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的概念、功能、效果等方面对二者作了比较和区分,指出媒介审判的形式及其危害所在,给出相应的对策,以防止正当的媒介监督滑向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2.
郭端静 《新闻世界》2013,(10):305-306
近几年,我国连续发生多起校园投毒事件,人们在震惊于校园惨剧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媒介审判,未审先判的探讨。本文拟结合最新案例,从媒介审判形成原因出发,探讨新媒体时代下媒介审判产生的影响以及媒体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粟  周诗妮 《新闻传播》2009,(8):103-103
“媒介审判”是媒介监督和法治原则的中突.其实质是:以新闻自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媒介的“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客观存在的公众的意见。而媒介审判就不能不带有媒介本身的主观意图,以及媒介背后政治、经济势力对其的操纵。在对案件新闻进行报道时.媒介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可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媒介审判现象成为新闻界、法律界甚至整个社会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关于媒介审判的研究多为讨论媒介审判的负面效应及消除媒介审判的对策。本文从我国媒介审判产生的根源出发,考察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媒介审判"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平衡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中,"媒介审判"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它妨碍司法公正的实现."媒介审判"的实质是以新闻自由为由干预司法独立,以道德评判取代司法审判,以"话语强权"代替舆论监督."媒介审判"的产生归结于司法的缺位、新闻界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公众人治情结的执着及制度建设的空白等多重因素.防治"媒介审判",新闻界重在明确媒介在舆论监督中的角色定位,规范监督行为,信守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司法界则应在增大司法的透明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护司法独立,限制过度的舆论压力的司法屏蔽机制.  相似文献   

6.
“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词语是舶来品,是一种不依据法律程序而对被告和犯罪嫌疑人实施的非法的道义上的裁判。从理论上来讲,媒介审判在以英美法系为主的国家更容易形成,因为西方一些国家的新闻法制以判例法为主,法庭审判实行审判陪审制度。如果媒介在审判前对案件或当事人做了过多的渲染,就会影响陪审团的投票及至判决的公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媒介审判"吗?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每当有涉嫌"媒介审判"个案出现的时候,对立之声就不绝于耳.多数学者以"媒介审判妨碍司法独立"为出发点,①主张打倒或消灭"媒介审判",并提出许多中肯的建议与对策;不同的声音却反驳: "媒介审判未必妨碍司法独立"②、"'舆论影响'不等于'舆论判决'"③、"舆论评判是对司法公正的检验"④.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2013年第22期刊登陈力丹教授《不能再搞媒介审判》一文,从体制上、观念上对中国式的"媒介审判"作了阐述,并提出当下"媒介审判""回光返照"问题。这篇论述表明,"媒介审判"(trial by media)这个术语虽然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在中国自有其特殊的土壤,不能以西方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媒体制度与中国不同而否认中国存在媒介干扰甚至绑架司法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随着依法治国的提出,媒体对司法案件的报道层出不穷。但与此同时媒体越位对司法案件定性、定罪的报道影响了司法独立,"媒介审判"现象屡见不鲜。据此,本文根据当下热门的媒介审判事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的视角提出如何规避媒介审判的措施,以促进我国依法治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等自媒体的使用,传统"媒介审判"在互联网时代有了新的发展,新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媒介审判"与传统"媒介审判"有哪些区别,网络"媒介审判"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加强网民素质、加强媒介自律,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和司法机关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防范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杜绝网络时代“媒介审判”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信息社会正在从web2.0向web3.0过渡,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事件、热点问题等,社会迈向网络时代以采,不管是新闻媒介的信息发布机制,还是受众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网络带来的舆论的分散性、情绪化、碎片化更是极大地挑战着"媒介审判",并且也出现了"媒介审判"的一种变异,即"网民审判"。在被网络包围的今天,不单单是媒介自身需要加强自律,坚持正确导向,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网民也更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防止出现新形态的"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2.
"媒介审判"作为西方的舶来词,其存在的背景与我国大相径庭,当新闻界不断对其"发难",大量研究专注于媒介的民意干扰和舆论引导时,过于强调媒介自我赋予的主导权时,却忽略了媒介审判中媒介本身的被动性。本文对概念进行重新阐释,分析中国式媒介审判的被动与局限,理性探究新闻报道与媒介审判的关系,探寻媒介与司法之间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13.
孙博 《新闻世界》2014,(6):266-268
"媒介审判"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这种超越司法程序的媒体审判实质上是媒介舆论监督功能的畸形化。本文对陈永洲事件进行简要回顾,结合相关法律知识探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媒介审判"行为,从而为我国规避"媒介审判"提出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媒介对司法的监督,学界将主要认识集中于“媒介审判”效果的发挥,反对媒介对司法领域进行介入,较少关注媒介监督对司法的正效应,相当一部分学术论文中存在将“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的定义混淆,或将媒介报道司法的实践直接划归到“媒介审判”领域的现象.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媒介对司法监督的正当性入手,讨论媒介参与对司法公正的促进作用.对“媒介审判”及其负面效应,暂不讨论.  相似文献   

17.
对“媒介审判”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研 《新闻世界》2010,(4):100-100
伴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笔者认为,相对于极个别媒介对案件审判形成较大影响的案例来说,媒介在案件审判过程中所扮演的更多的是一种舆论监督的角色,以往一些研究过于夸大了媒介在司法审判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媒介审判现象是刑事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比较典型的人治现象,表现在新闻媒介行使监督权力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新闻监督职能异化,最终导致舆论导向剑走偏锋,往往成为误导受众的尴尬角色。我们在不断强调舆论监督的同时,不能忽视媒介审判事件的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9.
网络媒体已经在我国成为最具公民性的媒体,在社会转型期,网络发挥着建设公民社会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对于"媒介审判"中的"媒介",应对其做一定的扩大化处理,现在的"媒介审判"有时带有"公众审判"或"舆论审判"之意。在此特殊的环境下,所谓的"媒介审判"就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新闻法学者魏永征认为,“媒介审判”是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案件做出判断,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它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犯罪嫌疑人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媒介审判”最大的负面效应在于。媒介的片面报道会影响法治原则,损害司法权威。新闻学界和法学界普遍将“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概括为媒介越位和司法缺位。然而认真分析2007年的“彭字案”、2008年“许霆案”及“哈尔滨警察伤人致死案”等近年来典型的“媒介审判”案件,新闻媒体和司法部门都做了它们应该做的事情,然而“媒介审判”现象依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分析“媒介审判”现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