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竟陵八友"诗文集当以逯钦立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和严可均之<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最为详备,然尚有阙者.今人陈庆元<沈约集校笺>、林家骊<沈约研究>辑补了沈约许多诗文,曹融南<谢宣城集校注>补辑了谢朓诸多作品,然很不完备.笔者在广泛涉猎资料的基础上,辑佚了"竞陵八友"散佚之作25首,存目24首.  相似文献   

2.
南朝永明年间,诗歌力求追新,讲求声律对偶,启开唐风,这就是文学史上为人所称道的“永明文学”。永明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梁书·武帝纪》所称的“竟陵八友”。王融为竟陵八友之一,阮亭称之为“一代文宗”(《师友诗传录》)。其诗歌以清丽见长,钟嵘《诗品》:“元长(王融)士章(刘绘),并有盛才,词美英净”。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也称王融诗“清而丽”。我们从其具体的创作中不难发现他对清丽的艺术风格的追求。在其百余首诗中,提到“清”字的地方是很多的,反映出其艺术上追求“清丽”诗风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颜廷之是南朝的一位重要作家,沈约曾称其“文章之美,冠绝当时……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宋书·颜延之传》)。萧子显在其《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也指出:“颜、谢并起,乃各擅奇。”但对这样一位重要作家,文学研究界却很少注意到他,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为止,一般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很少提到颜延之。  相似文献   

4.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的文学观念是以崇古尚儒为出发点的,他真正看重的是立一家之言名树千古的著述事业.  相似文献   

5.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6.
傅说作为辅佐武丁中兴的一代名相,为历代史家所传颂.但有学者以今传孔传本<古文尚书·说命>言其思想,或以奴隶论其身份,似非适宜.细考文献,说今传<古文尚书·说命>是伪作而非真书,傅说是隐士而非奴隶,可能更与事实相近.  相似文献   

7.
南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是汉相围萧何之后.<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据<史记·汉相国世家>:"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即今江苏丰县人.则萧道成的祖籍,应为江苏丰县.但至萧何孙萧彪迁居东海兰陵县中都乡中都里(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西晋元康初分东海置兰陵郡,故又称齐高帝先世为兰陵郡兰陵县人.至东晋初,中原地区陷入战乱之中,萧道成的高祖、身为淮阴令的萧整遂南下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晋于此侨置南兰陵郡兰陵县,故萧道成又称"南兰陵兰陵人".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标<语文>九年级上册<出师表>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课本未注,或注释有误.现说明如下. 一、"试用"为何意? 原文说:"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其中"试用"未注.或许编者认为"试用"跟现在的意思差不多.<辞源>就将"试用"注释为"在正式任用之前先行试用"(商务印书馆1983,第2890页).人教版的教参将"试用于昔日"翻译为"从前试用他的时候",似乎向宠曾经历过一段试用期.查<三国志·向宠传>并无此说.  相似文献   

9.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史记·孔子世家>是正史中有关孔子行状,言论的最早传记.该文探讨的问题主要是孔子诛杀鲁大夫正卯的真实性和孔子与<易经>的关系.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孔子诛杀少正卯为伪说和孔子作<易>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真放与旷达--李白苏轼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和苏轼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个性气质、人生态度等的不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诗风之异。同时从“士文化”的角度而言,李白、苏轼各自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士文化符号,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类型。李白和苏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这一个”,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唯一的真放的李白和旷达的苏轼。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流质易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和学者。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奔波。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变”是其一大特色。但他的“变”又包含了许多不变的因素。他的多变体现了转型时期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关于金朝学者梁持胜的表字,今人都认为本字为"经甫",或字为"仲经"。经过追本溯源考察,可知金元两代的文献记载并无"仲经"一说,只有"仲经父(甫)"之称。至清代四库馆臣将《归潜志》收入《四库全书》,因轻易删削文字而导致两说歧异。为避免进一步以讹传讹,特对梁持胜生平事迹、名字关系以及《归潜志》版本加以辨析,以期祛疑释惑。  相似文献   

14.
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不仅在政治、军事上绩效卓著,而且在农业上,采取重农政策,恢复和发展了蜀国农业经济,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增强了蜀国的国力,促使国小贫弱的蜀国与实力强大的魏、吴鼎立对峙多年。本文试从诸葛亮重农政策、重农影响、重农原因三个方面来对其重农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八十余种,颇为繁富,其中原书大部分已失传,赖《春秋谷梁传注疏》保存一二,故其保存献之功极大。《春秋谷梁传注疏》引书也极有特点,如三礼方面的书籍所占比例大、所引书名篇名不一、会通《春秋》三传、所引材料与现存献的差异以及包容唯心主义色彩较浓的纬书等,这些需要辩证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的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梁启超将清代思潮的变迁过程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而贯穿三个阶段他所予以重视的关键性精神即是“科学精神”.梁启超所关心的问题在于学问该如何得到发展,并且忧虑“致用”的主观动机容易介入研究过程,从而影响其客观性,因此,梁启超主张学者应避开去问所治的学问是否实用.“为学问而治学问”,这就是梁启超《清代学术概念》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梁启超深刻地体会到了政治权力主宰真理和正义的严酷现实,他所站到的非政治性立场本身就在政治社会环境中.《概论》在政治思想史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四川"这一历史地名的渊源进行了文化解读,即"四川"作为文化地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经济管理区域称呼的来源、"四川"作为四条江的简称的来源。文章认为,"四川"作为行政区划的得名,与四条江无关,而是同唐代将剑南道简称为"蜀川",宋代将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两川"有关。文章还对"巴蜀"的历史概念进行了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叔叔”和“叔”只是有语体上的差别,但在实际使用中它们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上都有着不小的区别的。本文从“永成叔叔”的歧义说起,考察分析了“叔叔”和“叔”的不同,认为“叔叔”不仅是亲属称谓,还经常作社会称谓,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首先是称谓词,同时是个成词语素,也可以用作社会称谓,同时很少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叔叔”在社会化程度上相对于“叔”更彻底。  相似文献   

19.
姚察、姚思廉父子二人所撰的<梁书>、<陈书>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梁>、<陈>二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姚氏父子以质朴散文写史实为古文运动的先声;叙事简严,文笔洗炼;写人善写"独至".  相似文献   

20.
谯周是三国时蜀国益州集团中颇为复杂的一个人物。他精通儒术,又是当地土,在以“法”治国、“荆楚人贵”的诸葛亮时代并不显达。当曹魏灭蜀时,他力劝刘禅投降,使蜀汉免受兵燹之灾,其本人却因此见贬于后世。谯周门生众多,名有立、杜轸、李密等,他们在入晋后仕途畅顾,青云平步,与吴蜀故地其他贵胄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仅与识周的生平行事及其影响,也和司马氏政权出身儒学世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