施,顺应历史要求,扶持地主经济,行省政权之制度,推动历史加速发展,在元代一百余年之变化较为显著也。”(《云南史料目录概说》,第一册,第201页)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