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受石油产品污染土壤中筛选出5株石油降解菌,并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石油降解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KF-2、KF-4两株菌均为微球菌属Microrococcussp.),石油降解能力较强,其单菌落接种20天后石油降解率分别可以达到76.21%、74.82%。在对这两株菌的降解特征的进一步探究中发现:KF-2菌株在NH4NO3作为氮源的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较高;而KF—4在(NH4)2SO4作为氮源的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较高。环境pH为7时,KF-2、KF-4的石油降解率都最高。混合菌的试验表明,KF-2、KF-4混合菌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各单菌株接种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石油降解菌的作用机理、筛选和分离鉴定、降解性能分析和产表面活性剂方面阐述了石油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原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茂名炼油厂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2株能够以原油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原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原油降解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株菌5d原油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2.8%和44.7%;在pH接近7.0,NaCI的质量浓度为10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40mg/L时降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自盘锦油田低温环境土样中分离到1株低温菌,该菌能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鉴定:菌株LHB16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菌在含石油0.5%(w/v)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0℃,振荡培养10 d,降解率达80.16%。经传代培养数代,降解性能稳定。GC-MS分析表明烷烃C15~C32被完全降解。菌株LHB16在低温地区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炼油污水二级生化处理对CODcr、BOD5、石油类、挥发酚等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是好的,但对NH3-N的降解效果就很差。本研究以培养降解NH3-N的10NG-1、10NG-2菌种,用于炼油污水NH3-N硝化处理,降解率达90%以上,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大、性质稳定,难降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二恶英的微生物降解,成本低,环境污染小,能使资源再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现阶段国内外能降解二恶英的好氧细菌、厌氧细菌、真菌及其降解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降解新烟碱类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烟碱类农药因其对害虫具有高效、广谱等特点而在农业中广泛应用.其大量的使用导致在农产品和自然环境中的残留超标,除了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人体健康也具有潜在的风险.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污染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技术,本文从微生物降解新烟碱类农药的种类、降解途径、降解基因及降解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联苯菊酯的酶促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阴沟肠杆菌w10j15中提取到联苯菊酯降解酶,并测定了其对联苯菊酯的降解特性.降解酶在40℃、pH7.5时对联苯菊酯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对联苯菊酯的降解率为70%.经实验测定,其最大降解速率Vmax为50.25nmol·mL-1·min-1,米氏常数(Km)为440.58nmol·mL-1.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及其降解物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壳聚糖及低聚壳聚糖制备方法的研究及进展,介绍了其具体的制备方法和务件,提出了制备低灰分、高纯度的活性壳聚糖和其低聚壳聚糖的研究方向;以及用氧化降解和酶降解方法制取低聚壳聚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旨在为秸秆类木质纤维素沼气工业化奠定科学基础,以滤纸作为纤维素材料对不同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沼气池菌系进行驯化和筛选,并研究其中温条件下对麦秸、玉米秸和滤纸的降解特性.采用减重法、分光光度法和蒸馏法分别测定复合菌系在发酵过程中的纤维素降解能力、复合菌系生物量和发酵液中挥发性有机酸.结果显示:发酵原料和发酵时期的菌源纤维素降解能力有较大差异,来自粪便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前期纤维素降解力强,而秸秆池源的复合菌系在发酵后期纤维素降解力强.粪源产气稳定期的复合菌系F6的降解能力最强,对纤维素降解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滤纸、麦秸和玉米秸.  相似文献   

11.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其处理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用Fenton氧化法研究了五种偶氮染料(橙黄Ⅱ、橙黄Ⅳ、铬黑T、皂黄和酸性铬兰K)的降解脱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偶氮染料均有显著的降解。当偶氮染料浓度为200ppm、H2O2(30%)的用量为0.2ml、Fe SO4·7H2O用量为83.4mg,反应1小时后,橙黄Ⅱ和铬黑T在p H=10时的脱色降解率高达94.55%和88.19%;橙黄Ⅳ和酸性铬兰K在p H=12时降解脱色率是最高的,达到了98.74%和96.97%;而皂黄则在p H=2时的降解脱色率最好,高达97.36%,是一个降解高浓度染料废水的有效方法。根据偶氮染料降解后的UV-Vis图谱,简单探讨了氧化过程中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300W汞灯为光源,纳米TiO2为光催化剂,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脱色率,以重铬酸钾法测定其COD降解率,研究了在不同溶液pH值、甲基橙初始浓度及TiO2投加量等条件下的甲基橙光催化降解效率.结果表明,甲基橙溶液脱色率和COD降解率并不一致,脱色比COD降解更容易发生;将脱色率、COD降解率等指标的变化综合考虑,才能更全面准确地判断光催化反应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菜等农产品有机磷农药残留越来越严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在改善环境和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已显得经济而有效。本文就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机制及编码降解酶的相应基因,以及工程菌的构建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用差热分析方法(DTA)、热重分析法(TG)和微分热重分析法(DTG)研究水溶性苯胺蓝在空气中流中的热氧降解过程和动力学,发现水溶性苯胺蓝热氧降解过程由3个紧连步骤组成.用CoatsRedfern方程进行动力学处理,确定水溶性苯胺蓝热氧降解的表观反应级数分别为17,20,09和活化能为2546,3315,5977kJ/mol.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降解农药微生物的类别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化学农药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农药是治理农药污染的重要手段.已发现的能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放线茵.微生物降解农药其实质是酶促降解,农药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氮源和能源,有的微生物以共代谢方式降解农药.环境因子和农药的化学结构均影响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筛选和分离具有高效降解特性的菌株,构建遗传工程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滨州学院学报》2018,(2):73-77
为了研究聚合物浓度和降解时间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采用石油沥青质四组分测定法,将原油分离成四组分(胶质、饱和分、芳香分、沥青质),并用破乳剂BSA108测定原油及其各组分与煤油混合为油相以去离子水为水相配置的模拟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降解时间的聚丙烯酰胺对原油及其各组分配置的乳状液破乳的影响。实验表明原油及胶质、油分、沥青质分别配置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大小为:沥青质>原油>胶质>油分,其中沥青质对破乳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三组分;随一定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时间的增长以及浓度的升高,破乳难度逐渐降低,但整体上随着聚合物的加入乳状液的破乳难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F3(Trichodermasp.)、F5(Aspergillussp.)、F6(Aspergillussp.)为石油降解菌,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温度、石油浓度、振荡速度、初始pH、菌液投加量对各菌降解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对各微生物降解石油以及它们自身的生长都有较大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各单菌降解石油的最佳单因素条件.为利用微生物治理石油污染环境提供了一些基本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8.
农药尤其是化学农药中的高毒、高残留、难降解的农药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而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来治理所造成的污染是一项很有效的手段.本文从降解农药污染的微生物的概念、种类、降解的机制、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在微生物降解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环境中筛选、驯化出一株高效降解油脂的酵母菌X3,然后对影响该酵母菌降解能力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始p H为3~4,初始含油量为600mg/L,培养温度为25℃,半静置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脂的降解能力最强,而且对底物的选择性不严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氰化物在不同环境的自然降解规律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发现:氰化物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光化学、生物化学等综合作用,自身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氰化物以及进入土壤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减少,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在含氰泥土样制备中,低浓度比高浓度降解得快;在氰化废渣中,室外自然风干的氰化废渣的降解比室内样品降解快;在环境空气中,氰化氢稳定时间短,空旷地带夏天比冬天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