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广州日报滚动新闻部,到烟台日报、宁波日报的全媒体记者,国内的全媒体阵营前赴后继,并从报业扩大到其他行业.对于新兴的全媒体,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今年两会报道的创新,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首次组成全媒体矩阵,在“全媒体融合、全方位出击、全时段播报”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会后综合矩阵各方的读者、粉丝、用户数,首次超过了1000万!更重要的是,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今后如何加快传统报业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步伐、构建更为科学的立体化传播格局、实现向现代报业的历史性跨越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宣部副部长吴恒权高度评价新华报业此次的全媒体联动“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视频信息:报业全媒体内容生产"爆破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连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看到借助新媒体平台综合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封静 《东南传播》2013,(8):47-49
近年来,我国传媒界和学界掀起了一股“全媒体”热潮.在新媒体日渐强盛,传统报业日渐式微的背景下,传统报业纷纷提出“全媒体”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全媒体新闻中心”、“媒立方”等新的传播形态,寻求新出路与新发展.在国内众多报业中,南方都市报依托其原有纸媒的优质资源和优势地位,自2009年起全面展开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的战略实践,在国内众多报业中有不俗表现.本文以南都全媒体集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试图探析我国传统报业的全媒体转型这一热点问题,以及在转型实践过程中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媒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全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于行业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报业转型使行业报原有的报业体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制约着行业报的有序发展.全媒体建设虽不能规避竞争的激烈,却相当于一份"保险",可以分散行业报的竞争风险.发展全媒体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改革体制、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诸多因素.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蓝海中,行业报该如何看准问题、适应需求,实现报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下行业报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险报业")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改制的媒体企业,不论是在体制改革方面,还是在新技术的应用或全媒体建设方面,都是行业报的先行者之一.为此,我们专门访问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青年记者》2012,(25):16-17
报业全媒体转型并不等于价值链重构,简单地认为全媒体转型到位就一定能实现报业盈利增值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确培养"全媒体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全媒体记者"是当下所需 先来看看传媒业界部分新闻单位当前的业务形态: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网站中安在线,在首页导航条专门设置"全媒体频道";  相似文献   

8.
几天采访下来,十几位杭州媒体负责人谈及最多的就是报业的"全媒体"战略.怎样在报业层面进行全媒体布局?如何建立相应配套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更好地落实全媒体战略?报业发展的剩余空间在哪里?杭州报人的想法与实践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9.
全媒体是媒介融合发展的新形态,这一语境加速了媒介之间的激烈竞争.报业由于不具备电视、互联网在音、视频方面的优势,因而对实现全媒体的目标更为迫切.报业网站迅速打造自己的全媒体新传播平台,充分挖掘网站在声、画传播上的巨大效应,在报业面临多重危难的时刻寻求发展机遇,大型体育报道将为报业战略转型提供难得的发展契机.继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10.
何丽芳 《传媒》2018,(4):23-24
移动互联时代,报业从平面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已是无可选择的必然之路.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但媒体融合之路却不容易走,且不说观念、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仅整个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就是难以逾越的瓶颈. 如果不能及早打通媒体融合的瓶颈,不能重新确立外部竞争优势,传统媒体主流地位就难以保持,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可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舟山报业传媒集团选择及早作为,从具体问题入手,以"全媒体快报"作为报业融合发展一个"小而美"的起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局,探索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播》2012,34(6)
本文对当前我国报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和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当前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参与国际传媒集团竞争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现实需要,报业走全媒体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的主要做法,如:加强自身网站建设,推动报网互动;开发手机报等接收终端,占领新兴媒体市场;再造内容生产流程,创新运行机制;培养全媒体采编人员.本文最后进一步指出我国报业全媒体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报业的全媒体系统,是启动和实践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步骤,也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业的业务形态和行业边界的重要手段.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媒体战略,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多种媒体形态的组合,形成崭新的"全媒体框架",再造内容生产流程,按媒体内在传播规律制作和发布产品,以求实现从"营销报纸"到"营销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湖州日报报业集团近年的全媒体发展涉及网络媒体、户外媒体以及纸质媒体等多种形态,其中该报业集团创办的新媒体——“城市电视”成绩斐然,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08,(10):56-56
在8月26日结束的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发布系统项目发布暨中国报业全媒体流程再造和技术支撑研讨会上.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日报报业集团等5家报业集团倡议建立报业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报业的市场化转型是报业“全媒体”转型实现的进路.报业进行了市场化转型,才能推进传媒体制变革,释放传媒产业能量,增强报业竞争实力,推进报业数字化转型,走向媒介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年初,南方报业新媒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以整体之力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全力向全媒体集团转型的标志性、战略性举措.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继续做大做强传统报业业务的同时,加快新媒体建设步伐,积极向全媒体集团转型,初步形成了覆盖报刊、网络、手机报、广电、户外传播全媒体发展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技术进步对传统报业的内容传播给予了极大便利,传统报业所生产的内容经过适当的编辑处理后可便捷地发布到所有全媒体平台,这种传播被称为全介质传播.如果全媒体各平台的用户数足够多的话,可以尝试进行广告植入等商业化运营,也就是说传统报业一天所生产的内容不但可以在报纸上产生效益,在其他的全媒体平台上也可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中国报业"作为全媒体转型的研究对象,原因有三.一是国外的传媒集团大多数拥有跨媒体的产品形态,不存在研究"全媒体"的学术课题.二是中国在广电媒体和平面媒体之间由于政策限制存在不均衡的发展空间.例如广电媒体允许创办如广播电影电视周报之类的平面媒体,但平面媒体不允许创办广电媒体.广电媒体有研究"台网"融合发展模式的需要,但没有动力在战略上求"全",因此广电媒体不是全媒体的主要研究对象.三是在中国,全媒体的概念首先是由报业集团提出并付诸实施,中国报业从单一介质报道到多媒体报道,从单一媒体运作到全媒体运营做了多种模式的探索,迫切需要进行理论总结,以进一步推动其全媒体战略.  相似文献   

19.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6):1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论报业全媒体发展》对当前我国报业的自身发展情况和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当前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参与国际传媒集团竞争和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等现实需要,报业走全媒体发展之路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传统报业要想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以纸媒为中心的布局,从报纸产业向内容产业转变,从传统报业独立作战向全媒体整合运营转变,进入到以互联网为中心进行整合传播、整合营销的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