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最近,重读了杨刚的《美国札记》。这是一本记述和剖析美国社会的通讯和文章的集子,共收了杨刚的十四篇作品。这些作品写作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年期间,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东西了,作者去世也有二十多年了。然而,这本集子至今读来还以其对美国社会的真实生动的记述和明澈深刻的剖析而引人入胜。这是杨刚遗留下来的一部很可珍贵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1,(15):88-88
詹妮弗·洛佩兹获《人物》年度"最美女性" 美国娱乐周刊《人物》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全球最美人物榜单,美国艺人詹妮弗·洛佩兹获评"最美女性"。洛佩兹将自己的美归因于"生活中充满了爱"。她说,这个奖项令她感到开心和自豪,"自豪的是我已经不是25岁!"  相似文献   

4.
李海瑞  李挺 《新闻世界》2010,(8):236-237
自一战成立了"公共信息委员会",宣传便一直被美国延用至今,只不过代之以"公关"、"信息工作"等中性词。美国政府从不承认自己在进行宣传,但事实是,其对宣传的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本文对美国的宣传史进行了简要梳理,并说明宣传在美国社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欣雨 《东南传播》2010,(7):142-144
"文化移转"可以用来分析一种文化被调整后,融合于另一种文化并推广至世界的过程。本文将依据这个过程,分析在动画片《美国龙:杰克龙》中,中国文化是如何经迪士尼化,"熔合"产出一个中美混血小英雄的角色,并被推向世界。通过比较《美国龙:杰克龙》第二季与第一季的不同,本文尝试将这个过程进一步扩充到反馈和调整的部分,对已有"文化移转"的过程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女作家女记者杨刚,曾经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秘书,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开国大典的盛况是由她报道出来的。周总理、邓大姐称赞她是“国家少有的女干部”。 1905年。杨刚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为仙桃市)一个富裕家庭。八九岁就能赋诗作文,人称“小才女”。1928年春,杨刚被北平燕京大学英文系免试录取,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校期间,杨刚写了不少诗歌、散文、小说,并协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译过《活的中国》。l928年秋,杨刚在燕京大学完成学业,第二年夏,赴香港接替萧乾任《大公报》文艺副刊主编,在报纸上宣传抗日民主,反对投降倒退,并发表  相似文献   

7.
今年五月份作为由美国图书馆及博物馆署和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美图书馆员专业交流项目"的美方专家组成员之一,作者在烟台与中国山东图书馆界的一百多位年富力强的同仁进行了交流,并结识了《山东图书馆学刊》编辑部主任韩淑举女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所观看的《裸体约会》、《选美小皇后》、《鲨鱼坦克》等电视真人秀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下美国婚恋类、未成年类、赢取金钱类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尤其关注其中对于伦理底限的挑战,并以此为参考,对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美国图书馆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家协会会员王周生曾伴君赴美就读数年。期间,她以独特的眼光考察了美国社会,先后撰写了《陪读夫人》、《我看美国月亮》等作品。本刊特邀王女士撰写的《美国图书馆点滴》一文,于细小之处反映了美国图书馆的情况,读来颇有趣意,并能从中得到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成立之初,杰斐逊总统著名的关于新闻自由的讲话奠定了美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基础。1947年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的研究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较为明确地界定了美国政府与媒体关系架构,指出政府要支持新闻界的监督,鼓励媒体关注公共事务,唯有如此,传媒才会做到客观和可信。但是,2001年的"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关系原则。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到2008年以来的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与媒体的新型关系在很多重大时刻彰显,双方倾向于联手展示国家形象。本文运用传播学控制研究理论从美国传媒面临的新局势、新战争,以及新"敌人"等三方面分析新国际传播环境下,美国政府和媒体关系的新特点,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走马美国看传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 6月 10日至20日,上海市新闻代表团一 行五人,赴美国纽约、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等城市,考察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波士顿环球报》、ABC新闻台(美国广播公司)等美国主要媒体,并访问了华纳兄弟国际电视公司、哈佛大学的专家、教授。通过这次考察访问,对美国大众传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与发展,对其在集团化运作、经营与管理、新闻报道等方面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 组建传媒集团成为趋势 美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媒介竞争最激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媒科技》2013,(5):21-21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近日刊文说,日本出版业萎靡不振,一般认为是媒体多元化所致. 然而,在媒体更加多元化的美国,图书业虽然有大小年现象,但总体上可谓一种缓慢发展的朝阳产业.缘何出版业在日本陷入衰退,在美国却蒸蒸日上? 瞄准"Y一代" 美国图书业一直在稳步扩大购书群体.购书新主力来自素有"Y一代"之称的年轻人,他们是二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子女.出版市场调研公司鲍克公司发布的《2012年全美消费者统计和购买行动年报》显示,"Y一代"购书支出占全美购书总额的30%.  相似文献   

13.
胡航  解航 《传媒观察》2003,(6):63-64
《今日美国》创刊于1982年,此前,美国几乎没有全国性大报,从《今日美国》开始,美国报业有了针对全国的报纸。《今日美国》的办报方式一方面给其他一些老报纸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成为美国全国性报纸的成功典范。 创办背景与主要竞争对手。《今日美国》由甘纳特集团1982年9月在华盛顿创办,总部设在弗吉尼亚州阿林顿,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今日美国》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全国性报纸,创办人纽哈斯对《今日美国》的希望坦率地  相似文献   

14.
蒋经韬 《新闻前哨》2006,(11):78-80
在美国,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城市,都有至少一种甚或是多种华报纸,在大中城市尤为典型。像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休斯敦等城市,大大小小的中报纸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纽约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化中心、人口第一大城市和华人最多的城市(约有50万华人),目前拥有《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中华经济时报》、《华美日报》、《明报》等约20种华报纸。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有华人近10万,就有5份华报纸:《芝加哥华人论坛报》、《芝加哥时报》、《化与生活》、《辰报》、《美中新闻》。在全美这些华报纸中,《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等报纸的影响力最大,发行量占了华报纸总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EBSCO和google学术搜索数据库选取了《Journalism Quarterly》、《Journal of Advertising》、《Communication Quarterly》、《Poli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的70篇文章,从主题分布、概念、内容、媒介、效果等方面,对1970年至今的美国政治广告成果进行了梳理,对美国政治广告研究的取向进行了总结,并与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专栏风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刚 《青年记者》2002,(2):9-11
在美国报刊每天刊登的浩如烟海的内容中,专栏文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是美国报刊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它们通过辛迪加遍布世界,被全球成百上千家报纸刊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美国学者康拉德·C·芬克说,凡是新闻记者聚集在一起,最后总会谈到同一个话题:专栏作家对于美国政治和国家政策的诸多影响。公正无私的《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戴维·布罗德、《芝加哥论坛报》专门评论种族问题的黑人专栏作家家克拉伦斯·佩奇都是他们谈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从1741年《美洲人杂志》诞生到今天,美国杂志已走过二百多年的历史,杂志已成为美国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得克萨斯州特里尼提大学教授萨缪尔·约翰逊和依阿华州德拉克大学帕特里夏·普里加特尔教授花费三年时间,对美国杂志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采访了众多杂志专业人士,在对美国杂志作出分析的基础上撰写了《美国杂志大观》(The Magazine From Cover to Cover)一书。该书虽为研究杂志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所写,但对杂志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士亦不乏丰富的资料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图书馆协会2010战略规划》是美国图书馆协会系列管理文件之一。研究和分析《战略规划》对于研究美国图书馆协会在本阶段内体现的功能和发挥的作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美国图书馆协会在行业宣传、行业教育、行业队伍建设、制定行业标准与政策、维护信息的平等获取、自由获取、提高公民信息素养等方面体现的功能和价值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对我国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文郁先生是享誉中外的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事业家。为了使青年学子了解美国图书馆发展的历史并激发他们从事图书馆事业的热情,严文郁先生撰写了《美国图书馆名人略传》。《美国图书馆名人略传》虽然在收录范围、体例结构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在思想的深度方面有待提高,但是它的出版向我们展现了美国图书馆发展的光辉篇章,鼓舞了国内图书馆界的士气,开创了一个专门探索美国图书馆历史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章于炎博士介绍,在当今美国报界,以媒介融合为指向的"全媒体报道"已经比较普及。无论是《今日美国报》、《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之类的大报社,还是影响力较小的中小报社,都在近两年普及了"全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