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黑龙江、安徽之后,江西省成为全国第三个公布异地高考具体方案的省份。2012年11月30日,江西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江西省关于做好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工作的实施意见》。据悉,江西省接受外省籍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条件与目前全国部分已公布方案或明确条件的省份相比较,门槛最低。其中,对随迁子女父母的职业、住所、社保都未作任何具体要求,对考生只要求在江西省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条件要求:高中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  相似文献   

2.
《教育》2013,(3):26-26
在广东积分入户(依据《广东省农民工积分指导指标及分值表》打分,原则上满60分者可申请入户)的异地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可参加高考;高技能人才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零门槛”参加高考。各地级以上市对在当地有3年完整初中学籍的随迁子女,实行就地参加中考政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能否就地高考,已成为高考改革的重大议题,广受社会关注。取消高考报名的户籍限制,实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是改革的方向,但这一举措可能会面临“高考移民”现象再度大规模发生,以及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高中教育资源不足等困境。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是有条件地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并促使高校合理分配招生名额等。同时,应借此改革机会全面改革高校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4.
开放异地高考,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本文主要在分析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基础上探析教育公平,并针对异地改革情况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关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解决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的关键是高考的地域公平问题,应当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当下,优先实行省域内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参加高考;近期,随迁子女使用户籍所在地试题在输入地参加高考,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录取;远期,让随迁子女与输入地子女以同等权利在输入地参加高考。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观点     
《教育》2012,(24):7
张千帆:异地高考制定权不可交给地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日前呼吁:教育部不能把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时间表和附加条件的制定权限交给地方。他担心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受地方保护主义压力,很难制定公平政策;并且,全国各省份的步调不一,会  相似文献   

8.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是中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二元户籍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物。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现象的成因、现状、挑战及对策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但总体来看,理论层面的研究偏少,新闻报道性质文献居多;"随迁子女"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社会效应的研究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9.
教育月览     
《生活教育》2011,(4):95-96
高考改革方案年内出台,随迁子女有望就地高考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升学方案预计“十二五”期间出台。这意味着五年内,打工子弟将有望在就读地参加高考。此外,更有利于选拔人才、维护社会公平的高考招生改革新方案也将于年内出台。(京报网,2011年3月29日)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升学政策思考——基于上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着强烈的在输入地城市高考升学的愿望,但现实存在的高考限制以及市民心理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之路。基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分阶段研究并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升学问题,有条件地开放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日前已证实,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望试行"异地高考",试点工作将由各地自行提出。然而,至今未见哪个省有试点"异地高考"的时间表,也不清楚哪个省有此试行计划。"异地高考"雷声大雨点小,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言及"异地高考"具体办法10年内可能出台,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中有气无力地说:待时机成熟时。试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异地参加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一:2003年国家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如今,当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这批孩子开始要考高中、考大学,高考问题便成了一个客观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背景二:从2008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多年……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3,(3):25-25
2013年开始接收应届、往届随迁子女在湖北参加普通高考、高职统考和技能高考报名。由于2013年本省户籍考生高考报名已结束,对符合条件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在予以补报机会。2014年及以后的报名与本省户籍高考考生同步。  相似文献   

14.
资讯     
<正>教育部:今年将有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解决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本刊讯(张迿)2014年2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杜柯伟表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一共是1 277万人,占到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9.3%。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保障随迁子女就学的比例已经达到了83.5%,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到今年全国会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的问题,去年已经有26个省份解决了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话题,自两会起一直热度不减。两会期间,教育部负责人透露,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如何考高中,读完高中后如何参加高考的方案正在研究。这一消息使众多流动人口深受鼓舞,但各界人士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担忧。"治大国,如烹小鲜",解随迁子女高考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各地方政府在中央宏观指导下相继出台细则,可各地政策却引发社会争论。通过探究异地高考政策的价值取向,提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关键在于高考招生制度的逐步变革,放开大学招生自主权;重点在于加大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前提在于改变传统育人观,培养终身学习观。  相似文献   

17.
新闻资讯     
<正>2014年我区高考有十项"新政"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与往年相比,2014年高考有如下十项新政策。一、首次有限度放开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2014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区外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在我区参加高考,但仅限报考高职高专。同时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高考移民"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了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9.
魏山  周珊 《教育导刊》2013,(11):15-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会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20.
在土地集约化、经济多元化和社会包容性等新型城镇化目标分析基础上,论述劳动力区域转移、农民工代际变迁、流入地资源约束和流入者结构变化等异地高考的政策基础,揭示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实施与沿海城市新型城镇化的耦合机制,具体包括人口结构、交通演变、教育结构和设施配置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