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素质与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平 《传媒观察》2007,(10):59-59
校对工作是报纸出版文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道把关工序,是保证报纸质量的重要环节。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读者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这就对报纸质量的最后把关者——校对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续,作为"总装车间",  相似文献   

2.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燕鸣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医学期刊文字差错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鸣 《编辑学报》1996,8(1):31-34
文字差错历来是衡量出版物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下简称我社)一直将纠正文字差错作为期刊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质量检查记录表中,将文字差错列为详检必须填报的项目。笔者在对我社1994年期刊质量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时,发现文字差错问题并没有引起编辑人员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4.
王可 《采.写.编》2021,(11):129-130
图书质量是图书出版的核心问题.图书编校差错类型多样,本文主要从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图、表的内容与说明文字不符三个方面,对几类常见编校差错进行辨析,以期助力编辑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图书质量.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1994,(4)
永恒主题:减少差错·编者·办报办刊要把差错消灭,一时还做不到。但像目前那样差错信手可拈,读者怨声不断,也很不正常。差错多的主要原因是办报(刊)人责任心差,编校质量低。在1992年,全国搞了几次党报系列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我省对市、地报也搞了一次,曾一度...  相似文献   

6.
地 市党报作为地方最重要的新闻媒体 ,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 ,又是沟通党和群众的桥梁。因此 ,杜绝差错是办好党报的重要前提。报纸出现差错 ,轻的词不达意 ,重的使意思完全相反 ,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这种教训并不鲜见。根据我们的体会 ,地市党报要杜绝差错 ,应抓好三个“一”。一要有一套铁的把关制度。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地市党报要杜绝差错 ,必须有铁的制度 ,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首先是把关制度。由责任编辑把好第一关 ,责任编辑除精选精编稿件外 ,有责任和义务将差错降至最低度 ;部室主任把好第…  相似文献   

7.
报纸文字质量差、见报差错多一直是令各报社领导最头痛的问题。我们河北日报也不例外。河北日报领导对此十分重视,要求采、编、校各部门通力合作,采取有力措施,坚决消灭文字差错,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闻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报业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反差错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党报面对市场,说到底是面对广大读者,一丝不苟地提高报纸编校质量,增加报纸可信度,赢得社会赞誉度,既是提高办报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在坚持以“读者为本”,体现着党报一以贯之的对读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王平 《中国记者》2024,(3):122-128
<正>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场的压舱石,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党报新闻编辑就是党报的“大脑”、新闻稿件的重要把关人,决定着党报新闻的质量和出版安全,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面对每天大量的新闻稿件和不同类型的差错,以及隐藏在来稿流程和机制中的风险,如何给新闻稿件做“诊疗”,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关部门对全国省级党报文字编校质量进行了一次检查.专家从文字、词语、标点、语法、数字用法、计量单位等方面对31家省级党报进行了检查、评比,结果令人难以置信:31家省级党报中文字差错率万分比最低的是7.5,最高的是26.1,平均为15.3,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报纸出版差错率为万分之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报业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反差错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党报面对市场,说到底是面对广大读者,一丝不苟地提高报纸编校质量,增强报纸可信度,赢得社会赞誉度,既是提高办报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坚持以“读者为本”,体现着党报一以贯之的对读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张永强 《新闻窗》2012,(5):69-70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加大了对期刊编校质量的管理,从每年对有关报刊检查的结果来看,报刊的编校质量堪忧,尤其是新闻类稿件中的差错现象令人触目惊心,读者戏称为“无错不成刊”。这些稿件中的差错是纷繁复杂,既有文字性差错、技术性差错,也有政治性差错、知识性差错等等。这些差错中的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而隐性差错似是而非,辩识难度相对要大。  相似文献   

13.
万洪涛 《新闻前哨》2021,(2):124-125
作为一个图书质检员,常年检查本单位的付印前校样和成书质量。在日复一日的质检工作中,笔者积累了大量的质检数据、差错语料和量化指标。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文字性差错类是一个普遍性的存在;不合格图书文字性差错在编校错误中占较大。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宣传质量和编校质量,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基础,党报的导向性、权威性、服务性,也主要是通过这两者来体现的。县市报近几年的发展,数量速度都很快,但质量效益却不高。集中反映在报纸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差错不断,有的竟出现“更正”的“更正”之类错上加错的现象。屡屡发生的差错已影响到报业的发展,给我们办报人敲响了警钟。作为报人,对报纸差错是特别头疼  相似文献   

15.
报纸上出现的差错,表现在多种方面.比如有政策方面的、有事实方面的、有文字方面的。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文字方面的差错。文字差错,是影响报纸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消灭这方面的差错,是各报自创办之初就提到议程,并且贯穿整个办报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如此,差错仍不断见诸报端,以致有人调侃说,有中小学教师拿报纸作为学生改病句、改错字的试卷;甚至有“无错不成报”的说法。这些说法虽有夸张、讽刺的意味,但它反映的实际问题不能不引起报人的重视,从而应痛下决心,将差错像  相似文献   

16.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7.
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发出的声音,要靠一字一词来表现。文字使用得正确、规范,才能准确传达党和人民的声音,反之,就会扭曲。因此,党报的编校质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差错现象形形色色,其中,文字差错最不含糊、最为普遍,有人把它描绘为“像瘟疫一样,席卷出版界,各种出版物几乎祸及无遗”,简直构成一种社会公害。切勿掉以轻心。要处治文字差错这个病害,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审慎地分析其病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语)。产生文字差错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的。本文试图探讨一个问题:就编校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报纸差错一直因扰着报纸的发展。消灭和减少差错成了纸质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项需要长期面临的艰巨任务。报纸差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党报的声誉,影响宣传效果。报纸因为差错惹上新闻官司、造成经济损失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的报纸因为出现导向偏差或政治性差错,被停止出版。  相似文献   

20.
报纸差错的预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行内人常说“无错不成报”,但一张报纸的差错多少,仍然是衡量这张报纸质量好坏以及品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有时一处重大差错的防范与否甚至能决定一份报纸的生死。因此,对报纸的文字差错小看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