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以框架理论为出发点,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环境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1日期间有关雾霾报道的文本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有关雾霾报道的体裁以消息和评论为主,通讯较少,深度报道则最少;报道倾向以正面报道为主,负面报道为辅,而客观中立的报道则非常少;报道主题以治理措施为主,应对策略和责任归因较少,社会影响和雾霾天气的发展状况则更少。最后,笔者对《中国环境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雾霾报道的框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雾霾天气持续侵扰京津冀地区,雾霾成为公共领域广泛探讨的议题.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雾霾报道中传递的信息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北京日报》《天津日报》《河北日报》2003年至2017年十五年内关于雾霾报道的历程,使用框架理论进行内容分析,并对参与雾霾报道的记者进行深度访谈,旨在揭示媒介镜像中折射出的真实面貌,在环境传播中唤起媒体和公众一起承担社会责任,并总结党报雾霾报道传播效果提升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期导读     
《新闻爱好者》2013,(4):1-1
《我国新闻媒体雾霾天气报道的经验及启示》踯保卫张峡今年1月,我国多地连续遭遇较强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雾霾天气与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此次雾霾天气期间,我国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报道及时、客观、因势利导,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也为今后的气候传播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穹顶之下》雾霾报道为例,进行受众心理分析,给媒体更好地进行环境问题报道提供一些参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实质上是在有效地践行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利,同时也能够帮助受众清晰地认知自身所处的环境。媒体需要发挥积极性,了解受众的心理,并进行高质量的报道,从而对受众行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16年的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世界范围内16个国家32家媒体此次中国环境报道的框架,研究发现,报道议题存在着冲突框架、进步框架、事实框架和影响等四个主要框架,通过对框架在各个媒体中的分布,发现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媒介议题,国际媒体之间出现分化和多元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以《纽约时报》在2013年对中国的雾霾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如何对我国雾霾天气进行报道、有何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希望通过研究西方媒体在环境报道方面的方法和特点,我国媒体可以从中取长补短,为今后的环境报道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入冬季,“十面霾伏”在中国北方地区似乎已成为常态,各大媒体对雾霾的相关报道数量增加,加深了受众对雾霾的认知.当下传统媒体对于雾霾的报道框架,不再局限于固有的环境新闻报道模式,而是加强了媒体与政府、公众之间的互动. 传统媒体雾霾报道的现状 1.雾霾报道已形成规模,报道时间整体上与多发季节正相关,且具备一定的地域特点.通过对中国知网报纸数据库检索发现,媒体对雾霾的报道最早见于2006年《河北日报》的《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一文,随后呈逐年上升态势,到2013年转为爆发式增长,由年报道量不足100篇增长为年报道量8785篇,在2014年时达到顶峰,年报道量为11830篇,随后几年一直稳定在7000篇左右.  相似文献   

8.
环境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一种认识理念。集中呈现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自觉性。新闻媒体在对突发性灾难进行报道时,这样一种自觉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素养。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几起突发性自然灾害,从媒介人的职业素养去探讨灾难报道中的媒体环境意识,以就教于学界业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9.
王静 《新闻世界》2013,(6):29-30
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婕 《中国记者》2014,(2):79-80
在2013年雾霾报道中,媒体均衡了事实报道和价值报道,同时科学解读雾霾,破除谣言。在今后的报道中,媒体要善于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框架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2013年初开始的雾霾波及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8亿人无可逃遁地成为潜在的受害者.以北京媒体为代表的全国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本文基于此次雾霾报道的传播效果,从外媒对北京雾霾报道的负面基调入手,认为此次雾霾报道存在一定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如何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要科学报道雾霾成因,提供详实背景资料;消除紧张气氛,巧妙引导舆论;应更强调公众个体参与在雾霾防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伏 《青年记者》2016,(14):8-9
近年来,随着我国雾霾现象频发,雾霾成为中外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话题.通过仔细梳理就会发现,雾霾报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对公众认知雾霾造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因此,媒体需要反思如何在雾霾报道中坚守责任伦理.  相似文献   

13.
环境新闻是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新闻报道。环境新闻传播着环境问题同时也进行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而环境新闻进行社会建构主要基于体现不同利益观点的环境话语,要改变媒体缺乏完整环境话语的现状有必要提高重视环境问题的深入报道,提升媒体自身环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徐艳旭 《青年记者》2009,(12):40-4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政府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通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加强,各级媒体中环境新闻的报道量大幅上升。国内学者对于环境新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1978-2008年有关环境新闻的报道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对于环境新闻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进行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瓦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杜诗画 《青年记者》2016,(23):19-20
2013年“雾霾”“PM2.5”走进公众视野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作为雾霾重灾区的北京,在2015年12月首次启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这是由雾霾导致的最高级别预警响应.《新京报》作为北京一家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从2015年11月雾霾频繁出现开始,就不断进行追踪报道,并形成雾霾报道专题.本文对《新京报》2015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雾霾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按照报道篇数、版面安排、报道主题和消息来源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新京报》是如何构建雾霾报道议题的.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的报道形式。随着环境问题的扩大化、复杂化,公众环境素养和对环境期望值的提高,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增强,这些都在促进环境报道领域的逐渐扩展,要求环境报道的深度不断提升。在媒体充斥、信息公开的今天,作为平面媒体,报纸只有对环境新闻进行更深层次的阐述、评论、分析,创造具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才能真正走向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媒体对环境问题的宣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雯 《新闻传播》2007,(10):58-60
随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新闻报道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新闻媒体的重视。但是国内目前的环境报道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因此,未能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促进公众环保行动方面取得良好的宣传敢果。笔者结合传播学规律和科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环境报道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去年,在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我国报刊等媒体的职业化意识在传媒间的竞争、在全国人民的无形监督中得到提升,媒体在大规模报道中开创的制度环境、创造的受众需求、积累的报道经验、培养的职业意识将对中国媒体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