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红安所著《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著姓望族》已于1997年9月出版,全书50余万字.该书就明清时期上海地区的望族——社会上颇有声望的官僚、地主等家族进行了探讨,着重介绍了明清以来潘恩、徐阶、董其昌、徐光启、王鸿绪、张照、钱大昕、廖寿丰、徐郙等20个著姓望族以及300多个家族的门祚,阐述了望族形成的条件、发展变化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宋明清寡妻立嗣法律的变迁反映了宗法观念、宗族力量、赋役制度、妇女地位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嬗变。基本趋势是妇女家庭社会地位不断被弱化,到明清时期被置于极端低下的地位,宗法观念强化、宗族在国家与社会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地方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国家与宗族、家与宗族、官法与族情之间不断冲突与磨合。各方力量博弈以达到数者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在明清时期,受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江南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动.反映在民间信仰上,各种违反国家礼制的现象不断出现,成为考察江南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问题的重要视角.考察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现象,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1.从城隍信仰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江南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导致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变动,才造成了江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相应变更;2.从解钱粮习俗与一镇多城隍现象,则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江南社会交往整合发生变化的两个层面,即城乡之间和市镇内部.总体而言,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与江南社会在互动中发生着变迁.这种变迁的推动力是江南社会经济的变迁,其方向则是以一种曲折、变异的形式改变着传统社会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4.
明清女性文学出现了创作主体家族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明清女性经济地位的适度上升促使其家庭乃至社会地位提高,从而使得家族中的女性获得文学教育及传承上的更多权益;二是女性具有才识成为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徽州地狭人稠的地理环境,迫使徽州人大量出外经商谋生,形成了徽州人的特殊婚姻生活。“东南邹鲁”的人文环境造就了徽州淳朴的民风,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异常突出。大量节烈妇女其守节或殉烈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家庭和社会影响。明清徽州节烈现象致使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问题更为突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损失。明清徽州节烈妇女坚守贞节,使自己赢得一定的社会威望,能有效地平息邻里争端,感化部分社会不良分子。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闽东南沿海主要海港城市因应海陆人的互动以及国家与社会互动而发展;而沿海港市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辐射作用,并导致区域社会化的变迁。本从总体上论述明清时期闽东亚沿海中心港市的发展动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士绅主导的乡村教化生成了恪守与超越传统教化精神的双重取向。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既可看作是士绅教化对社会基础性变迁与西学新知东渐的回应,又可解释为士绅的公共身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自然推衍及士绅对非主流文化的彰显。对这一双重取向的探究,将构成一个观察明清民间社会变迁与过渡性社会群体角色转型的深度历史透视点。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孕育了明清新思想,明清思想浪潮是围绕在运河两岸展开的。大运河的畅通促进了运河两岸社会观念的变迁,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人们的思想在明中期冲破程朱理学的束缚,萌发出了新思想的萌芽。明清时期的运河两岸是中国在那个时代思想最活跃和最有朝气的地区,也是思想变化最敏感的地带。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或出生和成长在运河两岸,或在运河两岸地区求学、游历、任职。其思想产生、成长于运河,传播于运河。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经济之河、政治之河、军事之河,更是一条涌动的思想之河。  相似文献   

9.
本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的母氏普遍受到良好的家庭与私塾教育,她们不仅博通经史、精诗善书擅画,还喜求经世之学;有些出身社会中上阶层家庭的母氏还有随父从夫宦游、结社的经历,她们的生活空间与社会视野均较前代相对自由、宽广,这极大地提升了母氏的教育素养,增强了她们训子的能力与水平,明清母教大盛与此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士绅主导的乡村教化生成了恪守与超越传统教化精神的双重取向。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既可看作是对社会基础性变迁与西学新知东渐的回应,又可解释为士绅的公共身份在新的历史语境中的自然推衍及士绅对非主流文化的重新诠释。对这一双重取向的探究,将构成一个观察明清民间社会变迁与过渡性社会群体角色转型的深度历史透视点。  相似文献   

12.
邯郸城在历史上兴废几度,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其地理位置附近有许多河流也常常影响着城池的安危。明清时期的邯郸城尤其水患严重,特别是沁水造成了多次大的灾害,成为历任官吏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漳河、滏阳河在明清时期的河道有较大的变化,对邯郸城的影响随着河道变迁而有不同。最后本文辑录了明清时期邯郸城的历次水患资料,对今天的城市变迁研究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邯郸城在历史上兴废几度,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其地理位置附近有许多河流也常常影响着城池的安危。明清时期的邯郸城尤其水患严重,特别是沁水造成了多次大的灾害,成为历任官吏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漳河、滏阳河在明清时期的河道有较大的变化,对邯郸城的影响随着河道变迁而有不同。最后本文辑录了明清时期邯郸城的历次水患资料,对今天的城市变迁研究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概述了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情况,随后探讨了这一时期白族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指出:明清时期,大理白族文化的变迁可以归结为两点主要原因:(1)就内部而言是经济基础的变化;(2)对外部而言是汉文化大规模传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寡妇守节不断增多,寡妇依靠社会、家族及自身努力竭力维持一个不完整家庭,在穷困与情感折磨中度过自己余生。一般而言,寡妇要独自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13世纪空前强大、发展迅猛的蒙古民族如何逐步演变为近代社会里没落保守的贫弱民族是我国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明清两代,蒙古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萧条--恢复--稳定发展--持续低谷之变迁过程;与之相伴,蒙古社会也由领主分封制下的封建割据状态渐变为中央王朝统属下的地方盟旗,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因素使然:一是蒙古社会长期的战乱与纷争;二是明清两代所采取的民族分化隔离政策;三是喇嘛教的传入及封建统治者对之扶持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莱芜张氏始迁祖张文友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自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县)迁入莱芜县张家泉(今莱芜市张家泉),明清以来族人不断发展壮大,五百余年间或为战争、或为逃荒、或为做官、或为其它谋生张氏族人不断迁徙,张氏族人的不断迁徙是对明清以来泰莱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同时亦与全国性的人口迁徙浪潮相吻合。张氏族人的迁徙及发展对探究明清以来的移民以及有清一代泰莱地区乃至整个山东的人口变迁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年北洛河下游河道泛滥决徙日益剧烈,研究其河道变迁已刻不容缓,而明清由于陕北黄土高原破坏性开发,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洛河下游河道泛滥决徙。本文梳爬整理了大量史料,探索明清洛河下游河道变迁加剧的过程,总结其变迁规律,并剖析其变迁原因,以供有关水处部门和环保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及揭示主题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明清家庭小说几乎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浓烈的感伤主义情绪,有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悲剧主题是这一类别小说的共性特征.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家",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作者于其悲剧的结局中寄托着一种寓意,即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的发展,传统经济结构深层发生新经济因素的变动,造成了整个社会迥异于昔日的文化景象。闽台的社会风气由此发生了重大变迁,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显示出这一时期闽台地区固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