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礼记·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说,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叩击则钟声较小;重重叩击  相似文献   

2.
在连篇累牍的教学论文中,人们讨论较多的是有关教师提问的话题;在听课、评课时,教者、评者注意较多也是教师提问的情况。至于答问———教师回答学生问题,普遍关心、重视不够。其实与提问相比,答问的重要性毫不逊色,它也是一门艺术。《礼记·学记》中说:“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这就说明“待问”———即答问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要真正达到这一境界,答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点拨原则长期以来,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教学的目标由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变为单一的培养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3.
汉代著名典籍《礼记·学记》关于教师答问技巧的总结是:“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就是说回答问题应当针对问题的大小而谈,多少要适度,促使对方从容思考。如果教师善于答问,教学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答问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说明、阐释、叙述;从功能的角度看,有评判、闪避、谐趣、指引、悬疑;从数量角度看,有一问一答、几问  相似文献   

4.
<正>《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对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育学”问对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持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  相似文献   

6.
善学者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②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7.
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问"和"善待问" 《学记》中要求教师"善问"和"善待问":"善问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脱)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善于提出问题的教师,就像砍伐坚木先易后难一样,先提容易的问题,后提困难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久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像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是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这种"从容"、"尽声"的回答,可以使问题一环紧接一环,步步深入地进行下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8.
学问之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②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③,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相似文献   

9.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妙的课堂提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早就总结了“善问”的经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善问的人能够让听者非常愉悦地、水到渠成地理解问题,不善问...  相似文献   

10.
董艳萍 《考试周刊》2011,(13):64-65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通过提问来推动教学进程。《学记》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12.
<正>《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新课程提出改变传统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对教师的问题引导意识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呜,叩之大者则大鸣.西方学者也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提问好即教得好.对教学而言,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技巧.尤其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而课堂提问是实现以上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因此,物理教师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这就是说,教师要"善问",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教师上课提问时,如果不讲究技巧,或信口开河,或故弄玄虚,形式呆板,则不但达不到提问的效果,还会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厌恶感.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问穿针引线、抛砖引玉。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学生敢问、善问,有助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素质的提高;教师巧设疑问,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实现目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学记》中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缺席”,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只要有不同想法都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只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掌握灵活得当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委婉客观的评价就可以了。下面是我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得到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8.
课堂的有效提问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教师有效的提问,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就像《学记》中说的,"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此皆进学之道也"。有效的课堂提问将教学知识的版块连接得恰到好处,知识的重难点层层递进,使学生对于知识条理清晰,促进其对事物分析的准确度,更加沉着稳定。因此,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的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姚晓琳 《现代语文》2010,(1):109-11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开始我做语文教师的时候,以为备课就是备知识,就是备教材。其实不然,这里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备思考问题,看究竟怎样的问题问下去可使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从教几年来,看到这句话时,也深有体会,一个老师在课堂的提问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谓“善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语文课常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自然就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教师上课提问,要讲究提问技巧,要“善问”。如果不讲究方法、技巧,而是不假思索,信口乱问,或故弄玄虚,形式呆板,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提问产生厌恶感。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明确,语言简洁教师提问应依据教学目的设计提问,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而不能没有计划,想起什么问什么,也不能笼统提问,提问不明。同时,提问时还应注意语言平缓,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