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8至10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本文从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等方面来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然而,我们向其溶液中滴加8至10滴酚酞试液,溶液虽呈现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褪去(简称异常现象).本文从反应过程所涉及的因素,如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等方面来分析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红色,且在一定时间内红色不会褪去(简称正常现象).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我们看到:溶液虽呈显红色,但振荡试管后,溶液的红色很快就会褪去(简称异常现象),针对此问题,研究者已经做了许多研究,但结果并不完全相同.本人在分析反应过程中有关反应原理、反应产物的基础上.试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其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 在做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检验生成产物(O2、NaOH)的实验时,当检验O2结束后,向里滴加0.5%的酚酞溶液2滴,溶液呈现红色,振荡,红色褪去成为无色.  相似文献   

5.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往往是判断氧化荆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解答这种题型时,对一类特殊的反应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类反应就是铝、锌、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水、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相信看到这个问题大家都能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在初中化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三位的金属都不能将位于其后的不活泼金属从它们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同理,钠与任何一种盐的水溶液反应。都不能置换出金属元素,因为钠首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若氢氧化钠能与盐中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则可使反应继续进行.而使得最终的反应产物是难溶性氢氧化物,钠盐及氢气.否则只能是钠和水反应.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钠是钠的重要化合物,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Na2O2与H2O、CO2的反应及计算,并且可以衍生到有机物的燃烧及其产物与Na2O2反应的考查.现对教材中Na2O2与H2O、CO2的反应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规律,并拓展到有机物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与Na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及气体体积的变化.一、Na2O2与H2O、CO2反应的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相似文献   

8.
【试题 1】用脱脂棉包住约 0 .2g过氧化钠粉末 ,置于石棉网上 ,往脱脂棉上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1 )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 :第一 ,有氧气生成 ;第二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还原剂是。(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 1装置进行实验 ,以证明上述结论。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是。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3 )实验 (2 )往试管中加水至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生成后 ,取出试管 ,往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发现溶液变红 ,振荡后 ,红色褪去。为探究此现象 ,该小…  相似文献   

9.
乙烯制取实验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室制取乙烯,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炭化现象,产生的气体通入滇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这些溶液的颜色就褪去.如何减轻炭化现象,如何认识这些溶液褪色的真相,笔者以中学化学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制取乙烯时不宜用碎瓷片实验室制取乙烯,要在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放入碎瓷片.这虽可避免溶液的剧烈跳动,却由于瓷片上仍是过热的,使乙醇炭化.炭化不但消耗了乙醇、硫酸,还生成水,导致反应物浓度变小,反应温度提高,炭化更加严重,使主反应受到抑制;为了减弱炭化,抑制副反应,笔者认为可用颗粒状活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 ,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 ,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首先 ,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 ,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 ,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 ,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立即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发现溶液瞬间显红色,而后立即褪色.当固体颗粒完全消失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瞬间变红又立即褪色,且随着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间隔时间越长,加入的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也越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较强,具有漂白作用,但在足量水中,不可能溶有看不见的过氧化钠小颗粒,并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依据上述现象,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判定可能有过氧化氢(H2O2)生成,持续放出的气泡和使溶液褪色均是过氧化氢(H2O2)所致.  相似文献   

12.
1 问题的提出在做过氧化钠和水反应 ,检验生成产物(O2 、NaOH)的实验时 ,当检验O2 结束后 ,向里滴加 0 5%的酚酞溶液 2滴 ,溶液呈现红色 ,振荡 ,红色褪去成为无色。究竟是什么物质使红色消褪了呢 ?为了弄清生成物和褪色原因 ,特作实验探究。2 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设计实验2 1 分析讨论Na2 O2 和H2 O已经反应 ,无剩余Na2 O2固体。生成物有O2 (用带火星的木条已经检验证明 )和NaOH (用酚酞和CuSO4溶液以及焰色反应检验 )。那么 ,是NaOH使酚酞所显示的红色褪了色 ,还是生成的氧气或生成的其它什么物质使红色…  相似文献   

13.
周金明 《中学理科》2006,(12):91-91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经常遇到下面两个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如果按教材P32[实验2—1]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结果是脱脂棉很难燃烧起来。我个人认为该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是,脱脂棉易迅速吸水而潮湿,且水的气化吸收大量的热,达不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不少教师对该演示实验做了探究和改进,但都离不开脱脂棉的燃烧,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两点:(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出一种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易成功,并且更好地证明了上述两点的实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5.
贵刊98年第8期所刊《实验的联想与设计》一文的实验四“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认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后,往溶液中加酚酞试液,先变红,后很快变无色,重做数次,现象相似,此实验证明了最终产物(NaOH)和中间产物(H2O2)的存在,并得出“复分解反应较...  相似文献   

16.
在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中,浙教版<科学>九上教材中是分两次来学习完成的.第一次在书本第8页,学习稀盐酸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要求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来寻找中和反应变化的证据.第二次出现在书本第14页,在学习碱有哪些性质的过程中,以活动形式编排:在2支分别盛有3ml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加1滴酚酞试液,再分别向2支试管里逐滴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褪去.要求用酚酞试液来显示中和反应的变化证据.选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钠的化合物部分,主要讨论过氧化钠的性质,其中对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只给出了化学方程式和应用,笔者补充设计该实验,能很直观的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并且反应中生成氧气(使CO2中的棉花燃烧).该实验特别适合学生的实验探究或者随堂演示.  相似文献   

18.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在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三版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的表述大相径庭。下面进行具体说明:1.人教版教材中的有关表述(1)金属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一、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思路1.确定反应后溶质M后质是什么?有多少克?例如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则溶液中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氧化钠溶于水后溶质为氢氧化钠,三氧化硫溶于水后溶质为硫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