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考德威尔、戈德曼和伊格尔顿等一些批评家不断地在社会历史视野中探索学的本质和规律,并向社会整体化情境中掘进批评的空间。他们的批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20世纪的社会批评理论,使20世纪社会批评在当代化研究语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趋向和批评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型批评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后,以其方法论的性质和与中国传统学问路数的相似性、民族心态的适应性等,在文学研究乃至整个文化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取得了诸多批评实践业绩、进而形成思潮。但由于外来理论和研究者素质等因素,原型批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很多不适和失误。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在欧洲和北美的缘起和发展因其不同地域和国家而有不同的脉络和取向。而在当代中国,由于仍存在相当广阔的文学空间,因而文化研究更多的朝着文学的文化批评方向发展。但要建构纯粹本土化的文化研究也只是一种乌托邦幻想。对中国学者来说,根本问题在于对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作出应答,并在此过程中提炼与生成自己的文化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艺理论与批评界出现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拓展学术研究空间的新气象,例如:生态批评走向学术前沿;关于网络学的理论研究与批评;艺理论走向化研究的新动向等,这些都是艺理论界高度关注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考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热”现象.总结“文化批评”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的得与失,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学派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从阶级斗争视角来审视和研究艺术问题。在应用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性质和意义时,必然碰到这样一个问题:除了美学抵抗以外,东西方的批评理论有没有共同性?对不同批评理论共同性的探索是否会动摇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基础?首先,应该把阿尔都塞的理论与阿尔都塞学派的简单化倾向区分开来;其次,从阿尔都塞理论本身来看,以二元对立为基础的结构原则忽视了艺术作品与艺术生产方式之间的历史关系,由于没有深入研究对立关系之间的中间性存在,较容易导致简单化的推论。阿尔都塞本人在他的论文中已经注意到这个理论缺陷,提出应开展对个别意识形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建立一种更为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7.
趋势和走向:中国史学批评研究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学批评研究已经走过了30年。30年来,学者们在中国史学批评的贯通研究、专题研究、个案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相关问题已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但总体上看,贯通研究相对薄弱,专题研究众说不一,个案研究发展不平衡,中国史学批评学科的建设还任重道远。今后宜重视贯通研究和理论探索,加强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建设,深化专题史学批评研究,重视断代史学批评研究,拓展史学批评个案研究,关注史学批评学科建设研究。果能如此,则中国史学批评学科的建设与繁荣,或指日可待矣。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学理论批评史分为三个时期;化革命前十七年学理论的特点之一是许多学理论家以既清醒又混沌的心智为共同的思维特征和以社会学评论为主要方法;化革命结束后经历了从恢复期到蜕变期到收获期的发展阶段,初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西学批评虽然逐渐走向对话和交融,但还是存在许多差异。从认识论看,中国学批评倾向于“妙悟”,西方学批评倾向于“逼真”;从价值论看,中国学批语倾向于符合化理道德的“善”,而西方学批评倾向于超越社会伦理的一种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代对于教育研究的批评层出不穷,虽然教育研究在哲学立场、实践等方面的认识的确还有待提高,但不能将教育研究贬低到一文不值。本文根据我国教育研究的成果,分析它在政策和实践方面产生的影响,对教育研究的普遍批评做出反驳,并指出教育研究所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一直存在的教育研究对象特殊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当前我国教育研究经费投入不足而要求却日益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诗陷入了低谷。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以及语方形式和情感倾向待新诗自身因素而外,本批语的弱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从批评现状来看,新诗呼唤本批评的强化;从接受现状来看,读呼唤本批评;从批评实践来看,新诗本批评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发展和强化本批评对新诗的发展和繁荣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也是翻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当前翻译批评的现状来看,虽然在翻译批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人们对于翻译批评还存在不同的认识,翻译批评显得软弱无力.因此,翻译批评的基本范畴界定和基本理论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翻译批评的本质和目的、主体和客体、层次和功能、标准和方法等基本问题仍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批评隐喻分析理论,并对其理论和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虽然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但该理论起步晚、发展历史短。这些因素导致批评隐喻研究在语料来源、研究视角以及多模态语篇分析中的应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最后文章指出这些将成为拓宽批评隐喻分析领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Halliday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揭开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研究的序幕,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语言是什么,语方如何工作。该理论一提出,就受到当代数位语言大师的批评。该简要回顾了Postal,Matthews等对级阶段理论的批评;Butler等对类概念的批评;Huddleston,Palmer等对结构概念的批评和Postal对分类性质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近几年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选集,也是该刊特色栏目建设成果的一次汇集。文集对当代学术史与当代学术批评、"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代"学术史的周边"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尽管有些并不详尽,但终究不失为当代知识界的真实心声。回顾当代学术发展的历史,对于清理当前的学术生态,找回学术和学者本有的尊严,推进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学术史研究》是近几年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选集,也是该刊特色栏目建设成果的一次汇集。文集对当代学术史与当代学术批评、“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代“学术史的周边”问题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探讨。尽管有些并不详尽,但终究不失为当代知识界的真实心声。回顾当代学术发展的历史,对于清理当前的学术生态,找回学术和学者本有的尊严,推进当代学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五个量化研究看加强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五个有关舆论监督的量化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从四个方面来阐释我国舆论监督的实施情况:舆论监督报道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舆论监督报道的批评力度有待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执行舆论监督报道的一些障碍。论文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新闻媒介还没有承担起它应该承担的舆论监督的责任;舆论监督的困难主要在于某些地方权力机构的冷漠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要加强舆论监督,需要正确看待社会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培显先生的《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是一部倡导“新人文主义批评”的理论著作,是建立在以对当代文学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诗史思有机融合的批评标准来解剖当代文坛上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个案,也在个案剖析中让诗史思有机融合的准则得到证明和检验上的。无论从理论框架还是从批评实践上来看,都具有一种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普遍性意义。但从批评应用对象来看,作品对抒情文学的的分析不够;从具体的批评层面上看,也有着重内容而轻形式的现象;而从其评论标准来看,亦应在诗史思三维中凸现诗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在运用西方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存在着对西方理论的生硬套用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国内兴起的文化批评也存在此问题,即难以实现西方理论的中国语境化。文章试从文化批评现状、人文知识分子精神、历史借鉴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来论述文化批评的中国语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现代以来,中国学者在运用西方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存在着对西方理论的生硬套用问题,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兴起的文化批评也存在此问题,即难以实现西方理论的中国语境化。本文试从文化批评现状、人文知识分子精神、历史借鉴和文化利用等方面来论述文化批评的中国语境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