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雍城邑     
在夜色迷离,暑气微醺中,我收到一条短信:若无事请到雍城邑来。在西安我已经呆了20多年,不算老西安,但是也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然而这个雍城邑却真让我找不着北。短信来自我的朋友,他属于这座城市中志得意满的那一圈时尚人士。圈中人的夜晚生活总是与茶楼酒肆纠缠不休,经常半夜短信:喝多了,  相似文献   

2.
西安与我同名,饱蘸深情写古城记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西安日报工作时,我的同学好友、著名诗人雷抒雁一天来西安看我,他诙谐地对我说:“一次我给你发信,一位朋友看到信封上写着‘陕西省西安市西安日报孟西安收’,不禁发出惊叹:‘好家伙,怎么尽是西安!’”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天,时任西安市委书记崔林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8,(3)
我为《西安晚报》写稿四十年文/亦杰我从1958年开始为西安晚(日)报写稿。40年来,除“文革”期间外,一直没有间断过。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是西安晚报的忠实作者,与我同时代的通讯员,由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多见了。40年来,在西安晚(日)报发表各类文章600...  相似文献   

4.
“蒋老师,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西安开幕那天(11月16日),就听说您要来,我还到处找您哩。这个影展吸引力很大,开眼界。今天,请您为《新闻知识》的读者谈谈对世界新闻摄影展览的观感。”蒋齐生同志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他在新闻摄影理论方面有研究和建树,素负盛名。听到蒋齐生11月27日来陕的消息后,我到他下榻之处造访。蒋老年逾古稀,但精神好,见我来,他移动着他那微胖的中等身子同我握手。  相似文献   

5.
马川 《今传媒》2007,(12):68-69
他走的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2006年10月25日,我和几个企业家朋友兴致勃勃地在西安南大街吃饭.开席几分钟,来辉武来了.来辉武有个典型特点,关心政治、关心每个他熟悉的知名人士的任何变动.果然,来辉武刚一落座,就直奔主题地向我发问:"马川,你不是消息灵通人士么,你知道陕西新闻界出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6.
我们俩原来都是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生我儿子1岁多一点的时候,院里有一个到日本学习的名额,本来按资历是我去的,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主动向院方请求让丈夫去,后来,他便去了日本。 在日本一呆就是4年,日期到了他却没有回来,他让我带着儿子也到日本去,我们去了。 到了那儿我才发现,我的丈夫已经是一家商社老板女儿的准未婚夫了。丈夫躲着不见我,每天让个会说话的日本女人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觉得一日夫妻百日恩呢,我丈夫这么做也有点太  相似文献   

7.
我经历了一次有趣的跟踪采访,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去年七月的一天早上,我在家休病假,乡政府电话员骑车匆匆告诉我,副乡长于佑民说发现了一条好线索,让我马上回乡里。一听说有好线索,我浑身来了劲,也顾不得病了,回乡后当即和老于骑车上路。老于在路上告诉我,早上他听司法员说,西安市灞桥区废品回收公司的两位同志,特地从西安来到渭南,感谢我乡槐衙村女青年李红艳拣到巨款寻失主的事情。他便赶紧通知  相似文献   

8.
记者和书记     
去年12月15日,是前西安市委书记丛一平同志的八十寿辰,也是他参加革命六十年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他把自己一生积攒的十万元捐给了“希望工程”。我敬重他的革命情怀和高尚人格。特写此文贺之。1964年我大学毕业后,分到西安晚报当记者。一进报社.一个赫然的名字灌入我的脑际——丛一平。丛一平同志当时是中共西安市委专职常委,分管文教宣传口的工作。报社的老同志都交口称赞他的水平、魄力和人品.我真想早日看到他的风采。1965年夏季的一天,报社领导着我去到丛一平那里审稿.我未找秘书直接推开了他的门。他戴着一幅金边近视眼镜.正在…  相似文献   

9.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10.
冯蕾 《新闻实践》2005,(1):30-32
离开青岛港已多日,然而港口上那位身着蔚蓝色工作服、面庞黝黑、性格坚毅的桥吊工人依然让我记忆犹新。他就是曾经让我激动、让我敬佩的许振超。 2004年3月20日,我接到部主任通知,让我做好准备,下星期随中宣部组织的采访团赴青岛采访典型人物许振超。这是我大学毕业到报社一年多来第一次参加  相似文献   

11.
《报林求索》2009,(3):90-91
<正>我加盟广州"哎呀呀"四年多了,见过了数不清的顾客。顾客中多是年轻女子,当然也有男人,男人们是来为他们的女友、妻子、情人买女性饰品的。可那天,到店里来的一个男人,却让我的心有了久违的悸动。那是下午,我忍着瞌睡应付着繁忙的工作,他进来了,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气宇轩昂。进门后他就说,要找老板。从他的眉宇气质和穿着判断,我认定他是个成功人士。果然,他与我握了手,随后递给我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2.
1992年2月23日,我采写的通讯《耿耿志长存》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刊登。熟悉的人都说这篇通讯写得很感人。我心里很清楚,这并不是自己的写作水平有多高,而是被采访的对象——胡兴汉的事迹非常感人。我与胡兴汉相识于1984年,那时他是洪庆镇岳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在这之前,我就听人说过胡兴汉带领全村群众兴办企业,改变了穷山沟面貌的事迹,相识后我曾两次采访过他,并在西安晚报上发表过两篇“豆腐块”。后来老胡当上了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学员和西安市劳模。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7,(12)
走近《税收与社会》文\孔明在林林总总的报刊里,我对一本杂志情有独钟,那就是《税收与社会》。当她还叫《西安税务》的时候,我因为写《税收史话》而闯进了她的世界,进而认识了她的创办者曹钦白先生。他是一位让人一见就想走近的人,所以我成了他座前的常客。几乎隔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印象里,小学生们的作文题往往是:“假如我是科学家”、“假如我是解放军”等等。“假如”的都是让人钦佩、羡慕的人物、心向往之的角色。可是,《工人日报》1月2日刊登“让人眼晕的作文题”一文披露,西安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假如我是本·拉丹》。《新华每日电讯》去年12月21日揭露,哈尔滨市场出售“恐怖魔鬼贺  相似文献   

15.
听听汇报吃吃饭就能写出新闻吗事情过去快10年了。我想,如果今天遇到张东升,我仍会有点不好意思。张东升当时是《中国广告报》西北记者站的人,我是《中国青年报》的编辑。1987年6月4日我们在北京头一次见面,他正在组织一个记者团,或叫什么笔会,去西北走几个企业,厂家出钱,吃住行全包。我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玩玩当然不是什么坏事,便说:“好说,扛包提箱的事只管叫我。”6月6日晨,北京十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了西安,在西安勘探仪器总厂呆了一天。厂方自是极热情,好吃好住,各位书记厂长—一汇报,很认真的。大西北的,中央来个…  相似文献   

16.
柏建华 柏建华,现任临潼县委中心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近两年连续被县委、县政府、陕西日报社、西安日报社、《西安人民广播电台》、《西安电视台》评为优秀通讯员,分别荣获标兵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他采写的《滚烫年华写春秋——记全国劳模高玉峰》等10多篇消息、通讯、言论稿件先后荣获一等奖。近3年来,他在中央、省、市新闻单位刊发各类新闻稿件共1000多篇,其中报纸头版头条稿件和广播电视头题新闻稿件50多篇。他经常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采写重要稿件,创造了去年12月22日一天同在《三秦晚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刊发3个头版头条的新纪录。同时每年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发稿10多篇。及时地反映了临潼县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网络不知不觉已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见面的那句“吃饭了吗?”已几乎风化成了化石。街头巷尾碰上一个熟人.不无时髦地给他来一句“这是我的E-mail,请多联系;这是我的QQ.随时呼我”。这就是网络时代!要是交上了一个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那就索性给他来一张网络名片,让网络时代真真地酷到底吧!  相似文献   

18.
政府启动联动机制帮农民工维权,是在传统的法律渠道之外,尝试提供一种行政上救济,真正效果如何,也考验政府多部门的协作及行政执行力11月12日,位于西安市建工路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大厦,来自江西的姜佳奎埋头填着一份表单。姜佳奎是来"告状"的,2011年他在西安某建筑装修公司做木工,3万多元的工钱至今未拿到。几天前,他从电视上看到,西安市12日正式启动由人社、建设、工商  相似文献   

19.
1月17日晚,我和家人正在吃晚饭,突然来了一位陌生客人,给了我一张名片,上面印的是联合时报编委张兆伟,他是特意来登门拜访的。我是上海市离休干部评报组的成员。去年夏秋,评报组收到联合时报送来的报纸,给了我几份,让我日后参加专门评论联合时报的一个座谈会。我认真阅读后,随手写了一点感想与意见。谁知12月初,我却突然因病住进了医院,一个多月后从医院出来,评报组对联合时报的座谈会已经开过,我乃将所写书面材料寄给报社。张兆伟登门夜访主要就是为此事。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月6日,我从常州坐高铁去北京,此行是专为看望周有光先生的.1月13日是周老的生日,常州人多年来已经形成惯例,一般在他生日前几天到北京看他,有祝贺他生日的意思,重要的是带去家乡父老乡亲们的问候. 我很庆幸自己能有缘看到周老.两个多月前,我调到中共常州市委统战部工作,统战部长的职责让我有幸了解、接触到许多名人大家.周老是我将结识的一位健在的最年长的卓越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