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课型】综合课【教学内容】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认识升记号,并能唱准歌曲中带有升记号的音。2、感受和体验歌曲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并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2.
葡萄的诱惑     
前不久我执教了一堂四年级音乐课——《我是少年阿凡提》。这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基于这是一首环保主题的歌曲,在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宋秀云  张璐 《儿童音乐》2011,(12):77-79
正教学内容: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目标:1、学会用活泼、轻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感受和体验乐曲旋律诙谐、轻快的情绪以及浓郁的新疆少数民族的节奏特点。2、以听、看、舞、唱、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增进对新疆艺术、文化独特魅力的了解和体验。3、通过学习《我是少年阿凡提》,让孩子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常识课,认识新疆维吾尔族。林老师先出示一张阿凡提向小朋友问好的图片,又出示阿凡提骑着小毛驴、弹着冬不拉的图片,让孩子们通过对这两张图片的观察,了解维吾尔族男性装束的外部特征。林老师为了使孩子们了解维吾尔族女性装束的特征,出示了一个维吾尔族木偶女娃娃问:“你们看,这是谁来了?”想不到一个小朋友冷不防地冒出:“这是阿凡提的妻子。”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嚷起来:“对,是阿凡提的爱人。”“是阿凡提的老婆。”有的争辩道:“不对,没听说阿凡提结婚。”“电视里阿凡提还没有结婚。”在场听课的老师都呆住了。谁会料到孩子们会作出这样的回答,会提出这么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呢?只见林老师不慌不忙,也不急于否定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六课《少年的歌》中的一首表演歌曲。这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是2/4拍,二段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有“新疆小说界的阿凡提”美誉的维吾尔族著名作家祖尔东·沙比尔的作品进行了宏观的研究,就其小说中显示的“阿凡提精灵”的艺术活力与艺术光彩结合作品作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论说。  相似文献   

7.
从维吾尔族"蓝提盘"原意看,"蓝提盘"在维语中意指笑话.维吾尔族通常把"阿凡提的故事"称为"阿凡提蓝提盘",在维吾尔族中一提到"蓝提盘",大家都知道这是指阿凡提笑话.从民间文学的分类看,可分三类民间故事、民间诗歌、民间曲艺和戏曲.笑话属民间故事之列,笑话是民间故事中一种短小的饱含讽刺幽默意味的体裁.从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看,称"阿凡提笑话"比称"阿凡提故事"更准确、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没有音乐,就会寂寞;如果没有幽默,就一定是乏昧的。也许是如此道理,人们在极力创造幽默。幽默的创造,有民间集体进行的,也有专业作家个人进行的。显然,成型的文学作品中的幽默,是人们生活的极大补充。这就勾起了我写本文的兴趣。本文拟概述阿凡提故事的主要题材,概述阿凡提形象,最后论述幽默的艺术技法。我之所以这样作文,目的是想让人们重温阿凡提故事,强调这系列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对幽默创作爱好者会有些好处。阿凡提故事题材纳斯尔丁·阿凡提的故事,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直接来源于维吾尔族人民生活,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外流传的阿凡提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阿凡提形象在国内外流传变异的解构,力图寻找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阿凡提形象,还原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文化要义。  相似文献   

10.
[课题]《我是少年阿凡提》 [课型] 综合课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升记号。2、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结合歌曲中的休止符,更进一步的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笑话艺术传统的民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以讲笑话的俳优,其后的各个朝代里,孕育出众多的机智人物,散见于历代古藉。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全国民间文艺刊物上译介了大量少数民族机智人物,如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仓、藏族的阿古登巴、纳西族的阿一旦、苗族的反江山等,都是其佼佼者。就新疆而言,几乎每个民族中都有机智人物出现,形成了一个以纳斯尔丁·阿凡提为中心的各民族机智人物群体,仅维吾尔族中知其名姓者就有十多人。他们用幽默风趣的笑话故事,显示了维吾尔人民的聪明才智,丰富了祖国的笑话艺术宝库。其中纳斯尔丁·阿凡提早已名扬中外,而赛  相似文献   

12.
范文锐 《云南教育》2007,(10S):28-29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四年级上(7)册。 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的歌曲。这首歌曲的特点是:2/4拍、二段体结构,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旋律起伏大,节奏变化多,学唱难度较大。歌词中蕴含的故事情节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相似文献   

13.
【星故事】 从1986年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到后来“中国好声音”的导师,刘欢在几十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和演唱了许多广受欢迎的歌曲,是当今中国流行乐坛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天王级”歌手。  相似文献   

14.
一、“多不可”错误提出的缘起 近来读到这样一则关于阿凡提的故事:阿凡提开了一个染坊,巴依老爷想为难阿凡提,就拿着一块白布来找阿凡提.说:“听说,你的染布手艺不错。把我这块布染一染吧。”…….  相似文献   

15.
(一)问:看了《阿凡提的故事》和有关阿凡提的电影后,我们都感到阿凡提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在历史上真的有阿凡提这个人吗? 答:阿凡提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的原名叫霍加·纳斯列丁,也叫纳斯列丁·阿凡提。阿凡提和霍加都是称号,就是“先生”或“老师”的意思。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他生于一二○八年,死于一二八四年,在土耳其生活了七十六年。他当过伊斯兰清真寺主特公众礼拜的领拜人,是个神学家。阿凡提死后葬在土耳其的阿尔谢希尔城,直到现在,他的坟墓还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成功的电影,“阿凡提的故事”系列影片广受好评,阿凡提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对“阿凡提的故事”系列影片和维吾尔民间故事《阿凡提的故事》的比较研究,说明影片的创作者依据当时的情势需要,对原书中的伊斯兰教内容、婚姻爱情关系和阿凡提形象进行了改造,使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及观众接受心理的要求,这样的改造显现了一种文学形象在传播中的具体情况及其传播接受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阿凡提应聘出任法官,到任的第二天就遇上一桩罕见的遗产纠纷案。案情是这样的: 一个伯克(旧时新疆维吾尔族小封建主和某些官员的称号),正当太太怀孕之时,自己却得了不治  相似文献   

18.
很久以前的一天,有个狡猾的地主在集市上偶遇阿凡提。他想当众出阿凡提的洋相,开口便说:“听别人讲你阿凡提很聪明,我想你不至于聪明得连我家羊的总数也一清二楚吧?”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不错,我是不清楚你家现有的羊究竟是多少,但我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你把家中现有羊的只数连写两遍,我敢保证这个新数是我手中萨八依(一种维吾尔族乐器)上13个环的倍数。”地主赶紧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女作家冉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小阿凡提》中着意塑造了小阿凡提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广大小读者,也包括很多大读者乃至老读者的兴趣和喜爱。这种兴趣和喜爱,既受到现在已是世界知名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机智人物阿凡提的影响,而主要还是冉红在老阿凡提这个人物形象启示下另行成功地塑造了小阿凡提的形象,并且成为新时代的一个典型。就是说,小阿凡提这个典型形象,他的血管中既汩汩流动着他的祖先的鲜红血液,但他又完全不同于他的祖先,他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新时代的少年典型。因此,他给了读者一种新时代的亲切感和共鸣感。果戈理在论述长篇小说的主人公时指出:“主人公永远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和很多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中模糊语义现象甚为普遍,本文以深受人们喜爱的维吾尔族传奇人物阿凡提为对象,通过对《阿凡提故事大全》中模糊词的分析,力图阐述模糊词在语义表达上所起到的意想不到的作用,并探讨模糊词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