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四库全书提要》是中国古代较好的目录书,为四库馆总纂官纪昀所手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六说:"《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也有"余作《四库全书总目》"的话,可见,纪昀本人也是把《四库全书提要》作为自己的著作的.《四库全书提要》的初稿,是由四库馆各纂修官分头执笔,前人有"戴东原(震)主经,邵南江(晋涵)主史,周书昌(永年)主子,纪文达(昀)主集"的说法.戴震、周永年的分纂稿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拿现存的邵晋涵《提要分纂稿》与纪纂的《四库全书提要》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正> 《洪洲类稿》,明史家王圻撰。《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四卷,并提要云:“是集凡诗一卷,文三卷,乃其提学湖广时所自编。其孙谟又为重刻。”“计其平日殆无时不考古研今,其于诗文殆以余事视之,故寥寥如此。”(集部别集类存目五)按:此为四库馆臣误会。所谓四卷本《洪洲类稿》虽然确实是王圻编于湖广督学任所,但王圻平生所作诗文,却绝非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中作家的里贯,因历代州城郡县的因革不同,地名纷杂淆混的繁多,以致有的地名偶同率尔牵混,而地望全非,有的辗转传讹,而事实均误。本文仅就《四库全书》中几个湘籍作家里贯作一钩稽考订,使误者正之。释妙声释妙声,《四库全书提要》;“《东皋录》三卷,明,释妙声撰,妙声字九皋,吴县人,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日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与释万金同被召,莅天下释教,所作诗文,缮写  相似文献   

4.
乾隆三十八年(1773)纪昀奉命领衔主纂《四库全书》,与此同时还编纂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此《提要》中将《泰山鬼玉》(四卷)、《泰山纪事》(三卷)、《泰山纪胜》和《泰山道里记》等四种泰山要籍存目,并一一作了提要,纪昀虽因心于国事一生未能登临泰山,但对泰山极为尊崇,对泰山化极为重视,纪昀对泰山的这种情怀,除《提要》外,在其泰山诗作及其《阅微草堂笔记》中皆有大量字记载和流露。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中作家的里贯,因历代州城郡县的因革不同,地名纷杂淆混的繁多,以致有的地名偶同率尔牵混,而地望全非,有的辗转传讹,而事实均误。本文仅就《四库全书》中几个湘籍作家里贯作一钩稽考订,使误者正之。释妙声释秒声,《四库全书提要》:“《东皋录》三卷,明,释秒声撰,妙声字九皋,吴县人,元末居最德寺,后居常熟慧日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与释万金同被召,莅天下释教,所作诗文,缮写藏之山房。”按这里所说的吴县,是指江苏的吴县。其根据来自《吴县志》卷七十七上《释道·长洲县》:“妙声宇九皋,景德寺僧,博综内外典,兼善诗文,年十九以诗谒袁伯长学士,答云:‘天机不受梁燕语,逸兴宜与江鸥亲’。殊见引重。有《东皋录》刻寺中。后主北禅寺,洪武中与万金同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很大程度上仍在建构当代学界的知识系统和观念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散见于该书中的各种谬误却屡见不鲜,此在明别集提要中尤为突出。陈谟自谓校文江西、广东,《海桑集》提要误为“聘为江浙考试官”,其集诗二卷、文八卷误为“诗文各五卷”;王冕字元章,《竹斋集》提要误为“字仲章”,王冕曾孙婿之子骆居安所辑误为“冕女孙之子骆居敬所辑”;史谨《独醉亭集》提要将壬午为建文四年误为“建文五年”,而建文前后仅有四年;袁凯《海叟集》提要谓“不知据陶宗仪《辍耕录》,是诗作于至正末,乃用金陵王谢燕事”,而核之陶氏该著根本无此记载,此与袁华《可传集》提要引杨维桢语评袁华之语纯属子虚乌有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7.
萧统《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被后世称为“文章渊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九《文选注》提要)。书中选录了从东周到南朝梁八百年间的七百多篇作品,保存了丰富的文学资料。其中英华荟萃,佳作众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使记》一卷,元代游记作家刘郁著,《四库全书》文渊阁本《西使记》是比较通行的版本,该本著录于《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四库馆臣为《西使记》撰写的《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五八。该提要有三处错误:1.四库馆臣将刘郁认定为真定人氏,有失稳妥,其真正的籍贯为山西大同浑源。2.四库馆臣将锡喇和锡里库认定为同一个人,实属误论,事实上锡喇是睿宗(拖雷)的哥哥察合台之孙哈剌旭烈,而锡里库是睿宗第六子旭烈兀,二人是堂叔侄的关系。3.四库馆臣将《西使记》认定为"不足道哉"之作,有失公允。《西使记》不仅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地理、历史、医学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避免读者被误导,现予以辩证,以还本真。  相似文献   

9.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后最重要的提要式目录,有极重要的文献学价值。但由于该书未经笔削誊稿,所以不免有所讹误。前已有人就经部、集部部分条目作过考辨工作,现就诗文评类列举数条,订讹补阙,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傅璇琮任博导,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指导博士生,这标志着先生的学术与研究活动进入了一个新时期。6年来,傅璇琮出版专著《翰林学士传论》(晚唐卷),主编《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才子传笺证》、《宋登科记考》、《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担任《三字经》编审委员会主任,发表《〈唐诗纪事校笺〉掇误》等学术论文,以学术交流与学术合作的方式鼓励博士生探索实践,并在教学中融会自己的学术精神与学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李娟 《现代语文》2007,(8):127-128
《四库全书》的编纂,从清朝政府乾隆二十七年(1772)开始,历时10年.在纂修期间,馆臣分别为每书撰写《提要》,并把这些《提要》放在各书前,把这些《提要》分类编排,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2.
清朝中叶,乾隆皇帝下令纪昀等纂修《四库全书》,并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古籍提要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这部《总目》共200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3461种,73909巷以及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6793种,93550卷。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而且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对后世学术思想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它的目录体系,对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目录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乾隆年间撰修《四库全书》时,形成了三种有所区别但又紧密相联的提要:分纂提要、书前提要和《总目》提要。分纂提要乃各分纂官分头执笔所作,反映了各家之长、不同风格的学术观点以及各异的政见。书前提要是列在《四库全书》所收各书卷首的提要。本以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相比较,以见三关系,进而认知清廷纂修《四库全书》的本质以及清廷的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4.
《四库全书总目》,原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书二百卷,另卷首一卷。它是清代最大的一部解题书目。爱新觉罗弘历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借“稽(考也)古右(崇尚也)文之名,设立四库全书馆,广征古今图书,通过严密审查,挑出三千四百余种,编成我国古代篇幅最人的一部类书——《四库全书》。在编选过程中,每当一部书籍校订完毕,就由馆臣拟写一篇提要,放在书的前面。把这些提要汇成一书,称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书虽由乾隆第六子永熔领衔主修,但整理加工和总其成的去口是纪昀。本书初稿完成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在此后大约七、八年的时间内,随着《四库全书》的不断补充和抽换,内容有过几次增减。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式写定,并在这年由武英殿刻版。本书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三千四百六十一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同时,将被认为“词意抵  相似文献   

15.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四库全书总目.&lt;竹隐畸士集&gt;提要》认为赵鼎臣与王安石、苏轼均有诗文交往,并且其文学成就高于晁补之、唐庚。然对四库馆臣此评详加考辨,其中颇多谬误,今予以纠正,同时解析赵鼎臣生前颇负文名而后世却寥落无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四)许棐《梅屋集》提要指出,以刘克庄为领袖的江湖诗派,“流波推荡”,“终南宋之世,不出此派”.作为与刘克庄一起被称为该派“翘楚”(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的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他的诗论与他的诗一样,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元人诗文别集提要是一部既丰富又珍贵的元诗批评文献,不仅代表了清代四库馆臣相当客观的元诗批评观点,更展示了他们很高的元诗批评眼光。他们对元代诗文特点的认识,对元代诗文价值的评判,对元代诗文风气发展演进的认识和描述,都有很高价值,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二七八《王养正传》,附载江西新城抗清义士“徐伯昌”死节事迹,云:“伯昌,字子期,唐王时由举人授兵部主事,改御史者也。”按“徐伯昌”为“涂伯昌”之误。涂伯昌,字子期,江西新城(今黎川)人,崇祯庚午科举人,隆武间授兵部主事,改御史,奉命督江西义旅。金声桓反清,涂伯昌举兵响应,守新城,城破,自经死,见徐《小腆纪传》卷五○及《(光绪)江西通志》卷一五五本传。所著《涂子一杯水》,收入《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提要》误载其邑里为南昌。《明史》目录及《明史人名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徐伯昌”名,皆连…  相似文献   

20.
明成化年间编纂的《河南总志》与《山西通志》,是我国较早编出的省志。历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所修的《明史·艺文志》对《成化河南总志》著录为:“胡堙;《河南总志》十九卷。”乾隆年间编辑的《四库全书》,不唯没有收录该志,却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雍正河南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