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野方言世代口耳相传。分析新野方言的声、韵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新野方言的语音体系,把握新野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的联系,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部分,其词汇与普通话不完全相同,本身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对新野方言中"嘴舌"与"费嘴"作尽可能详尽的描写,在横的方面与普通话,纵的方面与古代汉语或近代汉语中的相关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努力探求上述方言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广义上的语文教育包括对各种语言文字知识的教育,方言是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语言工具,传统的方言教育一般是通过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自主完成的,正规的语文教学中很少涉及方言教育。通过从方言教育的特点及变化趋势、方言进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方言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语文教学中进行方言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进行方言教育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府所在地。临沂兰山方言历来为人们口耳相传。系统地研究临沂兰山方言的语音体系,完整地记录兰山方言的的声韵调、声韵拼合及音变规律,可以使人们了解兰山方言的理论体系,把握兰山方言与民族共同语之间的联系,增强人们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鄂州方言是反映吴都文化的窗口,吴王古都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由鄂州方言来承载。在鄂州作为国际化空港城建设的重要时期,记录并保护鄂州方言,也是呈现和保护吴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鄂州城区方言着手,从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两个方面分析鄂州方言词汇中程度义地域的表达形式。通过对方言乡音的举隅,唤起人们认识到方言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激起人们对方言传承紧迫性的重视,并引导当代鄂州人发现方言的美好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衡水市虽然处于北方方言区,但是衡水方言的词汇有很多与普通话有明显的区别,有的词语表达有独特的特点.列举衡水方言的词汇和总结有关情况,可以有助于了解衡水方言的面貌,可以为衡水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词语提供快捷方法,可以为研究衡水方言的人们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12):138-139
方言作为孕育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传承已久,深入人心,有其独特价值。人们从小耳濡目染,因而方言能表达人们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偶尔穿插运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者以建瓯方言教学心得为例分析建瓯方言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地区之间交流的语言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的生存地位逐渐边缘化,保护方言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短视频平台给予人们休闲娱乐之所的同时,也为方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本研究对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上的方言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言在该平台发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汉藏语系语言里,量词是非常活跃的一个词类,方言量词也是如此。方言量词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已经涉及到方言量词的方方面面,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方言量词的特殊性方面,以期加深对汉语方言量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历史文献中对猴戏的记载与新野猴戏田野调查所得相对照,根据汉代、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历史文本与民间文本的契合,大致确定新野猴戏的起源与基本历史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统计了合肥方言的使用情况;分析人们对待合肥方言的态度,通过民谣、儿歌、谚语中的方言挖掘合肥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2.
郑伟芬 《文教资料》2014,(27):61-62
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国策,其必要性和成效已经得到认同。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理应受到保护。本文阐述了方言存在的价值,从政府倡导,保护方言;加强宣传,转变人们对方言的排斥态度;方言与普通话并重,创造方言和普通话共生共荣的局面;弘扬地方文艺作品,彰显方言的艺术魅力等方面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3.
从音节角度列举部分濮阳方言常用词,并考取其本字,有助于人们了解濮阳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生态出发,以方言教育为理念,首先阐述我国当前方言生存状况堪忧,进而阐明方言教育的功能,让人们理解方言的价值及其教育功能,最后提出方言教育相应的对策:引导家长澄清思想误区;把方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政策与时俱进,媒介保驾护航;方言培训机构常规化。  相似文献   

15.
方言消失与抢救方言已成为当下不能回避的课题,人们已经意识到方言消失对地方文化流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方言是"口头非遗"的载体,"口头非遗"也成为方言的自然栖息地,以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切入口来保护与传承方言不失为一种新方法与新途径,从而使地方文化与方言获得传承的双赢。  相似文献   

16.
阜阳方言二十年来语音、词汇变化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跟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方言也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动”的角度观察方言,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方言。在弄清方言特点的基础上,比较方言和普通话的异同,使人们自觉地掌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促进汉语规范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李珊珊 《教师》2014,(29):124-125
由于普通话是教育中使用的标准语言,人们很少重视大学生方言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大学生会选择使用他们的方言,以及为什么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方言。研究发现,大学生选择使用方言有两种情况:第一,遇见讲同一种方言的人而使用相同的方言;第二,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而努力学习这个地方的方言。  相似文献   

18.
方言谚语沉淀了方言区人们的文化,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了形形色色的当地文化。对定襄方言谚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一个侧面来透视定襄方言谚语所反映的物质文化现象。在研究方法上,文章综合考虑定襄方言谚语所蕴含的物质文化信息以及物质文化本身的内容,从衣、食、住、行、生产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定襄方言谚语系统与当地物质文化达到较高的融合。为正确、全面地掌握方言谚语的内涵,准确、简明、透彻地描写方言谚语的语义提供帮助,有助于人们认识当地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研究方言对提高方言区人民普通话水平很有帮助。本文着重从构词法上分析了邢台方言中的名词词缀  相似文献   

20.
萧山话是吴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绍兴话的一个分支。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有一个方音辨正的问题。吴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因此作为吴方言分支的萧山话,在方音辨正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从传统音韵学入手,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通过许多具体事例论证了萧山方音的辨正问题。文章对人们认识萧山话,对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吴方言,对萧山人更好地学说普通话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