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严格区分国内公共秩序与世界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保留后不得一概以内国法取而代之;在有关内国法及国际条约中严格公共秩序措辞;对于条约中的统一冲突规范,一般不能援用公共秩序保留来限制其效力;依据条约中冲突规范应适用外国法时,限制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适用:严格区分国内公共秩序与世界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保留后不得一概以内国法取而代之;在有关国内法及国际条约中严格公共秩序措辞;对于条约中的统一冲突规范,一般不能援用公共秩序保留来限制其效力;依据条约中冲突规范应适用外国法时,限制公共秩序保留排除外国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又称为法律欺诈,是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强行法,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是从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对鲍富莱蒙离婚案的审判后开始深入研究的。在该案中,原告鲍富莱蒙王子的妃子鲍富莱蒙夫人原为比利时人,因与鲍富莱蒙王子结婚而取得法国国籍。后来,鲍富莱蒙夫人欲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法律规避的一般理论后,结合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从经济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法律规避现象产生原因,从而揭示它之所以存在基础,进一步引申出如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正确地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所述条约保留的效力在《关于对条约保留的实践指南》中得以进一步明晰,包括排除适用和变更适用两种不同的法律效果,应用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九十六条是指,保留将排除《公约》相关条款的适用,进而推之于司法实践中,要求法院或仲裁庭根据管辖地的冲突规则确定合同形式的准据法.这一法律效果适用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保留国的情况,而不论案件审理地.冲突规则指引的准据法具有国内法属性,即便指向非保留国的法律,也不导致公约的适用.在中国现行国内法已经与《公约》一致但未正式撤回保留的特殊情景下,如果中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应适用《合同法》.鉴于这种保留的有效性难以评估,并且保留的维持增加了法律适用中的风险,建议撤回.  相似文献   

6.
陈未希 《科教文汇》2008,(24):206-206
国际贸易惯例是一种任意性规范,其发生法律效力,必须经过相应途径,包括当事人约定,国内法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引用等。此外,在当事人选择适用某一国际贸易惯例时,其效力的发生还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如内国法的强制性规范、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限制等。  相似文献   

7.
程舫 《内江科技》2005,(5):59-59
法律规避一直是个非常重要而又争议颇多的问题。本文以法律规避的相关基础知识为起点,分别就法律规避的对象、法律规避的方式、区际冲突中出现的法律规避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8.
刘非非 《科教文汇》2007,(1):126-127
保护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弱方当事人的利益已经成为国际私法的重要价值取向。内国的强行法对涉外合同中弱者的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阐明了强行法的概念和由来,辨析其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区别与共同作用,并着重探讨了它的在涉外合同中的具体适用和限制。  相似文献   

9.
汪明玲  申超 《科教文汇》2008,(13):132-132
法律规避,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特殊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成熟的地方,而关于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以及规避对象的范围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上争议较多的两个话题。本文将在归纳有关这两个问题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试图探寻出相比较而言具有更多可行性的方法或理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国际民商事的交往日益增多,法律规避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今天,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民商事关系,研究法律规避问题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11.
"许可"是知识产权交易的主要方式。在"标準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S,下称SEP专利)出现之前,许可从法律性质上可分为"一般许可"和"强制许可"。1随着技术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斷发展,SEP专利应运而生;并由此产生SEP专利的许可及与之相关的争议。此类争议常涉及所谓FRAND(Fair,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TermS)条款的适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SEP专利许可法律性质的认识;二是如何适用FRAND条款。  相似文献   

12.
王琮 《内江科技》2007,28(4):70-70
和谐社会是有序的社会,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道德和法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实践证明,道德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因此必须重视提高公民的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与《能源宪章条约》(下文简称ECT)争端解决机制都可以被共同的缔约方方援引用于处理国际能源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争端,同时二者彼此间没有等级或隶属关系,适用时也就没有任何时序之别。如何协调两种争端解决机制在管辖权上发生重叠的情况,是目前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交往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二者的管辖权进行深入比较是解决相关重叠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法律规则就应当自动地适用,除非我国在加入时明确地表明拒绝适用.就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我们一直在讨论如何促进其发展,尤其是利用税收优惠的方式.但是却没有对如此作法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规则的关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不良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散布的不符合法律规定、有违社会公共秩序与道德、对社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信息。网络不良信息范围的界定应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采取列举的方式。网络不良信息发布与网络服务商有一定的关系,网络服务商对网络内容的提供承担责任。我国应尽快完善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对法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信息时代中,法律经常面临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造成二者矛盾的原因在于其各自性质的不同,前沿性与滞后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局部性与整体性等等。法律回应科技进步的基本立场应当是保守主义,具体策略则包括立法上吸收公众参与、司法上进行试点、秉承公共利益原则和完善专家咨询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7.
潘德勇 《科协论坛》2007,(3):241-242
作为国际私法的基本规范,冲突规范是立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产物,也是司法者解决国际民商事纠纷的依据。冲突规范在立法层次上表现在范围和系属的确定,而在司法层次上主要是识别。与此相对应,法律冲突的概念仅存在于立法层次上,在司法层次上的则是法律适用。区分立法与司法层次上冲突规范的不同含义,对于建构合理的国际私法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实用新型创造性标准和发明创造性标准在法律规定层面及司法实践层面的差别,通过案例分析现有技术的技术领域如何影响了实用新型和发明创造性审查的区别,指出二者在创造性标准上的差别的根本原因是实用新型和发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具有不同的标准,最后提出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定义以及建议设立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的标准,旨在提高实用新型创造性标准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审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件中所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正确地把握该原则有利于专利复审委员会提高审查效率,维护法律实施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实现法律的秩序价值,避免程序的重复运作。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针对“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理解和适用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和见解,目的在于为专利权无效程序中如何把握和适用该原则提供一些便于操作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域名使用与驰名商标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亚明 《情报杂志》2003,22(9):35-36,34
探讨了解决域名与驰名商标冲突的法律适用问题,介绍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终报告中协调二者纠纷的机制,分析了我国相关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