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锡勇,同文馆毕业的新式知识分子,早年求学于新式学堂,对西学知识较精通。他积极参与张之洞的洋务实践,亲手创办的洋务企业和学堂有20多个,是张之洞办理洋务最为倚重的人才。他将自己的一生所学全部奉献给洋务事业,为了洋务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从蔡锡勇的洋务实践过程分析,封建化的管理体制与企业运作要求市场化之间的矛盾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委派一批官僚或买办为洋务企业中的“督办”、“总办”、“会办”、“帮办”,他们集官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两种角色于一身,亦官亦商,难以避免因“官”、“商”两种角色的相互排斥性而产生的一系列角色冲突。其结果是,官办企业中封建国家利益及官督商办企业中资产主体利益的承载者被虚化了,企业主体性泯灭了,从而导致了洋务企业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和部分官僚在工业化上启动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清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护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私人资本企业的利益为代价的。洋务官僚始终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他们不可能超阶级地引领整个中国的早期工业化浪潮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
麦士尼是十九世纪末叶第一位在贵州鼓吹工业化和近代化的一位西方人。他在贵州积极倡导洋务,甚至直接参与创办近代贵州第一家兵工企业、创办近代贵州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对早期贵州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今天研究这一个案,对于实施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应当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制刘伟关键词洋务运动;官僚;商人;经济体制洋务官商体制是19世纪后半期晚清政治的产物。随着这个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官商”群体。洋务官商体制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化的近代工业发展道路,但它又难...  相似文献   

6.
本文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针对目前有学者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认为洋务教育也是失败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对该命题的思考和判断。分别从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教育两大基本功能(即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的实现情况两个方面论述了洋务教育的历史地位,从而得出洋务教育大体上取得了成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均势观是产生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国际政治理论,在洋务时期传入中国,对洋务时期的外交产生重大影响,实际上代表了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的方向。虽然均势外交的最后结果的确是失败的、屈辱的,但其运用的过程却有一定的进步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民用企业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开办形式有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双重作用。洋务民用企业对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借助政治权威、人事任命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控制了洋务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政府权力介入并主导企业的运作,扭曲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损害了股东权益,引发了官商矛盾,企业因而缺乏独立自主性。洋务股份制企业政企合一模式造成行政权力膨胀,阻碍了近代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从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以“洋务”为中心的历史时期,一般称之为“洋务运动”。“洋务”二字,似乎由“夷务”二字演化而来,是与外洋有关的一切事务。倡导洋务运动的,是由部分王公贵族、地方督抚、买办商人、地主士绅和知识分子组成的洋务派别。决定洋务运动性质和方向的,是其中的满汉军政要员,如奕訢、奕譞、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这些军政要员虽然出身、阅历、权势和识见不尽相同,但在阶级立场和政治观点等方面却基本  相似文献   

11.
盛宣怀传略     
盛宣怀(1844—1916年),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早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便参与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搞实业的头面人物。由于他集官、商于一身,成了清末办洋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又因他所办洋务实业,比之其他搞洋务实业的人物成绩显著,故被人们公认为洋务界的实业领袖。 盛宣怀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盛康,道光二十四年甲辰科进士,与同年乡试恩科举人李鸿章有八拜之交。盛宣怀二十七岁时,以世侄之谊投身李鸿章幕下工作。由于他头脑机灵,办事千练,深得李鸿章的器重。时太平天国已经失败,清政府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僚,便开始搞洋务以图强,盛宣怀因此也跻身其中。在李鸿章的提携下,事业蒸蒸日上。从他搞洋务三十余年间,虽几经沉浮,但其所搞实业都获成功,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项。 (一)参予创办并长期主持轮船招商局,发展近代航运事业。  相似文献   

12.
咸丰、同治时期的变革,由于带有严重的救急意义,因而酿造的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也异常激烈。从洋务军用企业内部的冲突即可见一斑。传统的政治、经济制度严重地束缚着洋务军用企业的正常发展;国民的传统心理与洋务军用企业的发展也极不适应,传统守旧势力的顽强反对,更是阻碍着洋务军用企业的发展;……所有这一切,使得洋务军用企业的发展极其艰难,而且成效不甚明显。由此可知,不变革传统的政治、经济体制,不更换国民的传统心理——即完成人的近代化,任何变革都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创办洋务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洋务思想:首先对时局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中国处于几千年来从未有的大变局阶段,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强敌。我们只有忍辱负重,对外保持“和局”,对内加紧变法,大力倡办洋务事业;其手段就是要“师其所能,夺其所恃”,学习西方之“长技”,为我所用;随着李鸿章对西方认识的深入,又进而提出了“必先富而后能强”的重要思想;在与顽固势力论争的过程中,又提出“洋学实有窬于华学”的思想,注重人才培养。李鸿章的这些思想虽有直接服务于他的洋务事业、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服务的局限性,不能与后来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相比。但在那个时代,在当时的中国,仍有其积极性、进步性,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再从张之洞看洋务教育的终结李剑萍本文主要想就洋务教育的终结标志、洋务教育与维新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学习心得,以求方家指正。洋务教育“洋务教育”这个概念,迄今尚未准确定义。一般讲,洋务教育就是指洋务派在洋务运动时期兴办的教育事业。所谓洋务派,...  相似文献   

16.
洋务思潮是学术界长期以来颇为分歧的问题,至于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更加模糊不清。本文将洋务思潮划分为萌芽、始初、大发展、成熟、没落等五个阶段,清晰地勾划出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每个阶段,从指导思想、原则、基本内容与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从工业化的步骤、工业化的资金、工业化的道路、工业化的人才和技术、工业化实现的途径等方面探讨了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交织着正确与错误、成功与失败的探索。自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后期提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问题,到建国初期,这段时间的探索基本上是正确的,指导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工业化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影响张之洞洋务思想形成的几个因素谢敏华张之洞的洋务思想是晚清洋务派思想中最全面、最深刻的,其洋务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孕生经世思想阶段;逐渐接受西学,洋务思想初步形成阶段;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阶段。而张之洞自...  相似文献   

19.
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其经营体制、经营理念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源于西方的股份制被舶来中国之后,在晚清政治体制的束缚下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度,并成为洋务企业标志性的运营模式。探索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的特殊经营方式,对于继续研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官督商办实质上是晚清政府控制和利用私人资本的官办形式。官督商办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地位,官商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分割企业,而不关心企业的前途命运,从而使官督商办企业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并严重阻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迟滞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