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久以前,还在基辅上中学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就迷恋上戏剧。这个青年才华出众,性格活泼,思维敏捷。他常参加业余演出,自己撰写并排练戏剧、小喜剧和话剧。布尔加科夫终生酷爱和崇拜戏剧。就是在那命途多舛的岁月里,他,一个已蜚声剧坛的作家竟还渴望去莫斯科艺术剧院工作,只要与戏剧有关,那怕是跑龙套也行。在基辅有一个“令人惊奇的建筑物”——安德烈耶夫斯基斜坡,斜坡上有栋最奇怪的房子,布尔加科夫在此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后来作者将自己的作品《白卫军》中的主人公也“安家落户”在这里。布尔加科夫毕生  相似文献   

2.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是苏联杰出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姓波波夫,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特写。他是高尔基的好友。列宁对他很尊重,1920年曾给他写信说:“我很愿意告诉您,工人和我们大家是多么需要您的作品。”长篇小说《铁流》是他的代表作,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1931年,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将此书译成中文,由鲁迅亲自校编出版。鲁迅先生说这部小说写的是“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认为绥拉菲莫维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见《鲁迅译文集》第八卷283页)。现将绥拉菲莫维奇的孙女伊斯克拉·波波娃的一篇回忆文章介绍给读者,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作家或许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杰克·伦敦(1876—1916)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学者阿尔弗雷德·卡辛有一句常常被引用的关于杰克·伦敦的话,他说:在回顾他的生平事迹时人们深深地感到,"杰克·伦敦最伟大的作品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句话首先强调伦敦一生的经历非同寻常,具有故事性。杰克·伦敦的生平与他的创作之间有如此难以隔断的关系。这不仅因为伦敦的许多小说素材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自己的经历,而且他的经历本身确实富有传奇色彩。杰克·伦敦的一生是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博弈的一生;他的一生又是内心激烈斗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有作为的一生,而成为著名作家并不是他生活的全  相似文献   

4.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5.
张凯 《世界文化》2006,(3):26-27
萨德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他一生中有27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原因就是他那种对色情及暴行的极端狂热,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一个正常的社会是容不下他的。他有许多作品传世,但是里面对色情及暴行的描写使这些作品一直被当做禁书,同时萨德本人也一直被当作一个色情小说家和变态色情狂。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城堡为活动背景的,而且这些城堡里充斥的全是罪恶,可以说对他而言,“城堡”就是“恶”的代名词,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对城堡有如此多的关注,当然一方面是萨德的生活经历所致(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是在城堡里度过的),不过最重要的是他把…  相似文献   

6.
比利时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生于1903年,1989年春谢世。他一生写了500多部长篇小说,其作品气势宏伟,风格独特,深受读者欢迎,因而赢得“20世纪的巴尔扎克”的美誉。他的小说被译成50多种文字。其中,有53部小说被改编成电影,212部被改编成电视剧。他的创作态度认真勤奋,几乎总是强迫自己写作,有时一天能用打字机打出80页稿子。写作活动是他的致富源泉,为他带来大约2.5亿法郎的收入。巨额的收入把他变成一位不知疲倦的旅行者。法国传记作家皮埃尔·比恩多伊斯称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作家”。许多人认为“他的财富多得惊人”。但是西默农  相似文献   

7.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上层阶级最杰出的讽刺小说作家,英语散文大师。沃的作品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至今依然备受欢迎,尽管时常有人批评他为人势利和极端保守。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创作的作品中含有的宗教思想,他有时被称为“天主教作家”。伊夫林·沃生于伦敦,是一位出版商和文学批评家的次子(长子亚历克·沃也是个成功的小说家,并为比自己声誉更高的弟弟写作了一部传记)。沃在英国一所著名的男子中学读书,随后  相似文献   

8.
安德烈·马尔罗(1901—1976)是法国现代杰出作家兼国务活动家,他一生传奇式地活跃在文坛和政坛。马尔罗与中国有三大重要关系:一是使他成名的两部早年作品都以中国革命为题材;二是他晚年是外国有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中见到毛泽东主席的第一人;三是在欧美方面,他对中国的看法有一定影响力。马尔罗不是坐在书斋中一心著书的职业作家,他一生充满了冒险精神。青年时期,他在大学里研究考古学,并对东方艺术,特别是高棉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20年代末,马尔罗出走印度支那,参与了“青年安南”的革命活动。在远东,他曾和当时一些越南、中国、苏联的革命者有过频繁的接触。1925年至1927年,马尔罗在中国广州居留,亲眼看到了蓬勃  相似文献   

9.
一年与一生     
瓦连京·费多罗维奇·布尔加科走是列夫·托尔斯泰一生中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为俄罗斯和苏联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布尔加科夫的女儿达·瓦·萝玛柳克关于父亲的回忆。  相似文献   

10.
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他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  相似文献   

11.
在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逝世50周年前夕,我到过雅斯纳雅·波良纳。我有幸同伟大作家故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瓦连京·费奥多罗维奇·布尔加科夫晤面,他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的最后一位秘书。布尔加科夫住在往昔属于托尔斯泰长女塔季场娜·利沃芙娜的房间里。塔季场娜·利沃芙娜曾是她父亲的  相似文献   

12.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13.
未“结”的不“解”之缘赵秋长,刘在山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伟大作家、革命家、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生宣传革命并身体力行,他高风亮节却历尽艰辛,被称为文学上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被沙皇囚禁期间写成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有“生活的教科书”之美誉。这部“新人...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除诺贝尔文学奖外,他几乎获得了所有的文学奖项,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他是唯一一个生前全部作品就被收入“美国文库”的作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批评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中心人物之一。他以富有哲理的小说驰名于世,被公认为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和哲学家。因此,他的作品受到读者的重视和喜爱。他是日本文坛上罕见的三人齐名的“有岛三兄弟”中的大哥,而他一生的经历最为曲折奇特,成就也最高。只有了解他那从顺境到逆境,通过生活磨炼成为文学家的辛酸经历,才能对他的创作思想及献身精神,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投身文学活动前的经历有岛武郎,号泉谷。1878年3月4日生于东京。五岁时父亲  相似文献   

16.
说到20世纪叱咤美国文坛的巨匠,人们脱口而出的往往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等,提到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的恐怕不多,殊不知,我们提到的这些文学巨匠大多受到过安德森的深刻影响,或者可以说他们有些人是站在他的肩膀上成功的。他被福克纳视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著名的批评家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为“作家的作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形象——老渔夫、斗牛士、士兵、拳击手,他自己也一直以"硬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我们回顾他的一生,却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位"硬汉"其实是个非常脆弱、容易受伤的人。命运似乎一直和他过不去,伤痛和意外事故如影随形,而且有好几次几乎要了他的性命,因此他也被称为"最易遭遇意外伤害的"作家。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47篇短篇小说、4本游记和大量的散文。劳伦斯的作品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既具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又有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征,其作品多以英格兰中部诺丁汉一带的矿区与乡村为背景,描绘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人们在精神上、道德上和相互关系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9.
真实的荒诞     
若尘 《世界文化》2006,(8):16-17
起伏跌宕的人生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于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是俄国东正教的牧师。他的父亲是基辅神学院的一名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历史和西欧宗教的研究。自幼喜欢文学、艺术、音乐的布尔加科夫正是在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他深受果戈里、歌德等大师的影响。1916年布尔加科夫从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这段经历为他写作《乡村医生手记》提供了生活题材。1918年回到基辅开业行医的他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  相似文献   

20.
李柏 《世界文化》2023,(7):19-24
<正>2023年3月3日,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1935—2023)去世,享年88岁。他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作为战后日本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反对战争,爱好和平,主张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问题,是为数极少的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访问的日本作家。他与中国渊源极深,一生视鲁迅为精神导师,与莫言等中国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善于从不同文化中汲取养分,以作品来提醒世人,在面对黑暗和挫折时应该怎样自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