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相似文献   

2.
惜才救东坡     
苏东坡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由于政治见解和主张不同,两人逐渐疏远,最后到王安石晚年,他们为各自的政见闹得水火不容。王安石改革每推进一步,苏东坡都要写诗文相讥讽,弄得王安石十分恼怒,也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08,(10)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  相似文献   

4.
一、苏学士错续菊花诗苏轼,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故后人经常称之为苏东坡。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苏东坡续错王安石诗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却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苏东坡政治主张的提出、苏东坡先后与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争、苏东坡践行他的政治主张的作为等几·方面,论述苏东坡政治主张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人小幽默     
东坡问字王安石写了一部书叫《字说》。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个“坡”字,去问他是什么意思。王安石回答说:“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说:“难道滑就是水的骨吗?”王安石无话可说。雨果登记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来到某国边境,哨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丢丑     
人们都知道苏东坡是宋朝一位有名的大文学家。这个人天资聪明,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但他也因此欠谦虚谨慎,爱耍小聪明显露自己,常常出丑。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期满回到京都。有一次到丞相府去拜见丞相荆国公王安石,王安石睡觉未醒,他暂在王安石的东书房喝茶等候...  相似文献   

8.
书童斗嘴     
有一年春天,桃红柳绿,苏东坡携书童前往泰山游玩。两人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庙前,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或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庙内,观赏碑林。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仔细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王安石。苏东坡连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观赏碑文,一边回答:“只许你这位大诗人观赏泰山风光,就不许我也来凑凑热闹?”苏东坡忙说:“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说:“这是我的书童福德。”王安…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坐监     
<正>苏东坡是北宋大文豪,他的诗文在中国文坛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他曾经蒙冤入狱,但他心胸坦荡,化凶为吉,走出了小人设下的困境。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在当时的京城汴(biàn)梁做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推行新法,深得神宗皇帝的宠(chǒnɡ)信。但是,当时的大才子苏东坡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不同政见,而且苏东坡借物抒情,写了这样一首七绝诗:"凛(lǐn)然相对敢相  相似文献   

10.
诗歌创作需要灵感,需要悟性思维的参与。本文结合李白、苏东坡、王安石这些大诗人创作的诗歌名篇,探讨了悟性思维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与苏东坡是宋代文坛上两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特别是苏东坡在文化艺术上有着广泛的爱好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堪称文艺全才。这些早已成为历史的定论.但是,他二人的创作因思想、政治、文化教养、个人志趣、社会地位诸方面的差异,致使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现以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这两首七言绝句来作比较,虽不能以此论定二人的全部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但透过这个小洞天的窗口,亦不难从中窥出端倪。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与苏东坡均为宋代文坛的巨擘.就散文而言,王安石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立意超卓,行文雄健峭拔,有较强的概括力和逻辑性,充分显示了作为一个“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的思想深度和辩证力量,他的散文虽然常常给人以艺术感染力较弱的感觉,但这丝毫也动摇不了他在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苏东坡则相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三月三     
正很小就认识艾。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折几枝插在门头上,驱邪避瘟。进了城,从菜市场买回来竖在门边上。后来,做过几次艾灸,觉得药用也不错。这个冬春居家抗疫,燃了不少艾条。今年农历三月初三,第一次食艾,对艾便多了一层完全包容的奇妙体验。按友人的说法,这天的艾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以阳面山坡的为佳。我忍不住心里嘀咕:有那么邪乎吗?想到苏东坡为王安石带水的事,又觉得就是那么"邪乎"。苏东坡过长江三峡去找王安石,王安石让他取一壶中峡水带回来煮茶。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难以除根。太医院嘱其饮阳羡茶,并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因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曾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相似文献   

15.
《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苏东坡到王安石家里去,看到书桌上有一首尚未写完的“咏菊”诗: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认为这两句诗都是乱道。因为黄花(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  相似文献   

16.
明朝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里讲了一个故事,宋朝宰相王安石有一首没写完的《吟菊》诗,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后,不以为然。他想:菊花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王安石诗中说“吹落黄花满地金”,岂非“乱道”!于是,苏东坡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苏东坡后来在黄州为官,重阳节后一日,他到后花园赏花,不禁大吃一惊: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至此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苏东坡仅仅认识到“敢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这个菊花基…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原名苏轼,那为什么又叫“苏东坡”呢?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苏轼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王安石以“用诗文谤讪新政”的罪名抓进乌台审问,世称“乌台诗案”。多亏宋朝开国皇帝规定,宋朝不许杀文人,才得以免死。但死罪免除了,罪还是要治的,于是,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负责统领黄州这个地方的军队)。到黄州后,苏轼住在黄州城外一个叫东坡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又很清静,苏轼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苏轼就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东坡  相似文献   

18.
一王安石《桂枝香》乃金陵怀古名篇,词一出,连亦敌亦友的苏东坡也不得不叹服"此老乃野狐精也"。王安石作词不多,《临川集》附有歌曲18首,近代朱孝臧又从选本、笔记中辑得6首(一并收入《彊村丛书》),其中却佳篇不少,  相似文献   

19.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角)亮湖边洗藕,户户太白李(理)长庚(根) 宋朝苏东坡与当朝丞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左迁,谪居岭南,做官惠州。途径广州时,慕名游六榕寺和六榕塔。苏东坡喜名刹,善交僧,乐读佛,故号东坡居士,此次南下,得偿夙愿,因此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虽然轻而易举地跳过了龙门。可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只有那些溜须拍马的小人或平庸无能之辈,才有可能步步登高,而苏东坡这样的大天才却注定是要吃亏的。起先苏东坡被安排在史馆任职。在史馆有机会看到皇家珍藏的各种图书秘籍,这对苏东坡来说倒是特别高兴的事,因为他原是个爱读书的人。然而就在这一年,他年轻的妻子去世了,紧接着他父亲也离开了人间。两兄弟立刻辞去官职,把两口棺材送回家乡安葬。等他们守丧期满回到京城时。正赶上王安石主持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