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颖 《记者摇篮》2010,(8):19-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日益提高,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党报、都市报,电视台、电台、网络各显神通,上演着争夺读者、观众的媒体大战。为读者服务是党报的办报宗旨,党报如何在这场无硝烟的新闻大战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办好服务性新闻无疑是很重要的。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必要性,结合编辑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党报办好服务性新闻的具体尝试与办法,论证了服务性新闻也许无法满足读者震撼性视觉冲击的需要,但它是提升党报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亲和力和实用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社区新闻必须得"动"起来,不管是题材还是报道的内容,都必须注重其服务性和互动性,做到"三贴近",这样才能调动更多读者的积极性,并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相似文献   

3.
服务性新闻也称服务性报道,或实用性报道。服务性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传播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基本的服务:从狭义讲,是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即专门的服务性新闻,其特点是针对性强,切实可用,无偿服务。《新晚报》市民消费版面就是市民消费的指导,属于服务性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新闻具有服务性的特点,新闻的服务性,就是新闻为最广大受众服务的特性。新闻的价值不仅在于告知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更在于在报道中,让读者切实地感觉到新闻所带来的实际利益。因此,近年来,新闻的服务性在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中被提到相当重要的位  相似文献   

5.
服务性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讲服务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之一,新闻信息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服务;从狭义讲,是指一种特殊的新闻品种,指专门主打实用性的服务性新闻,本文中所提及服务性新闻就属于后者。服务性报道成为时下各都市报竞争的热点,经营的重点,经常占据各报头条位置。但因选题的集中性、报道内容的雷同性等原因,使服务报道不可避免存在同质化现象。跳出同质化,同中求异,突出个性化特色,是赢得此类报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叶向荣 《新闻记者》2007,(10):35-36
一个企业要出名牌离不开优质服务,一张报纸要想在读者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品牌,同样需要向读者坚持不懈地提供周到细致贴心的服务。增加服务性,不仅是报纸实现"三贴近"的必要途径,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和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读者对报纸增强服务性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已成为报界人士日益关注并积极探索破解之法的一大课题。本文结合新闻业务实践,浅析如何进一步服务社会从而提高报纸竞争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9.
程团卫  张卓琳 《今传媒》2014,(8):148-149
服务性是新闻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之一,特别是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服务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大,而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形势下,广播本身作为一种具有伴随性和服务性较强的媒体,如果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取得优势,提升其服务性是大势所趋。本文旨在通过对广播新闻提高其服务性的探讨,进一步明确,广播新闻只有在提高其服务性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并永葆活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以服务性强,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鲜明特点,为广大社区读者所喜爱,同时也成为报纸一个新的卖点。本文拟从社区新闻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这两个特点出发,谈一谈社区新闻的细化及其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服务性是媒体自身的功能之一,也是受众选择媒体的需求之一。当前的新闻竞争中,服务性新闻已成为各媒体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做得到不到位,细不细致,贴不贴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你的新闻能否吸引读者一个决定性尺码。  相似文献   

12.
本论文从服务性新闻的定义着手,分析了服务性新闻日益繁荣的原因并深入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笔者力图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在分析服务性新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做好服务性新闻的意见,以求服务性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服务性报道,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商品经济的新发展而诞生的。它也是我国近些年进行新闻改革而产生的一种新颖的新闻品种。从读者对象、报道内容、报道目的和写作要求等方面来说,这种报道同一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和记者来信的写作也是有所区别的。现在,报纸上的服务性报道,大体上可分为两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服务性新闻中,不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内容.读者渴望真相,为了帮助读者分辨真假,实验新闻应运而生. 服务资讯泛滥,实验新闻出奇制胜 实验新闻通过记者的亲自实验验证信息的真伪,最大程度地还原、接近真相,有凭有据并且可以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纸服务性的增强,社区新闻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新闻样式.社区新闻以服务性强,更贴近寻常百姓生活的鲜明特点,为广大社区读者所喜爱,同时也成为报纸一个新的卖点.本文拟从社区新闻的服务性和贴近性这两个特点出发,谈一谈社区新闻的细化及其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以市民生活为报道对象,关注市民生计、关心百姓生活.这类新闻的确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但勿庸置疑,当前一些媒体的民生新闻上充斥着家长里短和鸡毛蒜皮,既琐碎、庸俗,又几乎千篇一律. 换个角度写民生,就是要把点落在服务上,以服务性满足读者的需求,使新闻事实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发生紧密和直接的联系,让民生新闻不仅"好看",而且"有用",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增强民生新闻内涵、提升民生新闻品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来说,服务性新闻更注重发掘它为社会各界的沟通、为读者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提供帮助等方面的价值,为广大读者“必读”和“实用”,成为读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三期上,读者文晓岚在“读者点题”栏希望我们组织文章,谈谈新闻的服务性问题。本刊除在第五期发表了文效甫的《关于新闻的指导性与服务性》一文外,本期又发表了方明的《新闻转轨刍议》,既作为对读者点题的回答,又希望新闻界就新闻的转轨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比如: 一、新闻界要不要转轨? 二、转轨与不转轨对发挥新闻的职能作用有何影响? 三、转轨不转轨时新闻事业本身的发展有何影响? 四、转轨与否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何影响? 五、怎样转轨? 热诚希望大家、尤其是各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理论联系实际,踊跃参加讨论;欢迎转轨早的、成绩显著的新闻单位,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的经验,或者走过的弯路。文章的形式不限,但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  相似文献   

19.
服务性报道的写作,同一般新闻写作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要求: 立足于需要,这是采写服务性报道首先应树立的业务思想。写作时既要了解人民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又应熟悉经济界人士从事生产、经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确定主题到选择题材都要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美国一个新闻学者说得好:“从事服务性报道的记者,对关系到读者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特别敏感。”接着,他举出这样的事例:假如你已经报  相似文献   

20.
娄成斌 《新闻窗》2012,(3):117-117
目前,由于都市类报纸针对可读性、服务性的狭隘理解和追捧,导致这些报纸往往只关注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生活服务类新闻等,而对关注社会科技发展的主流问题并没有满足读者的需求,这类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改进和提高都市类报纸科技新闻的报道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