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这个词,在6岁那年就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中有至少1 2年的光阴在校园中被消耗掉,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在成绩不好的时候,被老师"嫌弃"的时候,被同学误解的时候,你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厌倦了这样枯燥的生活,想过要用一个理由来退学?于是我们找到了种种理由:"看不起学校"、"学校太小,找不到女朋友"、"老师不喜欢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现在就连退学的理由也越来越"霸气外  相似文献   

2.
3月10日,高丽大学学生金艺瑟在网络上公开宣布自己即将放弃学业并且贴出了声讨大学的檄文。一时之间,对"大学生退学"的关注蔓延到了整个韩国社会。很多大学学生会相继贴出支持金艺瑟的大字报,网上还成立了拥护"金艺瑟宣言"的论坛。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退学的疑问也在不断增加:究竟有多少学生正在离开校园,他们退学的理由是什么,他们离开学校后的生活又如何?大学不应变身为所谓的"就业院校"  相似文献   

3.
史峰 《班主任》2012,(8):33-33
正"老师,我不想继续读书了,我要退学!"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就接到学生晓兰的"请辞",简直是晴天霹雳。原来,晓兰因为学习成绩平平,几次考试下来让她倍感升学无望——与其在学校里"混"三年而无所得,倒不如趁早退学打工挣钱来得实在。从晓兰坚定的眼神里不难看出,想阻止她并非易事,于是我拿出一张纸递给她。晓兰接过纸,有点儿疑惑地问我:"老师,您这是?""即使你真的决定退学,也总要写份‘申请书',说明‘退学有理'嘛!"我笑着说道。  相似文献   

4.
左强 《教育》2009,(11)
许多从大学里主动退学的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也通常都能得到旁观者或多或少的理解。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退出似乎没有什么明确的、让人信服的理由,他们是为了对自己精神目标的追求,因为内心中觉得在大学里得不到心灵的共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选择了"流浪",在世人不解的目光中"流浪"去远方。  相似文献   

5.
在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新生退学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短期内退学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对贫困生的重视程度;与学生家长配合共同进行教育;做好学生退学前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学校教育更像是一个生命展开过程,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从一粒种子到大树,永远面朝未来。近来,有关上海某重点高校学生袁某因"看不起学校"而单方面退学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参与骂战和笔战的人常常把矛头指向教育。的确,学校教育人人经历过,人人能言说,可学校教育到底该指向什么?学校和学生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人们似乎很少思考。不少人眼中的"教育"只有"教",没有"育"。如果我们把"育"作为教育的重心,就可以想到教育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结果。至于学校,最应该提供的是"常人"教育"、常态"教育。试想贝多芬、莫扎特是学校能教出来的吗?他们本身就有天赋异能,在任何环境下他们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脱颖而出——当然,学校教育可能会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职业学校生源来自中考的"失败者",一些职校老师随之也产生自卑感。其实根据"工作室学校"的教育宗旨,职业学校就是要为那些在主流教育模式下的"落榜生"搭建一个个平台,开发他们的"非认知性技能",找到他们最擅长的智能领域即"核心竞争力",在人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职业教育人不能放弃任何学生,也不只是为了教会学生一门"手艺"去社会混口饭吃,而是真正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找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职教人的自信源泉。  相似文献   

8.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9.
不过一念间     
两个学生一起去探望老师,他们一起问道:“老师,我们在班里老被欺负,太痛苦了。您说我们是不是该退学?”老师说:“不过一碗饭。”说完,他挥挥手示意学生退下。回到学校,一个学生退学了,回家打工,另一个啥动静也没有。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终身发展为引领,积极构建指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是"一个核心,两个主体,三个层次,四个结合"。"一个核心",就是把培养"渗透在人的血液中、能带得走的能力与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两个主体",就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三个层次",就是学校评价重过程,班级评价求实效,学生评价看发展;"四个结合",就是评教结合、评学结合、评育结合、评研结合。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11,(29):3
"人大附小的孩子像孩子。"拜访过人大附小的人如此感慨;"人大附小的孩子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独立性强。"中学教师这样评价人大附小的毕业生;"我们在学校里感觉很快乐。"人大附小的学生们如是说;"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人大附小多读几年。"学生家长这样表示……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在社会上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赞誉中的学校自然令人神往。"每个孩子都可爱,都了不起,都是有特质的附小人",在郑瑞芳的心中,每个孩子都能当小小国旗手,每个孩子都能称为  相似文献   

12.
品读     
《江苏教育》2012,(35):2
我申请退学,我不想把我的理想葬送在这无聊的考试中……名叫冯邵一的10岁中国男孩在网上发表《退学申请书》,表达了对学校各种僵化制度的不满。短短几天内《退学申请书》在微博上引发了数万次的转发和评论,网友围绕教育理念进行热议。随后,全国几十家媒体包括《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华社、中央教育电视台等重量级媒体也进行跟踪报道。"一篇小学生文章,叩问了中国传统教育观。"  相似文献   

13.
操基胜 《师道》2007,(9):25-25
在我们家乡,人们习惯背地里称那些头脑比较顽固,办事不够精明的人为"石头"。于是在学校里老师们也习惯把那些调皮的、经常犯错误而又屡教不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称为"石头"。这些"石头",老师稍不留意,他们就会制造麻烦,有时让你措手不及,你只得在事后给他们"擦屁股"。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种趋势,也是我国当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要求。围绕着"创新教育",我们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家街第二小学校进行的研究活动,前后历时十多年。从"十五"期间,我校就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十一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步入"十二五",我们又进行了"小学创新教育特色化建设"实践研究。伴随研究的进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教育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渠道去落实,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实施创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对启发式教学长久而密切的关注中,忘却了"发生"这个重要的维度,以至于现今的启发式教学表现出种种乱象:"启发"不得,为问而问;"启"而不"发",不明所以;盲目"启发",背离内涵;"发"不缘"启",无心插柳。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得以发生的构成要件,与我们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一对应。而对认识如何发生问题的现象学理解将开启我们对启发式教学内在机制的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6.
其实我想留     
我找了很多要出去打工的理由,母亲终于成了我的支持者。一早,我和母亲就赶车到了学校准备退学。那些同学和送他们读书的家长也陆续地来到了学校,他们个个笑容满面。有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说:“娃,我们为你花这么多的钱,你在校可要好好学习哟。”那站在旁边的女儿冷言道:“晓得了,老说,烦不烦!”那母亲听后低头不语。我和母亲都看在眼里,默默不语,我不喜欢她对她母亲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王霜霜 《辅导员》2012,(2):9-11
上学、放学,你玩不玩、玩多久、玩什么?有调查显示,在学校里,同学们课间休息时玩的最多的地方是教室、走廊和楼梯、操场或运动场,但是,还有一大部分同学在操场或运动场没怎么玩或一点都没玩。那么放学后呢?玩的同学也不多,不过,大家的理由很多:有的"要上补习班或兴趣学习班",有的"感觉疲劳",有的"要学习或写作业",有的"没有人一起玩"……总之一句话,不玩!本期,让我们来一同走近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看看他在学生时代玩不玩、玩多久、玩什么吧。  相似文献   

18.
在对"我们怎样做才能对学生最好?"的反思和追问中,加拿大基础教育给出了自己的回应:教育质量问责是为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社会公信力服务;"公平不等于一致",教学计划的多样性决定教育的公平性,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校品质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从而培养了守规则、会合作、懂感恩的高素质公民。  相似文献   

19.
前几天,一个学生跟我说想退学,理由是高三学习太辛苦,考大学希望渺茫,不如退学回家去打工。亲爱的同学,我不想责怪你,高三一年我们是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经受更大的考验,就象射手,只有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将弓拉得越满,箭才能射得越远。高三退学,不只是错过一年的时光那么简单,你错过的将是收获的季节。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启动的"双一流"建设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和学科建设水平。大学英语虽非独立学科,但作为学校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办学和学科建设中均应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首先简要分析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内涵,然后着重讨论大学英语有"责任",也有"理由"服务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最后,文章就"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