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们聚在一起 ,恐怕谈得最多的都是关于孩子们的问题———谁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为此父母的确付出许多 ,实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今 ,最流行于父母孩子之间的话题便是“减负”。的确 ,孩子应当“减减负”了 ,“父母心”为孩子加上了各种负担 ,反而适得其反 ,这一现象是举不胜举的。为此政府为孩子们“出头” ,提出“减负” ,实令孩子们感激不尽。不过 ,据我发现 ,“减负”大多有名无实。孩子们在家中向父母提“减负” ,父母说“减负是学校的事 ,别人减负 ,你不减负 ,才能更有出息。”孩子们在学校向老师说“减负” ,老师说“减…  相似文献   

2.
目前,“减负”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那么“减负”究竟减什么?目的何在?“减负”后我们师生干什么? 首先要正确认识“减负”的内含,学生“减负”不允许减教学质量;学生“减负”不允许教师“减负”。学生“减负”意味着对学校加大压力,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即“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减负”与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价值观的关系;“减负”与勤奋学习,培养坚强意志的关系;“减负”与科学管理的关系。 我校“减负”后的整体工作思路是:(一)更新教育观念,端…  相似文献   

3.
写了《“减负”杂感》以后,感到言犹未尽,似乎还有一些话要说,于是就有了《再议“减负”》这篇东西。这里想重点议一议如何“减负”这个问题。我赞赏一住朋友的一种说法:“减负”不是四则运算。意思是清楚的,“减负”不是简单的加一点什么,减一点什么的问题。能不能这样说:“减负”的要旨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我们的学生。此话怎讲?实际上,负担重的本质是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包办代替得太多了。老师把学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  相似文献   

4.
<正>【模拟金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双减”后的假期,孩子们都去哪儿了?记者走访了解到,孩子们作业少了,辅导班停了。他们有的行万里路,和父母一起远足旅游;有的在足球场上尽情奔跑;有的在图书馆翻遍了航模书籍;有的在大山深处仰望星空;有的在科技馆、革命博物馆参加社会实践……一个家长说:“减负不减质,减负是为了优化教育,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请你从下面三个情境中选取一个完成写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教育呈现出新态势。“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父母养育压力主要源于父母对家庭教育社会流动的诉求与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社会教育观念中功利主义色彩厚重、从家庭内部层面而言职业女性面临着“密集母职”的困境,孩子承受着学业压力。纾解中小学生父母养育压力,在社会层面要促进“工作—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学校层面关注作业减负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家庭层面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培育孩子优良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学校老师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减负”要抓住根本,不能简单地“一减了之”。我认为在“减负”问题上,要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误区之一:简单化,一刀切。  我认为,对中小学生“减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减负”要“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而不是不要负担。现在各学校的情况不同,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讲,重点学校,迫于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社会压力,学生的负担确实重,因而“减负”势在必行。而在一些非重点学校,特别是一…  相似文献   

7.
压力,这个在过去似乎只是成人世界的名词,当今却已成为几乎每一个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必修课程。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升学、就业形势,无论政府和教育学者们怎么提倡“减负”,老师和父母的心里依旧在为孩子的前途捏把汗、较把劲儿。由此一来,“减负”并不等于就减了“压”,孩子们面临各种考试、升学的心理压力,就在所难免。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就是外界的各种刺激对身心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双减”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减少辅导员的指导力和父母的监督力。恰恰相反,“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们课业负担减轻了,空闲时间增多了,更考验辅导员和父母对孩子们空闲时间的管理智慧。“双减”背景之下,更需强化队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率管理,实现让中队有活力、让儿童有自信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压力,这个在过去似乎只是成人世界的名词,当今却已成为几乎每一个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必修课程。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升学、就业形势,无论政府和教育学者们怎么提倡“减负”,老师和父母的心里依旧在为孩子的前途捏把汗、较把劲儿。由此一来,“减负”并不等于就减了“压”,孩子们面临各种考试、升学的心理压力,就在所难免。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就是外界的各种刺激对身心所引起的不良影响。其实,人没有一点压力是不可能的,轻微的压力可以轻松消除,随时间淡化,或因个人感受不同而逐渐转化为一种推动力,增加进取心。但如果压力过重,会引起不安、暴躁等情…  相似文献   

10.
大人见面,彼此间常关切地询问,这些日子心情好吗?可对孩子,他们是否也会有这种想法呢?前不久,深圳一家小学就“减负”后孩子们对父母的“希望”进行了问卷调查,按百分比排序,前六位分别是:多和我聊聊天;对我和颜悦色一些;你知道我感到很寂寞、很孤独吗?不要一有错,就认为是我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质量是衡量教育成果的尺度,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双减”政策价值理性的彰显。“双减”回归义务教育质量,是“减负”系列政策的法理承续,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突破教育内卷化的现实需求。然而,“双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应试教育观念的固化、“减负”与“提质”的“矛盾”、运动式“减负”的掣肘等堵点。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破解堵点,实现教育高质量回归,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构筑“育人为本”场域,回归价值理性发展,构建高效教学互动,达成教学高质量发展,转向常态化治理,坚持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存在的问题1.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把“减负”当成是单纯的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做作业时间,简单地砍掉一些课程和教学内容,从而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有的教师认为“减负”是大气候,不减不行,减又顾虑重重,怕教学质量滑坡,于是出现了明减暗不减的情况。减负远远没有触及到教育观念、教育目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行为上的反差。部分家庭条件优越、学习自制力不强的中等生和差等生,认为考试减少了,成绩不排名、不公布了,心里轻松极了。于是课外作业不完成了,课程不预习、不复习了,全身心地投入了课外各种活动,文化…  相似文献   

13.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4.
“六一”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孩子们将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还会得到父母和亲友的礼物。“六一”节,我们送孩子什么礼物呢?我想,孩子们能在“六一”节收到老师的礼物,那会更高兴的。“六一”那天,孩子们是那么兴奋和愉快。看着他们红彤彤的笑脸,我说:“老师也准备了礼物送给你们,小朋友想不想要?”“想要——”孩子们兴奋得大叫起来。于是我拿出了为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小红旗。我根据孩子的表现,以尽量肯定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为原则,给孩子们分  相似文献   

15.
嫩江县前进中学是一所农村规范化初级中学,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初中,并先后被团中央、省教委等部门命名为“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合格单位”、“中学生合格团校”、“双全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等。 “减负”通知下达后,嫩江县前进中学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特点,统一认识,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规范办学行为,向全校教师提出了“减负”不能减质、“减负”不能减贵的要求,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方向”的讨论,继续推进和完善有利于“减负”的教改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深化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并且重点研究和解决了“加强”和“减  相似文献   

16.
减负是学生的渴望,也是教师们期盼已久的“福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万万不可忽视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减负.当下,家长们畸形的人才观、教育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教育官员的名声官职、教师们的绩效考核等,使减负成了高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摆设,“负”没减下来,“压”倒上去了,“压”未减下来,“担”倒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7.
减负提质 措施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的做法是 :  一、提高认识 ,真正认识“减负”内涵。  “减负”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不堪忍受的学习重负和心理压力。减负绝不是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实质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下达“减负”令已经快十年了,“减负”工作的确取得了前所款有的成绩。然而到底减什么,减多少,怎样减,至今依然存在着一些似是而非的思想上或工作上的误区,要么断章取义,要么矫枉过正。因此,重新解读“减负”的本真内涵,拨开迷务,走出误区,实施素质教育,显得非常迫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 ,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重视。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 ,积极行动起来 ,采取措施 ,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减”一“加” ,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减负”工作中 ,一定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 ,遵循青少年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 ,要防止出现片面性和极端化倾向。“减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不是取消必要的作业和…  相似文献   

20.
<正>“双减”政策是当前我国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调整,更是一项需要各方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双减”不仅意味着校内减负与校外减负的内外联合,而且需要教师减负与学生减负的双向同行。在“双减”工作拉开帷幕后,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教师工作时间大幅增加、陷入疲劳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