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2年4月22日中午12时.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利比亚外交部一名礼宾官引导5名中国人来到早已在跑道上等候的一架安一24小型客机旁。这5名中国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拉伯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王厚立、翻译罗兴武和包括我在内的3名新华社记者。在舷梯前,礼宾官取立正姿势,郑重地宣布:“大使阁下,先生们,利比亚革命领袖卡扎菲阁下在班加西恭候。”  相似文献   

2.
最有亮点的国际报道: 央视利比亚战争报道 2011年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驻外记者的出镜报道.突出的就是对利比亚战争报道.央视被派往班加西的记者王梦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发网战争前沿的报道.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冯韵娴和我国其他四名记者在的黎波里被反政府武装围困在里克索斯酒店5天,仍然坚持在枪炮声中报道战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革命之后     
“高高抬起你的头,你是一名自由的利比亚人。”10月23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副主席古贾在班加西烈士广场上举行的庆祝仪式上宣布:利比亚全国解放!成千上万的民众挥舞着新的利比亚国旗,齐声回以口号:“自由利比亚!”“革命万岁!”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中国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驻外记者的出镜报道.突出的就是对利比亚战争的报道.央视不仅派出了驻外记者深入利比亚报道战事,而且还派出了女记者队伍.被派往班加西的记者王梦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发回战争前沿的报道.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冯韵娴和我国其他4名记者在的黎波里被反政府武装围困在里克索斯酒店5天,仍然坚持在枪炮声中报道战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在伦敦骚乱和曼谷洪灾的报道中,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女记者在第一现场的报道.  相似文献   

5.
一架波音727专机,把120余名阿拉伯和外国记者,从开罗带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这些“无冕之王”不是去采访重大的突发事件,也不是去参加盛大节日庆祝活动,更不是去观光游览,而是应邀去出席一次记者招待会。 1990年8月19日中午,埃及新闻局受利比亚当局委托打来电话,通知新华社开罗分社派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于次日中午乘专机去的黎波里,参加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上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通知说,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利方即派专机送回。接受这  相似文献   

6.
出利比亚记     
中国政府共动用91架次中国民航包机,35架次外航包机,12架次军机,租用外国轮船11艘,中远、中海货轮5艘,军舰1艘……历时12天,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35860人2月18日利比亚艾季达比亚市这是一座靠近沙漠的利比亚小城。距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有170公里。  相似文献   

7.
一片漆黑,除了通风口透进的巴掌大阳光.打开iPhone3Gs手机,依稀可见散落的纸片、生活用具等,能想象出人们呼号逃走的混乱. 这是2011年10月初的一天,利比亚班加西卡扎菲“行宫”旁的一处据称是监狱的地洞里的场景.我,则是到这里的一名来自中国南方城市的纸媒记者.  相似文献   

8.
我任新华社驻外记者,已近4年,收获颇丰。对于西方同行采访新闻的解数,有直接的了解。今年4月15日,联合国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生效,利比亚成了世界舆论注意的焦点。奉新华社总社指示,我和一位摄影记者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采访。负责办理入境签证的利比亚驻开罗使馆领事部官员对我们说,利比亚正在经历一个特殊时期,除中国、印度等几个748号决议表决时投弃权票的友  相似文献   

9.
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还有人喊出了反对总统卡扎菲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采访卡扎菲的﹃飞行集会﹄李建忠今年5月1日,应利比亚方面的邀请,我们三位新华社记者同各国驻埃及新闻工作者七八十人,一道乘专机从开罗出发,前往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采访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那里举行的“飞行集会”。自1988年洛克比美机空难以来,联合国对利比...  相似文献   

11.
我遇到的利比亚女性十年前到的黎波里.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当地的女性,街道上,餐厅,看不到女性.虽然卡扎菲有着一支著名的女子保镖队。在班加西呆了十多天.女性出现在各个角落,示威者,志愿者,还有过渡政府中的女性成员.虽然暂时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如此富有戏剧性。在北约进行了近7500次轰炸、利比亚内战持续5个月之际,在国际舆论还在争辩卡扎菲能挺多久,战局骤然出现突破。班加西胜利了,这个胜利过程很艰难漫长,结局却出乎意料的简单轻松。一个驰骋国际舞台40年的强人留给世人的背影竟是如此虚弱。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我被派往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历时20余天。这是我的第一次战地报道经历,感悟颇多。在报道过程中,写稿其实只占据整个报道工作量的很小一部分。在文章外下足功夫,建立灵通而可靠的信息网络,才  相似文献   

14.
引言:稿件采用查询系统是新华社为了让编辑记者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稿件的采用情况,而专门开发的一个业务系统。它首次实现了新华社中英文文字、图片新闻稿件被国内外媒体采用情况的精确查询,它可以为编辑记者提供灵活的查询定制、查询汇总、各种查询条件灵活组合、查询条件记忆等功能,查询出的采用信息能够精确到媒体名称、采用日期、采用版面、采用篇幅,还有采用媒体的详细信息。采用查询系统的易用性好、方便性强、准确性高以及采用数据及时性好的特点为编辑记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编辑记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及时了解自己稿件的落地率和采用的具体情况,这对于提高稿件的质量和采用率以及导向稿件的采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社领导及总编室领导也对查询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能够让每一位新华社记者及时查询出稿件的落地情况,实现了新华社记者多年来的梦想",是"业务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该系统的成功,得助于社领导的高瞻远瞩和技术局周密的技术规划和建设工作,同时,该项目的技术选型和框架的先进性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下面,我就从技术的角度作一个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上尉的末日     
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如此富有戏剧性。在北约进行了近7500次轰炸、利比亚内战持续5个月之际,在国际舆论还在争辩卡扎菲能挺多久,战局骤然出现突破。班加西胜利了,这个胜利过程很艰难温长,结局却出乎意料的简单轻松。一个驰骋国际舞台40年的强人留给世人的背影竟是如此虚弱。卡扎菲和他的时代,又何尝是败于战场?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国一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说过,在历次国际大赛上,他都要奋力拼搏,一分、一分地争抢。他说,这一分决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祖国,“祖国需要我这一分!”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我非常赞赏这种为祖国忘我奋斗的精神。身处国外,尤其是参加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面对数百乃至数千外国记者,尤其是美联、路透、法新、合众国际四大世界性通讯社记者,我想到的是拼搏,是竞争。先从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谈起: 3月30日晚,埃及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埃及总统高级政治顾问巴兹举行记者招待会。当时,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制裁利比亚的748号决议即将付诸表决,  相似文献   

17.
不知内情的人总是误认为驻外记者,尤其是新华社驻外记者,是一桩乐趣横生的美差。你看,这些记者因工作之便,可以周游世界,饱览异国他乡的奇风异俗,名山大川。其实不然,驻外记者是一个苦不堪言,且具有一定危险的差使,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捐躯南联盟便是一例,笔者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在国外工作和生活了十几年,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0,(6):84-85
张严平(1955年11月-),女,新华社高级记者. 山东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同年入新华社国内部,现为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国内部政文采访室高级记者.<新华商>杂志总编辑虞宝竹在<女记者的幸与不幸>一文中称"新华社女记者张严平几乎成为典型人物通讯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欢庆的人群高喊着“暴君死了”的口号,如潮水般涌上街头。像过节一样,他们庆祝着卡扎菲的死亡和他所主导的42年独裁统治时代的终结。除了烟花和礼炮等欢庆道具,他们还向路人发放巧克力和甜点以共享喜乐。“昨天直到深夜,市内主要路段人满为患,车满为患,交通几近瘫痪。”新华社特派的黎波里记者朱小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20.
借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之际,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新华社通信技术局谢胜和局长,请他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成立谈谈体会,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