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4,(5B):12-13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并不仅仅是身体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适应良好。”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相似文献   

2.
孙爱萍 《成才之路》2010,(26):79-79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没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来说,是指在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以形成健全的品格个性,能做到自然应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身体缺陷”。心理健康是人类个体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一种高级适应状态,是对社会影响所做出的一种调节功能。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4.
健康的概念首先谈谈健康的概念。人们在谈到健康时,很多人往往只着眼于身体方面有没有病,这样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健康意味着身心健康,也就是说应该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近代一般都认为:“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没有疾病和营养不良,以及虚弱状态",而是世界卫生组织(WTO)指出的那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概念的全面总结与更新,这个健康概念表明了健康不再仅仅是躯体状态的反应,同时还必须是心理活动正常、社会适应完满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健康是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三方面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促进人类的健康与文明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体,那么,人的健康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1)躯体健康.(2)心理健康.(3)社会适应良好.(4)道德健康.所以,"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是错误的观念,心理活动的不良状态同样是不健康的表现.可见,对心理健康的问题尤要重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甚于躯体的健康.当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又是统一的.哲学家认为:心理和躯体的关系就象消化和胃的关系一样是功能和结构的关系.那么,如果功能出现问题时,从医学角度讲就应从结构上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健康不仅仅表现在生理、躯体方面,而且还应包括心理、社会适应方面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中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与最佳状态.由此可见,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儿童,“健康”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也就是说,衡量孩子是否完全健康的标准有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体格;二是健全的心理和品格。学校恐怖症,害怕黑夜,自卑心理,儿童多动症都属于精神卫生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健康是人人都在追求的目标。什么才是健康的标准呢?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宣言中就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显然,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而心理健康无疑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表现的状态,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状态。”精神和社会适应同属于心理健康范筹。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学生跟踪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中在学习、情绪、适应等方面较为严重。以下就这几方面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采取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呈良好的状态."因此,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包含着躯体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一般原则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而心理健康至少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其二是指具有一种积极适应与发展的心理状态,而体...  相似文献   

16.
王卫霞 《快乐阅读》2012,(35):90-91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世界卫生组织曾经为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可见,高中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  相似文献   

17.
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1.心理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WHO)为健康下了新定义,认为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指疾病和病弱。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认识能力正常。(2)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心理与环境相互统一。(3)意志品质优良。(4)人…  相似文献   

18.
1.健康的内涵1.1健康的概念WT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换言之: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三维组合。其中: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各种环境的良好适应,对自身潜力的挖掘,以及健全人格的发展等。其含义是: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处于…  相似文献   

19.
孩子的健康一向被家长视为家庭教育的首位。每当谈到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家长们也都能提到诸如体质、营养、卫生、体育锻炼等方面,其实,这只说对了健康概念的一半。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立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应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躯体健康是被家长关注的,而孩子的  相似文献   

20.
不应忽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孙晚霞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缺损或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也就是说,人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