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动量词“把”由个体量词“把”进一步发展而来,它出现于宋朝,发展于元代,基本成熟于清代。文章从动量词“把”的来源、产生时间和过程,探讨了它发展的脉络、特点和动因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敏 《培训与研究》2006,23(7):37-38,99
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量词的教学问题,选取了在汉语工具书中注释相同实际用法却并不相同的名量词“道”和“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分析理论及原型理论对二词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二词在计量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时的异同,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本文认为,“道”、“条”虽然在词典中的释义一样,但用法并不相同,而这类现象大量存在,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3.
具有丰富的量词是汉语语法特点之一。动量词是汉语量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词中有一类特殊的形式,常以“V—V”的形式出现,一般把这种数词“一”之后由动词重叠构成的“V”称为同影动量词,一些语法学家也把它叫做自主动量词。这类动量词在汉语实际运用申出现的频率极高,观察分析它的流变过程对汉语教学和汉语语法规律的研究,以及汉语...  相似文献   

4.
"盘"量词用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词“盘”,可作名词、动词,还可作量词。它可作名量词,也可作动量词,四川方言中,还有一种通用动量词用法。本试图在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上,描绘“盘”的各种量词用法,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名词和名量词的搭配研究得多,但对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则关注得少。认知上的“有界”与“无界”对立反映在动词与动量词搭配上使得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本文先从“有界”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占据的时间段是否重复的角度归纳了“动 数 动量”这一动词和动量词最常见组合形式中的动词与动量词的搭配规律;然后进一步考察了动词和动量词共现时其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发现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强度差异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形成“动 数 动量”组合,能带动量词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两个歇后语:大肚子踩钢丝——铤(挺)而走险,孕妇走独木桥——铤(挺)而走险。“铤”是“挺”的谐音,但“铤”不能写成“挺”。“铤”是快跑的意思,而“挺”无此意。“铤而走险”的写法是正确的。其意为: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也表示不顾危险地做某事。其出处为先秦·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铤而走险,急何能择?”而“挺而走险”是个错误写法,汉语中没有这个词。然而在很多网络和报刊中,不少都把“铤而走险”错写成了“挺而走险”。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汉语中带有鲜明特色的一类词。量词可通过与数词、指示代词结合或重叠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这常为人们所论及;但量词可以受定语的修饰限制,则不为人们所关注。据本文考察,量词受定语修饰限制主要表现为“数词+定语+量词”、“定语+量词”两种语法结构框架;量词带有定语是其体词性特征的体现,而非名词特性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量词分一般量词与特殊量词。特殊量词其特殊就在于它是以名词或其他词类去充当的。如:“一脸的灰”、“一桌菜”等。在日常教学中,量词使用频率很高,学生从启蒙教育起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与使用量词。那么,如何正确灵活地使用量词呢?笔者在长期所从事的语文教学中摸索出了一点灵活运用量词的经验。现不吝献丑,以飨读者。经验一:教学中,我先把诸如“一(摇)石头”的词组板书在黑板上,随即问:“一什么石头?”学生会很快地答出“一块石头”,但却很难答出多类别的量词,于是我便开始点拨:“用船装呢?”答曰:“一船石头。”“用车载呢?”答曰:“一车石…  相似文献   

9.
量词的使用是汉语的特点之一,量词是作为实词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词类体系中的。由“言”向“白话”转变的宋元时期,新量词不断出现,旧量词也出现了许多新用法。而《宋语言词典》和《元语言词典》两部中型工具书对量词的反映却十分有限。本所考察的30个宋元个体量词,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当时新出现的量词;二是在旧量词的基础上添加了新义的量词。小补“两典”在量词方面的漏收,并初步分析汉语量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朱子语类辑略》中的“般”只有量词词性,“一般”在还没有固化为一个词时是数量短语,在已经固化为一个词时是助词或形容词。由此窥见现代汉语中的“般”和“一般”既继承了近代汉语中的用法,又在语言的发展中有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林新年 《福建教育》2023,(22):11-13
量词“点儿、些”是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还是合并到集合量词,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文章基于不定量词和集合量词的词义,从量词“点儿、些”在“一+量词+NP”和“一+量词+X”结构中的句法组合能力、语义内容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不定量词与集合量词在语义内容、句法功能和结构赋义的主观性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量词“点儿、些”单独作为量词的一个小类为宜。  相似文献   

12.
时间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的一类,与数词组合用来表示时间量。其中存在一部分词既可受数词修饰又可受数量词修饰。一些学者把该部分词看做"时间量词兼时间名词"。在陆俭明、张雪涛判定的"时间量词兼时间名词"中,发现有些词只受数量词修饰,且受序数词修饰后表示具体时间点,应当把该类词看做"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13.
量词作为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在已有的现代汉语量词研究与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以相似量词“部”和“台”为例,对其适配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量词"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对量词“副”的研究,虽然揭示了名量词“副”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但还不够完备,遗漏了一些用法。正因为这些分析都是举例性质的,故不能较全面的分析归纳。文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调查研究了上千万字现当代的作家作品,共得到做量词用的“副”字987条,并在此基础上对量词“副”进行了对比、归纳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量词"个"的使用泛化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在认真分析一部分现代汉语量词“个”的使用泛化现象基础上指出“专用量词能否用“个”代替,关键并不取决于量词本身,而要看与之结合的名词,即本的“中心词”是哪一类,另外,也受制于语境或说话人的意图。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个”的泛化现象应该采取承认的态度,但是不能盲目地承认,应该具体分析,了解泛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要词丰富的汉语中却存在着多胞胎量词缺位的困扰。现实选择的多胞胎量词“对”“家”“户”“例”和“个”以及可能选择的多胞胎量词“胞”和怀”均不可行。与“对”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组”似可作为计量多胞胎的量词。  相似文献   

17.
是动词重叠,还是借动词为量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踢一踢”、“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了摸”、“摸了一摸”,都是动词重叠的形式,不同意把后一个“踢、看、摸”看成是借用的量词。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提出动词重叠和借动词为量词有4个区别方法。  相似文献   

18.
英语没有量词,但是在英语的名词词类里,有一部分名词却是具有汉语量词性质的。一般认为,英语不仅有与汉语的度量衡单位词和集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还有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比如英语one sheet of paper一类形式里面的sheet等名词。本文认为,英语没有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相当的词,英语的sheet等名词,是与汉语个体量词性质不同的词,它们是汉语集体量词性质的。本文从产生条件、用法、搭配规律等方面做了讨论,并且分析了英语sheet一类词被当成汉语个体量词性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受体前"个"字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受体B前出现量词“个”可以表示“不定指”,但这并不能概括其所有的 “个”字功能。“把”字句受体B前的“个”还存有何种别样功用,这是本文所要着重揭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对《睡虎地秦百竹简》中的量词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共统计出量词4436个,全部为名量词,分为度量衡量词、容器量词和一般量词,并对这些量词的用法作了分类归纳,对战国末年秦国地区《睡虎地秦幕竹简》量词在汉语量词发展史上的地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