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阅读”对学生而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真真切切的行为。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担负起帮助学生奠定起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汪秀珍 《学语文》2008,(1):28-28
“阅读”,顾名思义,当然要在“读”上做文章。我认为,首先要抓好“诵读”,然后要抓好“精读”。“诵渎”和“精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幼儿早期阅读受到重视,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家庭与教育机构对早期阅读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图画书创作与出版日渐繁荣,使我国儿童的早期阅读获得空前发展;“亲子阅读”、“分享阅读”等较好的幼儿早期阅读形式,带动了家庭与教育机构对早期阅读的研究。然而,目前在早期阅读领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要使早期阅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图书真正成为教育者的助手和幼儿的良师益友,尚需多方面地努力。  相似文献   

6.
要分清左右     
化长河 《语文知识》2005,(12):21-22
我们在浏览网上新闻、阅读报刊书籍时,经常会看到“左”和“右”的说法。笔发现,有不少人分不清政治领域的“左”和“右”。  相似文献   

7.
丁竹霞 《学语文》2008,(5):25-25
阅读能力作为从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听、说、读、写)之首。“读”是“写”的基础,“读”、“写”带动“听”、“说”。因此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运用是提高阅读技能以及写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曾经作了个有趣的统计,诸如“个人”“个性”“个体”“自己”“独特”“独立”之类的词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共出现了90多次,可见,《课标》是特别强调“个性化”的。就阅读而言,“个陛化阅读”已渐成语文教学的时尚名词。但是,“个陛化阅读”不等于漫无目的或毫无章法的阅读,在阅读中若缺少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所阅读的文本也就只剩下“白纸黑字”的意义,谈不上“个性化阅读”了,因为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阅读模式。“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是阅读的基础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是高水平阅读的必要条件。“图式理论”的建立 ,使读者利用已有的图式 ,达到对文章的深刻理解 ,对阅读测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测试研究在阅读领域中提出了阅读模式原理,以此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对阅读题型进行划分,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训练中,注重宏题、“不匹配图式”题和“高层次”题的设计与训练,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周启云 《广东教育》2002,(10):42-42
一、整体构思和设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中有“阅读”十一篇,“资料”十篇,散见于各章,与各章知识紧密相连,是必修知识的补充和完善。要做好“阅读”“资料”部分的教学,教师必须有整体构思和设计,以便于进行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指导和教育。笔者的构思和设计是:分类整理———分阶段施教———信息反馈与交流。(一)分类整理为了便于制表,将“阅读”、“资料”中典型性的文章进行编号(下同):1.材料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2.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3.侯氏制碱法;4.金…  相似文献   

12.
市长为书做提案 呼吁设立阅读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与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等人提出了关于设立“国家阅读节”的提案。但此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给他的答复是国家原则上不设置新的节日。今年“两会”上,决意要“将提案进行到底”的朱永新委员再次建议设立“国家阅读节”。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期待”名称及内涵 阅读期待概念源于“前结构”、“期待视野”概念。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前结构”就是读者在解释文本之前就具备了的先有、先见、先把握。读者对文本的“具体化”是以“前结构”为基础的,“前结构”使“具体化”带有主观成分、再创造成分。德国接受理论家先驱汉斯&;#183;罗伯特&;#183;姚斯将“前结构”概念用于解释审美,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它指在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接受主体基于自己的审美理想、阅读经验和接受动机投射在大脑上形成的关于未来作品的“既成图式”。这种阅读文本的既成的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赵斌 《考试周刊》2007,(21):66-68
本文指出在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阅读”与“听、说”在外语习得中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提高而非对立的关系。加强英语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创建英语学习语言环境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散文,要点在于能从散开的“形”中找到隐含的“神”。要抓住散文的“神”就要从散文的“抒情、描写、议论”的词语人手,还要注意品味散文的开头、结尾和寻找线索、找准文眼、提炼主题。阅读散文的步骤是:搭好骨架找文眼,透过眼睛看灵魂。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17.
阅读材料包括背景材料和相似文本迁移的材料等,这些材料的介入可以使语文阅读教学增添浓厚的书卷味,也可以提高文本阅读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其必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实”者即“有用”(有益于解读),“活”者即“必需”(是应需的,随机的)。冷静思考当下高中阅读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材料介入,我们发现越来越成为教学必备内容的这种“浮华”,沉淀下来的并非都是金子。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纷纷发起了阅读运动。课外阅读指导一直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亲近母语”实验,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理念,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以建设优质保量的儿童阅读课程为目标,以建设书香校园为重点,率先在扬州的实验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全方位推广“班级读书会”“教师读书会”“亲子共读”“社区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方式,在全国形成了较大影响。本期我们刊发了“亲近母语”课题的一组文章,从课题介绍、教材建设、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展示他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所做的一些探索。课外阅读指导和儿童阅读教育是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希望我们编发的这组文章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是时代的需求,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塑造一种个性化教学的氛围,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品质,有意识地拓展教学资源,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