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子,1支蜡烛头、一张吸水纸、火柴步骤:(1)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  相似文献   

2.
两杯连结     
在一只空玻璃杯中点燃一支蜡烛头,杯口盖上一张潮湿的吸水纸,然后把一只同样大小的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火熄灭了,两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拿起上面的一只,下面的一只也跟着起来。这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3.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4.
麻痹的青蛙     
记得在做生物实验时,把一只青蛙放在装有沸水的杯子时,青蛙马上跳出来,但把一只青蛙放在另一个温水的杯子中,并慢慢  相似文献   

5.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6.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地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  相似文献   

7.
1 杯子相连大气压力的作用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玻璃杯 ,在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小截蜡烛 ,杯口上盖一张潮湿的纸 ,然后把另一个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后 ,火熄灭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 :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了 ,只要拿起上面的一个杯子 ,下面的一个也会被提起来。这是为什么 ?原来吸水纸是透气的 ,烛火把两个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后才熄灭。在覆盖吸水纸之前就有一部分膨胀了的气体跑掉了。在烛焰熄灭和气体冷却之后 ,两个杯中气压比杯外低得多 ,于是杯外大气压就使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2 硬币跳舞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空汽水瓶…  相似文献   

8.
验证大气压强的两个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实验,常用马德堡半球,一般农村中学没有仪器,可用以下两种简易实验代替。一、马德堡杯实验器材:两只玻璃杯,吸水纸垫圈(或橡皮垫圈),一段蜡烛。实验步骤和原理:先把吸水纸垫圈(图一)放  相似文献   

9.
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子上盖上一个透明盖,跳蚤仍会往上跳,但碰到几次透明盖后,碰疼了,慢慢地就不跳那么高了.  相似文献   

11.
<正>在人的生命之旅,信心是颗希望的种子,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只杯子里,发现跳蚤立即轻易跳了出来。接下来,再次把一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杯子里.经历了一次次被撞以后,跳蚤变得聪明起来,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面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后,当人们把杯子上的盖子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已经不知杯上还有可跳的空间,依旧在原高度不停地跳着,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初中物理中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老师们都演示了复杯实验:取一个盛满水的杯子,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开手以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但是实验时发现,用大半杯水、甚至水再少一些也能做成功:在一只杯口很平滑的玻璃杯中放上半杯水,  相似文献   

13.
1 原实验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第一册“怎样认识物体——空气”一课中有一个实验: 小林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别人清楚地看到,他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空气“倒”进第二个杯子里,又从第二个杯子倒回第一个杯子里。你试着想办法做一做。 现作“翻译”如下: 实验目的:将甲杯中的空气“倒”入乙杯中,再倒回甲杯中。  相似文献   

14.
(一)原实验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第一册第三课“怎样认识物体——空气”中有一个实验:小林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别人清楚地看到,他把第一个杯子里的空气“倒”进第二个杯子里,又从第二个杯子倒回第一个杯子里。你试着想办法做一做。现具体介绍如下:实验目的:将甲杯中的空气“倒”入乙杯中,再倒回甲杯中。实验器材:玻璃杯两  相似文献   

15.
叶子冒泡泡     
今天,我做了个“叶子冒泡泡”的实验,那真是个有趣的实验。我找来一片树叶,一个杯子,一个放大镜,把叶子平放在杯子里,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培训活动中,我听了一位教师教学《了解空气》这一课,这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再用一只杯子把乒乓球扣入水底.从而用“为什么乒乓球到水底了”引导学生探究。接着用手帕和杯子来实验,解释问题,让学生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然后安排的活动是让一只杯子的水跑到另一只杯子中,最后才让学生感受空气。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还安排了三个小实验:砖块里的空气、往漏斗里倒水、让瓶子里的红水流出来。  相似文献   

17.
李舒文 《中国教师》2011,(13):56-57
<正>有位学者在课堂上给学生做了一组实验:第一次,他拿出两个同样规格、同样容积的茶杯,一只装满了纯净透明的水,另一只空着,并排放在实验桌上,让参加实验的学生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观察,并比较两只茶杯的大小。观察一番后,约2/3的学生认为装满水的那只杯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晴真怪,老师竟然在科学课上,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只杯子和几颗绿豆。噢,原来是要做绿豆发芽的实验啊!老师说,放在杯子里的水不能多,也不能少,要刚好没过绿豆。绿豆就像一个个小宝宝,安静地躺在水妈妈的摇篮里。  相似文献   

19.
实验材料:一只杯子一只小土豆一包盐一根筷子一些清水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敞口的杯子里,结果跳蚤轻而易举地就跳了出来。实验者又把这只跳蚤放进一个带盖的玻璃杯里。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撞击后,跳蚤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直至在盖子下能够自如地跳动。过了一段时间,当实验者把杯盖拿掉时,这只可怜的跳蚤依旧在原来的高度不停地跳着,它不知道上方还有空间,再也未能跳出这个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