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所谓造新闻,就是要会造新闻事件。不是让你掂笔去做“写手”,而是让你自己做一次新闻事件的主人公。新闻事件造好了,自有媒  相似文献   

2.
随笔     
吃粮不隔年 出名不过夜想当作曲家?跟我?那你算是找准了人啦。咱别的本事不敢说,要出名,包在我身上。老前辈张爱玲讲话:出名,要趁早哇!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总结:要出名,拉上名人上法庭;进入新世纪,有人提出来:想出名,脱了才知行不行;现如今则是:要成名,网络恶搞是捷径。这些可都有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4.
由于诸多原因,有真本领的,不一定就出名。在古代,即使身怀绝技,出名也很不容易。且不说在《庄子》里大家都熟悉的解牛庖丁和运斤匠人,名字无从稽考,就是那敦煌壁画、龙门石窟、魏碑汉简的作者,他们的姓氏事迹亦大多湮灭无闻。现在要想出名,就比较的容易。譬如唱了几首歌成歌星,拍了几场戏成影星,写了几篇报告文学成作家、开个展览会成书画家。数年之内便可小有名气。当然,寻师访友,  相似文献   

5.
做记者,出名容易“成名”难。因为,既然是干记者,发稿就相对容易一些,当读者打开报纸,你的大名就会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眼帘,久而久之,你就出名了。想“成名”则难上加难。这是因为,名记者不仅要有高的知名度,还要有很高的美誉度;而美誉度的获得,靠的是作品——要让读者看到的每一篇“大作”,都要超出他们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6.
做梦出名那仅仅是一枕黄梁,因此大家都在日思夜想实实在在出名的方法。俗话说,人有人路,蛇有蛇路。高素质的人有高素质的出名方法,比如写一部畅销书,开一家大公司,出一张流行唱片等等。而素质低的人也有庸俗的出名方法。比如我们现在常见的靠骂出名,靠下半身写作出名,靠裸奔出名,靠傍大款出名等。低素质的人即使出名,在社会上也会引起很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名人在不断地制造着种种“丑闻”,众人则跟随着名人奔走呼喊,吵闹的世界中,不知道在人们心中,什么是“美”。记者走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美学教授樊美筠。 出名就是一种美? “在现在这个世界上,连一块石头也想出人头地。”樊教授说。无情无义的无机物都想出人头地,那有情感的生物出名的欲望该是多么强烈!出名,就有一大笔现实的、物质的利益随之而来,而这是人无法拒绝的。 一些明星制造自己的绯闻、隐私,以换取观众的注意,这是出于他们内心莫名的恐惧。对他们来说,有知名度才有高的票房价值,才能在圈子里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岌岌可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中,出名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你并不必然要去出名。但是,在所谓演艺圈里,出名对每个人来说,就是一种必然,就像哈姆雷特那著名的选择一样。于是我们看到了各种出名的方式,而对于演员汤加丽来说,选择以真名拍个人裸体写真的方式出名,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尽管她本人面对舆论的惊讶,对此有许多不得已的解释,出名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记者》今年第4期刊登了王乾荣同志的《出文乎?出名乎?》一文,看得出,王乾荣同志淡泊名利,甘于默默奉献,令人敬佩。然王文认为记者不可能出名,也不应该出名,笔者却不敢苟同,试与王乾荣同志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日前,某知名网站登出了一则”湖南女大学生想寻明星包养欲建希望学校”的社会新闻。报道称,6月16日,湖南省与长沙市音协举办的“校园恋歌”预选赛现场,出现一个穿金黄色连衣裙的漂亮女孩,胸前举一块牌子:希望寻明星“包养”出名后建希望艺术学校。  相似文献   

11.
分众时代的电视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澜 《视听纵横》2002,(1):20-22
阳光卫视的节目希望把深厚的化和人的内涵,通过非常现代化和非常活跃的外部包装和编辑的方式来展现给观众。很多人说杨澜很幸运,实际上我想想的确如此,因为我1990年大学毕业,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正大综艺》的时候,那时全国观众只有几个节目可以看,有几个台可以看,所以只要做得稍稍好一点的,就可以出名。但是,现在全国观众可以看到四五十个台,这是一场争夺眼球的战争。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4):41-41
人过留名 有一个庸医,不学无术,又好附庸风雅,想死后出名,便利用重金托人代拟了一则墓志铭,刻石留世。全文如下:“先生初习武,无所成;后又经商,亦无所获。转学医术三载,执业多年,无人问津。忽一日,先生染病,试自医之,乃卒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不大愿意写批评文字的。这原因大抵是:瞎捧之风未泯,批评势必讨嫌!不少人都装着胡涂,好话说尽,你却净说些煞风景的老实话,难道不讨嫌么?其次,我很怕没完没了地被被批评者所纠缠:你本来说的是东,他偏来说西,南辕北辙,不得要领;再其次,一些被批评者的心态也变异得奇怪,颇有一些具有“挨批积极性”的人在,他硬是想借被批评“出名”。批评文章,成为被批评者的“出名”广告,这不又有点可悲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人,总有“不  相似文献   

14.
近来,有的明星拒绝采访,乃至耍摔记者采访本的事屡见报端,不由使人想大骂一句:摆什么臭架子!可又一想,能怪人家吗?别人不想与你合作,你却一味死磨硬泡,岂有不恼之理! 怪记者,也不对。因为采访乃记者的本职工作.其实,记者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些明星在尚未出名之前,总是希望有记者来为他们写点赞扬的  相似文献   

15.
话中有画     
“199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纪委、监察部查处我老耿,我在全国出名了。下一步告状的人可能到联合国告,我就全世界出名了。”  相似文献   

16.
经常有人问起,如果他们想应聘编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准备?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要重新思考,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功课是可以提出来让人准备的。但很遗憾,每次我都想不出任何具体的建议。所有我能想出来的“准备”,全是心理准备,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出名的报社做编辑。  相似文献   

17.
曹鹏 《视听界》2006,(1):88-88
新闻传播业是一个发现与探索的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认为新闻从业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最主要的素质。第一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好奇心。它不简单的是猎奇心,猎奇是对特殊事物的兴趣,而好奇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一个好记者和一个差记者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好奇心。好记者因为好奇便善于发现,能够从平常事件中看到不平常。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水门事件,那两位记者如果不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水门事件能搞这么大吗?范长江能出名是因为对陕北红军的好奇,斯诺能出名是因为对中国红军、中国共产党的好奇。在一个大的新闻机构里,真…  相似文献   

18.
经常有人问起,如果他们想应聘编辑工作,应该先做什么准备?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忍不住要重新思考,到底有什么具体的功课是可以提出来让人准备的.但很遗憾,每次我都想不出任何具体的建议.所有我能想出来的"准备",全是心理准备,尤其是在一个并不出名的报社做编辑.  相似文献   

19.
对旅游者而言,有个好向导,你才能步步不虚渐入佳景,并在观赏风光文物的同时,了解诸多神奇的传说和自然知识,既饱眼福,又幸富头脑。对于初涉新闻写作领域的同志来说,也需要有个好向导领路才好。初学写作的人,大都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写稿选不准素材,老想一曰吃个胖子,结果,费劲不小,弯路不少。此时,就十分需要有人指点他们,怎样写才能收效更好,不走弯路。如有的同志单凭兴趣和爱好写作,不结合工作实际,这就需要有人指点和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认识生活,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鉴赏能力;有的同志感到稿难写、报准上,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20.
那种认为在体育.文艺界出名的人.便接近于不劳而获者,接近于特权阶层的看法.是一种不存在阶级斗争的阶级斗争观点。对演艺界的人士如何不存偏见.可以考验我们是否具有真正的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