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先生的长篇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3 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 7、8、9期连载后 ,引起了相当反应。像这样以著名大学教授的身份对一本中学历史教材的许许多多具体问题由“质疑”而“引发的思考” ,似乎还是第一次。但愿今后有更多的专家学者也能把目光和注意力投到中学历史教材上来。任史识先生的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 13 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 0 0 0年第 3期…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临近岁末,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材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事情的起因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在2000年第6、7两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中刊登了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指出的现行人教版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的错误问题469条,随后全国各大媒体就中学历史教材的错误作了报道,历史教材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继而人教社出来做了一系列表态和声明,并将相关报道定性为“刻意炒作”。顿时“硬伤”还是“皮毛”、“求真辨伪”还是“刻意炒作”、“误人子弟”还是“不会严重影响教学”成为了争论的焦点。对教材的质疑在所有学科中都十分普遍,为何这次由历史老师引发的“商榷与正误”会带来如此轩然大波,并将最后火力集中到了教材的编写体制上呢?  相似文献   

3.
近日 ,由于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披露人教社版本的历史教材有数百处错误 ,中学生历史课教材出错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除了无可争议的硬伤 ,北京有一位张赋平老师认为 :“一些学术性的争议被认定为‘错误’也难避免” ;再就是“近年来历史观波动较大也是引发争议的焦点 ,教材编写大多以普及性的大众认可的历史观念为主 ,观念较为保守 ,这也势必被新观念引证为‘错误’” ;与此相关 ,历史教材更动过频 ,“也势必导致不严谨 ,同时中学历史教学内容庞大 ,而教材容量小 ,导致教材过于简练 ,损害了历史事实。”(见 10月 2 1日《北…  相似文献   

4.
评任史识先生的“也谈”——兼论学术批评的开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连载了我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② ,随后该刊 2 0 0 0年第 3期发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署名任史识的回应文章《评黄安年先生〈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一文———也谈“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这两篇意见相左文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已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讨论 ③ ,受到了教育界、学术界同行的关注。笔者相信围绕教材编写评论的健康开展 ,对于积极改进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 ,大力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努力促进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近日 ,笔者拜读了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 999年第 7、8、9期上的黄安年先生撰写的文章《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O例 ① 质疑引发的思考》。这篇长文是近期在历史教学类刊物上出现的少见的由大学教授对中学历史教材作出的评论文章。对此 ,笔者以为应该首先感谢黄教授对中学历史现行教材 ② 及历史教学问题的关心 ,另外也应该感谢黄教授在文章中谈到的对教材重要性的认识、对现行教材作出的某些肯定性评价以及对于编写中学教科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的理解。同时 ,笔者发现 ,评论文章对所评内容既然作为“质疑…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开了历史教材座谈会。与会者在会上除了指责《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及相关媒体的宣传报道是“恶意炒作”外,还一致认为,人教社历史教科书是目前最优秀的教科书。比如张诚先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四编研部主任、编审,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的看法就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人教社的历史教科书,“基本史实正确,比较好地反映了历史发展原貌。同50年以来的历史教材相比,这套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是现有历史教材中最好的一套,对此,批评者也不敢不同意”。果真是这样的吗?川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主编龚奇柱先生(全国历史教…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5年第6期《1929年10月29日到底是星期几》一文纠正了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的一个错误,但会产生大危机发生的那一天是“黑色星期二”的新错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弄清大危机是哪一天发生的。关于大危机发生的时间,不同教材有不同的表述:10月24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84页;10月29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 7、8、9期发表了《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该教材为目前全国多数地区所采用的高级中学课本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 ,1996年 7月版。文章提到与该教材相比较 ,人教社为“二省一市”试点编写的 1998年版修订的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 ,“除个别内容有所增加和修改外 ,并无体系、章节和基本内容方面的重大变化。因此本文不对 1998年版另作评论。”2 0 0 0年 3月 ,人教社历史室署名“任史识”发表反驳文章 ,指责笔者“并未通过认真的对…  相似文献   

9.
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21页说:“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而人教社1994年版《世界历史》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13页却说:“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早晨10点钟,股票交易所大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现行中学历史课本出现大量错误、硬伤和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于是 ,“人教社历史室的工作人员逐一对照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错误清单’予以核实 ,筛选出‘站得住的错误’64条 ,包括标点符号、年代、地图及史实错误等。历史名家认可了这些‘硬伤’。”由此便公布“核实的错处 (仅 )占万分之零点三二” ,连“标点符号”错误都算上了 ,自我要求真够严格了 !如此之严 ,在 11本书 ,2 2 0万字中才仅仅有 64处“站得住的错误”。这点错不仅“在新闻出版署限定的差错率为万分之一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由黄安年教授的《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专论肇其端、汇广大中学历史老师多年辛劳、汗水、经验和心血结晶而成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2000年第6、7期“商榷与正误”专辑而引发的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大规模讨论,经由报纸(如《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中国青年报》、《西安晚报》、《南方周末》、《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光明日报》等)、杂志(如《学术界》、《史学月刊》)、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湖南电视…  相似文献   

12.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的第6、7期杂志集中发表了全国23个省市数百名中学教师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6册、高中5册一共11册的中学历史教材所找出来的该套教材的错误469条。从1992年来,这套教材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发行,再版8、9次之多。后来有媒体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发现的错误不下六七百处,一下子舆论哗然。11月5日,史学家出面“正视听”,不曾想遭遇更多指责。有媒体载文讲,人教社历史室的工作人员逐一对照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的“错误清单”予以核实,筛选出“站得住的错误”64条,包括标点符号、年代…  相似文献   

13.
近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专门组织了全国 2 3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 ,撰写文章 ,就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现行初高中的历史教材提出商榷意见 ,推出了 2 0 0 0年第 6期和第 7期的“商榷与正误”专辑。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清一色的中学一线历史教师和教研员 ,在同一刊物上连续两期针对人教社版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提出批评商榷最为精细、最为集中、参与者最为广泛的一场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 ,自然会引起学界内外的广泛关注。促使这份在中学历史教学界发行量最大、有着重要影响的刊物在近期采取这一举措的最为直接的…  相似文献   

14.
(记者/蒲生)2000年11月14日,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的河南省省级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门就现行中学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举办讲座,参与历史教材大讨论,并就目前中学历史教材质疑引发争议问题,举行了一次不计名的问卷调查。参加问卷调查的除了40多名来自河南各地的中学骨干教师外,还有部分该学院历史专业1997、1998、1999级的学生,共收回81张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按人数表示):一、您认为现行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高中课本(1996年人教版)中(本栏有2人未填写)问题不少(77) 问题不大(2) 没有问题(0)二、您认为陕西师范…  相似文献   

15.
我评人教社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的三篇文章 ① 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力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充分肯定教材编写的成绩 ,同时着重就改进教材内容和编写提出商榷意见 ,并寄希望编写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新课本。我的善意万万没有想到引来人教社的一场指责和送来几顶“帽子” ,自然我要给以答复。我的第二篇文章就是对人教社历史室署名“任史识”发表在 2 0 0 0年第 3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文章的答复。本来准备在 2 0 0 1年第 1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 2 0 0 1年第 1期《学术界》同时发表的。至于第三篇文章即对人教社称…  相似文献   

16.
因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机制的缺陷及专家自身的局限(或疏忽),出现错误本属情理中之事。我曾十余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深感教材既有“硬伤”,更有观点陈旧过时、“左”的痕迹明显、遮蔽学生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遗憾。因此,黄安年教授等一批关注中学历史教材、有良知与责任感的大学老师和广大中学历史老师,对此提出质疑、商榷,也是很正常的。然而,历史室专家的回应却令人震惊,从“任史识”的反批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是“官学”的专横与霸道,虽然“四人帮”已垮台20余年,但“任文”扣帽子、打棍子的“文革”遗风依稀可见。如“有意无意地企图…  相似文献   

17.
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开始建立的封建卖国的反革命武装集团。1916年这一集团的总头目袁世凯死去,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斗争迅速激化,终于形成分裂之势。那么,北洋军阀是分裂成直、皖、奉三大派,还是分裂成直、皖二大派?在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两种看法都存在。人教社历史室编1987年和1988年版《中国历史》明确叙述“袁世凯死去以后,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而同样是人教社历史室编的90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和1992年  相似文献   

18.
捧读 2 0 0 0年第 6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说实话 ,我真是感慨良多。感慨之一是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老师们的大手笔的确不同凡响。记得去年的 7、8、9三期《中史参》杂志在“教材谈从”栏目中 ,连续发表了黄安年先生的大作 :《评人教社〈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新教材——— 1 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 ;而今年的 6、7两期 ,他们又推出以普通中学历史老师及教研员为作者群的《商榷与正误》专辑。无论是去年发表黄先生的大作 ,还是今年推出《商榷与正误》专辑 ,窃以为 ,《中史参》的目的 ,均绝非出于沽名钓誉之短视 ;着眼于中…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第6期《中学历史教学》有周敦元老师(1929年10月29日到底是星期几》一文,指出人教社2003年版《世界历史》把1929年10月29日误称为“黑色星期四”,应该是星期二。这个结论是对的.但有些问题并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试用几年来,一般反映较好,但是,有些问题需研究改进,现提出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中国现代史分期上的两种意见,中学历史教材应采取哪一种意见?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现代史的分期,即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为中国现代史。第二种意见是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即自1840年至1949年10月前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10月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是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作为中学历史教材采取哪一种意见较为合适,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