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要想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就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为自治区的小康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我国13亿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同样,没有贫困农民的小康,也就没有全体农民的共同小康。因此,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是当前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是个关键。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小康、农民致富离不开科技和教育。成人教育要发挥形式多样、内容实用、时间可长可短等优势,根据产业布局,针对不同对象,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群众面对的共同目标,民族地区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要找到扶贫开发与小康建设的切入点,找准优势,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选准扶贫项目,才能缩小差距,与其它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疆自治区党委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各民族的教育水平,是开发和建设新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新疆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断加强、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步伐明显加快。但是,新疆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还不能完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农村人口在我国占大多数,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没有农民素质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突出重点,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才能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才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昌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于2003年9月召开了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温家宝总理鲜明而响亮地提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入口占总入口的65%,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上不同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习俗的和谐融合,形成了新疆不同地域的各自旅游文化特色。选择位于新疆东、南、北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哈密、喀什和伊犁三个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进行实证研究,为促使新疆旅游经济更好地发展,并对其他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当代中国民族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民族问题上的深刻反映,发展是新疆做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关键,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构建和谐新疆的前提,没有社会政治稳定,就没有和谐新疆。  相似文献   

13.
在滇中苗村封闭、隔绝自然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地缘性的亲密和体贴,纠纷类型呈现出与此有关的特点,村民们更多地通过调解等非正式解决纠纷的方式解决纠纷。我们应该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出发,实现更多司法意义上的“国家在场”,让法治的精神和力量在民族地区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以甘肃民族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体现了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并打上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烙印,具有独特和神秘的魅力,对其他的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效的利用和开发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以甘肃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为例,探讨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如何得以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新疆"双语"教学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推进"双语"教学,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各方力量是先导,加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增进民族团结是目的,加强领导、高位推动、配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是保障,分区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整体推进是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其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彩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的旅游者。然而,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投资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丘北县仙人洞村依托普者黑景区,通过大量的旅游投资,发展旅游业后,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正效应,但也存在着负效应。为了提高旅游投资的正效应,减少负效应,应该从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旅游业投资的根本出发点等方面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7.
师资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文章以民族比例较高的和田地区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师资问题为例,研究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104-108
西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能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而带动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引导民族化与宗教化中积极因素发挥其社会协调功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能够创造民族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环境,促进民族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条符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精准扶贫是党和政府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实施的一项举措。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是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脱贫攻坚效果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但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因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多元化及复杂性,而可能面临脱贫与返贫的交替性困境,如何评价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成效,不论是政府或是学界都应有较为客观的指标或体系。目前不少研究或落地政策在评价脱贫时,往往将实时实地的入学率或受教育程度作为指标,而忽视了可能导致其返贫的代际教育能力、教育投入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问题。因此,本文尝试从社会学理论视角,构建扶贫脱贫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