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方回认为,“格”是衡量诗歌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江西诗派是高格的代表,江湖诗人是卑格的典型。高格的特色是崇高的人格与瘦硬的风格,卑格的表现是卑下的人格与软俗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在诗歌反映现实内容、艺术技巧和用典等方面学习杜甫并根据时代和个人的特点有所创新,加上他渊博的学识,使作品增加了感情的厚度和思致的深度,具备了苍劲古朴、生新瘦硬的特色.黄庭坚对杜诗的创新求变奠定了他在诗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胖了,镜子里头的那张脸的面积和体积都在惊人地成长着,三年前的衣服翻出来穿在身上一点也不短,只是瘦了一点,除了越来越硬的胡茬,和几年前的自己没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4.
硬笔书法的瘦硬特点,使硬笔线条能产生一种动势,由此展示出硬笔书法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方回认为,"格"是衡量诗歌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江西诗派是高格的代表,江湖诗人是卑格的典型.高格的特色是崇高的人格与瘦硬的风格,卑格的表现是卑下的人格与软俗的风格.作这样的区别是与宋末江西诗派日渐式微,江湖诗派风行天下的诗坛形势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书法的魅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一门独有且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不但有高超、独到之处,而且饱含丰富绝妙的历史传统。先秦的大篆,已开始显示了书法艺术美的境界。以后各代书法名家,也都创立了各自的书法审美观点:有杜甫书法瘦硬的美,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9.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认为,格高是衡量诗歌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格高的内涵是崇高的人格、丰富的学问与瘦硬的风格。黄庭坚诗、书在奇崛瘦劲的风格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职校生》2009,(11):1-1
教室外边,那株粗大的梧桐树,静静地立在雨地里,瘦硬的枝丫。零星地带着一些枯干了的叶子,倔强地伸向空中。  相似文献   

11.
李贺诗歌在唐诗中别树一帜,他在语言上大胆探索,力求创新,以丰富的想象竭力表现出的强烈而独特的自我感受,颇得后人赞许。李贺诗歌奇想联翩,构思精巧,用词奇丽,设色浓艳,都体现出一种奇诡、冷艳、瘦硬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的词语艺术更被推崇。  相似文献   

12.
宋诗一代面目的成就者──王安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推尊杜诗、韩诗,学杜并主变求新。他的诗讲究功力,精于锤炼,喜好点化成句,考究字句来历,造语生新,诗律严谨,喜押险韵,声律拗拙,具有不涉铅华、瘦硬劲健的特色,与唐诗风貌迥然不同,即前辈诗家所称之“宋调”、“宋体”、“宋气”。王安石等独创生新,变尽唐音。宋诗一代之面目成于王安石。  相似文献   

13.
王澍(1668—1743)是清代有名的篆书家及金石学家,其理论著述颇丰,于书家评述、碑帖考辨及技法研究多有贡献。王澍在其书论中的书体论里强调“瘦劲”、“自然”,堪称杜甫“书贵瘦硬方通神”观念在清代的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宋代黄庭坚在诗歌方面虽与苏轼齐名,但风格尚瘦硬,实际效仿为杜甫。诗词之中浮艳之气浓厚,其中的禅趣给人以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思想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认为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在理论上 ,要科学认识这一方针 ;在实践上 ,要正确处理好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初唐时期的书法,上承魏晋神韵,下启唐宋先河,形成了端严瘦劲、爽利峭拔的新气象。芮城2005年发现的《大唐故处士韩君之碣》,疑似出自六科进士、河东名士裴守真之手,其书遒劲挺拔,方正平和,内力沉厚,法度精湛,进一步佐证了瘦硬通神的初唐书风。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 ,能够使题画诗在唐代诗坛上崛起。能够使题画诗成熟起来并成为独立艺术种类的诗人可推杜甫。杜甫在题画诗的艺术手法上匠心独运、大胆创造 ,为题画诗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杜甫的题画诗较为鲜明地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标准。杜甫题画诗所体现的审美标准主要是瘦硬遒劲、骨气刚健 ,这与当时普遍的审美观念相左。杜甫崇尚瘦硬有骨的审美标准 ,主要见于他的题画马、画鹰的诗作之中。这种审美标准的产生 ,有着很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杜甫的文艺思想包括:强调作家创作心态的自由,反对外力的干预;以"瘦硬"、"雄劲"的审美取向,来求得作品的生动气韵;主张作品思想和艺术并重,刻苦追求"佳句"、"诗律"的精致;强调作家的学识修养和虚心学习他人的重要意义。杜甫的创作实践,完美地落实了他的文艺思想主张。他始终保持着自由的创作心态,作品充满真情至性;他的诗歌风格于沉郁顿挫之中兼具瘦硬、雄劲之特征,以凌云健笔歌咏质地瘦硬、雄劲的景物与事物,使作品气韵生动;他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苦精神创作了众多的警句、佳句,这些诗句流传千载,具有永世不灭的光辉;他"读书破万卷",诗中大量遣用历史典故,表现出渊博的文化修养,虚心向前辈和同时代诗人学习,而无文人相轻的习气。这些使他成为"集大成"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正>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战略方针。在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础上,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社会主义建设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  相似文献   

20.
南宋姜夔,诗法江西黄庭坚,其词也颇受黄庭坚诗学的影响。擅于字炼句琢,并以清劲瘦硬的江西笔法改造词体,同时追求自然高妙,从而形成了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