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电视娱乐节目已经发展到野外"真人秀"节目时代,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其核心竞争力是节目内容的创新以及媒介产业链的整合延伸。本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其产业链整合延伸以及节目创新取得的成功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敏 《新闻世界》2014,(5):71-72
湖南卫视2013年的收官之作《爸爸去哪儿》凭借近乎"零差评"、"零炒作"的口碑,实现了电视娱乐节目的又一次成功转型。这档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热播的背后,是电视荧屏中人文情感的温暖回归。本文从节目呈现、拍摄地选择以及节目播出效果等角度探讨《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中体现出的情感回归。  相似文献   

3.
从明星真人秀节目看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超  于璐 《新闻世界》2014,(7):102-103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4.
湖南卫视播出的引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去哪儿》不仅获得了高收视,还得到了业界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通过对《爸爸去哪儿》和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湖南卫视在引入《爸爸!我们去哪儿?》的节目模式后,进行了成功的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各大卫视选秀娱乐节目的竞争呈白热化之时,湖南卫视独辟蹊径,推出了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受众的强烈关注,并一度取得了"零差评"的传播效果,堪称当今中国电视界真人秀节目的典范。本文探究《爸爸去哪儿》火爆走红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兰 《今传媒》2015,(4):71-72
目前,各大电视台的真人秀节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级女声》《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构成元素分为七种,即参与者、悬念、竞争、淘汰与选拔规则、时空规定、现场记录、艺术加工.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分析这些构成元素,对我们真正理解和观看各种真人秀节目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弘董健 《传媒》2014,(3):41-43
正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电视娱乐节目除了发挥娱乐功能之外,还应注重人文关怀。本文以湖南卫视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为例,针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现实情况,梳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亮点,思考收视成功背后的原因,分析如今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现状及推动力,以期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开拓新思路。《爸爸去哪儿》节目创作背景在现如今的电视荧屏上,多元而深入的竞争迫使电视娱乐节目"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佐夫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54-155
<正>电影《爸爸去哪儿》是2014年春节期间最卖座的电影。该电影由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而来。这部电影使用了家庭和父子亲情作为影片的题材;在宣传上大量应用了新媒体的宣传渠道;作为本年度第一部现象级电影,电影《爸爸去哪儿》将必定给原本混乱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相似文献   

12.
随着选秀节目的逐渐冷却,亲子真人秀成了当下荧屏上的新宠。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陕西卫视的《好爸爸坏爸爸》,无一不是打着亲子真人秀的招牌。其中,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是最大的热门,不仅有第一季的完美胜出,并且收视数据显示,6月20日《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开播当晚,节目就以2.43%的收视率蹿上全国同时段综艺节目收视榜的冠军宝座。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14,(1):56-56
北京虎跃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韩虎在其博客中,从营销策划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1.成熟产品引进。《爸爸去哪儿》节目版权购自韩国MBC的热播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从受众角度出发,中韩文化价值观接近,且明星爸爸与可爱宝宝的组合卖点十足,  相似文献   

14.
继《我是歌手》《中国最强音》《快乐男声》后,湖南卫视在2013年第四季度全新推出国内首档大型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该节目自首播以来,一直蝉联收视率榜首。据《爸爸去哪儿》官方微博发布的央视索福瑞全国网(CSM网)数据显示,该节目一至五期的收视率分别为1.1、1.67、1.8、2.16和2.13,市场份额每期突破10%,成为综艺节目的收视神话。《爸爸去哪儿》由《变形记》导演谢涤葵打造,《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监制,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节目将创新视角对准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主题,每季选取5对明星父子(女)参加,每期节目中明星爸爸将要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妻子缺席的情况下,和自己的孩子自力更生共同度过72小时的乡村生活体验。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明星爸爸的挑战。《爸爸去哪儿》为何如此受到观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5.
《爸爸去哪儿》自2013年10月11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就制造了收视第一的神话。那么,如此之"火"的《爸爸去哪儿》具有哪些社会价值呢?试从赖特的媒介功能理论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相关理论,得出《爸爸去哪儿》具有环境监测、社会化以及提供娱乐的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刘岚 《新闻世界》2014,(6):56-57
《爸爸去哪儿》意外的引爆了2013年年尾的荧屏后,引发了全民追捧,各界对其进行了较多的讨论。本文以传播学原理为基础探讨《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纪如 《今传媒》2015,(2):98-99
本文聚焦湖南卫视大型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通过对2013年、2014年季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微博营销进行具体分析,揭示《爸爸去哪儿》赢得高收视率的原因,从而期待在以后节目营销中能够借鉴其成功之处,在实践中改进,在自我修正中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火爆荧屏的娱乐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引进。2013年,引进韩国的大型户外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收视高潮,2014年4月末,以韩国《超人回来了》为模式原型的同类节目《爸爸回来了》一经开播也引起了广泛关注。《爸爸去哪儿》的模式讨论已有相关理论成果,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两档同类型节目的不同模式,以期为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应用和发展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9.
2013年的中国电视荧屏,可谓是最"嘈杂"的一年。歌唱类节目的疯狂扎堆,不仅使得观众叫苦不迭,而且也不可避免地造就了电视节目的一片红海。在竞争近乎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湖南卫视通过《爸爸去哪儿》实现了"从舞台走向真人秀"的低调转身,同时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的蓝海。本文将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该节目的成功之道,以小见大,评点湖南卫视的差异化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受众本位意识这一点出发,分析新兴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处。《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受众本位意识在其中得到了彰显,这也是其广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