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漂,以其反应鱼汛灵敏清晰而深受广大钓友的喜爱。但是,立漂在使用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被许多钓友所忽视。一支立漂,从下至上分为插杆、漂身、视标三个部分。由于制作工艺和选用材料的不同,每支漂或多或少都在视标上存在着一段显示盲区。这段盲区对反应鱼讯影响很大。买到一支漂后,如何判断这支漂的显示盲区有多大呢?首先在插杆上卷上一段铅皮后放入水中,适当增减铅皮,使浮漂的视标露出水面一半左右。当漂稳定后,轻提或下压浮漂几目可以发现,松手后浮漂不返回到原来露出水面的目数,而在另一目数处稳定下来。也就是说,与铅皮…  相似文献   

2.
2001年老鬼钓鱼学校第五期学习班,本人有幸受邀讲解浮漂原理。有天训练期间发现A班一位学员A的浮漂有很多动作,但扬竿中鱼率很低,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他用的是漂尾长度约20厘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问这位学员浮漂调几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诉他应该修剪铅皮调六目,钓目不用改变就可提高中鱼率,学员照方法改变调目之后,问题得以解决。之后我到对面鱼池巡视发现有另外一位学员B的浮漂亦有很多动作,扬竿中鱼率也很低,更巧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五年夏天,我们十几位钓友在顺义一鱼塘垂钓,塘内鳊鱼较多,我们所有的钓友几乎用的全是台湾产碳素四点五米手竿,台约法钓底,除钓上鳊鱼也能钓上鲫鱼和鲤鱼。垂钓中,一钓友的浮漂在上食下竿后左右摇摇晃动,只见浮漂一黑一条编鱼上钩了。他以为是浮漂出了毛病,经检查浮漂完好无损,只是浮漂座下边那粒太空豆下滑了有四十至五十厘米,使浮漂靠近了铅皮座,所以下竿浮漂立五起后由于食饵及铅皮的重量拉到主线自动下滑,使浮漂产生摆动。恰好鳊鱼在中下层游,结果食饵在半水就被鳊鱼抢食上钩了。即使半水未中鱼,饵食落底后仍有机会…  相似文献   

4.
“台钓”在钓鲫中,钓组的灵敏度倍受钓友的关注。选用钓组后的调试中,笔者对漂的本身进行了分析,发现先校出它本身的“灵敏点”后,再结合调目垂钓,其效果甚为理想。 校漂的“灵敏点”:将选用的孔雀翎漂,加上铅皮调至平水后,减下铅皮,使漂目全部露出水面。这时将减下的铅皮按同等重量分成与漂目数量相等的小块。先加上一小块时看漂在水中下降的只有一目,再加上一小块应该又下降一目,依次慢慢加上去就出现了同重量的一小块铅皮,使漂下降的不是一目,而是一目半至  相似文献   

5.
朱建华 《钓鱼》2006,(11):26-26
钓跑铅。实际上是钓跑线。方法很简单,掌握四个要点:1.线组必须使用的是空心铅皮座;2.要将空心铅皮座上边的太空豆向上拉动10 ̄15厘米;3.在原铅坠上再加重铅皮,使坠重大于浮漂浮力,铅坠卧底;4.通过调整使浮漂露出水面习惯垂钓的标示目后,就可以钓跑铅垂钓。具体的说:一是在线组  相似文献   

6.
邹思全 《钓鱼》2013,(14):21-23
六一儿童节这天,笔者也给自己年轻的心放了一天假。吃过早饭,于6点来到钓点,在小耿钓鱼的位置下竿,水深2.5米。根据昨天晚上盘算好的打法,有鱼咬钩时,要等浮漂被拉下3目以上时才能扬竿。半小时后,浮漂出现动作,点动两次后又上下起伏了3次,才慢慢下沉,直至浮漂被拉平水后才扬竿,中双尾鲫鱼。就这样钓下去,  相似文献   

7.
史为林 《钓鱼》2013,(4):12-14
曾经争论不休的浮漂的“灵敏点”已经被当今众多的钓法以及所用的各式浮漂而慢慢淡出话题。更多钓手把认定的调目.视为“灵敏点”,这个“灵敏点”是根据鱼情来设定的,而不是浮漂本身、  相似文献   

8.
二、浮漂的稳定性浮漂的稳定性与灵敏度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浮漂的灵敏度越高稳定性就越差,但也还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浮漂的稳定性所追求的并不是让浮漂不爱动,而是希望浮漂有规律地在一定的范围中运动。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浮漂在鱼吃饵时明显地下顿1—2目。由于鱼吃饵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即使单钓鲫鱼也同样如此),因此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稳定因素与灵敏因素的比例.使所用的浮漂在各种不同场合下动作都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状态。这也正是竞技钓手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浮漂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与灵敏性是相互对立的,即灵…  相似文献   

9.
对钓鱼朋友来说,如果一支浮漂能适用各种鱼情状况,那该是个多好的"宝贝"。将您欣赏和需要浮漂的颈。肩、身、脚、色格目等按长短肥瘦及色泽筛提分解,再把最适合当时钓况和鱼情所需要部位快速组合为一支浮漂.这就是全天候可微调组合式浮漂。如图示:1各种动流专用浮漂--左而右玉女形、秘书形、贵妃形、女皇形,适用于河川溪流及海岩矾钓,可小可大也可适用于湖泊水库。2.池湖库手竿立式静流浮漂--浮漂颈可备长短粗细多支,长者浮材多、浮力大,粗者破水阻力大,反则阻力小又灵敏。3.浮漂颈身--同样可备长短粗细多支.功用同上n4一浮漂…  相似文献   

10.
史为林 《钓鱼》2008,(9):12-13
三、体积小的浮漂灵敏 比较的条件是两支浮漂的形状、漂尾粗细、长短、漂脚、使用的材料等其他都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样。体积大的浮漂在漂组中需配大铅坠,因而体积大,重量大,体积小的则相反。大小漂组的调、钓目相同。鱼对大、小漂组的作用力大小、时间和方向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体积小的浮漂灵敏。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上)》已提到过了,  相似文献   

11.
刘定龙 《钓鱼》2008,(23):26-27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耿胜利 《钓鱼》2009,(20):22-23
“带钩调漂法”也叫空钩调漂法。其方法是钓组在半水中(至少离底)装上两枚空钩调漂。是以整个线组的重量,即线、太空豆、漂座、漂、铅皮座、铅皮、8字环、两枚鱼钩的重量全部被浮漂承载,剩余的目数为调目。在实际运用当中,可以根据鱼情和饵重,适当调整钓目和调目。  相似文献   

13.
厉晓明 《钓鱼》2013,(4):15-17
认可一支浮漂的灵敏度,设定调目只是第一步。在施钓的过程中,为了改善鱼讯,要依靠调整钓目来验证浮漂的灵敏度。当调整到有清晰鱼讯时,才能显现出浮漂最佳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李寒停 《钓鱼》2009,(7):20-21
山西钓友封居华: 今年年初,我在网上购得某品牌一套三支的高档浮漂(硬尾),到手的第三天正值我休息,于是急忙找个大棚坑去试漂。这个大棚里的主要鱼种是50克小鲫鱼和300—500克大鲫鱼。我嫌钓大鱼麻烦,决定钓小鱼。在套漂里抽出一支1号小漂,空钩半水调2.5目,搓小饵钓2目;拉饵钓3目。我来这个大棚钓个几次鱼,饵料的配方略知一二。在和好钓小鲫鱼的拉饵之后,等了约20分钟见拉饵已经什么漂啊?我很是郁闷……  相似文献   

15.
任敏 《中国钓鱼》2001,(7):34-34
寻找“归零点”的实验方法:是指双钩不加钓饵,在浮漂下面的渔线上加减铅皮,调整配比的重量,令漂尾的顶端与水面平齐;然后等量地依次减去相应的配重,浮漂就能等量地上升,浮出水面,其中必能找出一个点,漂尾上升的数量值比其他点的数量值都大,这个点就是该浮漂的“归零  相似文献   

16.
邹思全 《钓鱼》2013,(13):20-21
钓鲫鱼,不管是野钓还是池钓,大多数是调高目钓低目,以悬坠钓灵为主,这是多数钓手的选择。尤其是在野钓中,多是生口鱼,虽然鱼的密度不大,但咬钩快、吃口猛,浮漂动作真实有力。钓这种生口鱼,多是调灵钓钝,就是笔者也不例外。但在一次垂钓中,笔者彻底改变了看法。在钓鲫鱼上,因鲫鱼的个体大小不同,鱼情不同,导致鱼口也不相同。表现在浮漂上,是各种动作都有,虚虚假假,真真实实,尤其是鲫鱼被钓猾的水域,有时看似真实的动作,提竿却不中鱼,看似很小而不真实的动作,却是大鲫鱼  相似文献   

17.
对于浮漂和坠的调整,已有很多人从理论到实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着台湾钓法的引入,又提出了“调四目钓二目”的调整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整,目的都是为了使漂与坠能达到灵敏度最高的组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鱼来咬钩时,钓手们就希望浮漂能够立即灵敏地反映出水面的情况。大家就努力把浮漂与坠的最灵敏调  相似文献   

18.
调漂,是学习台钓中看似简单实则很有学问的环节。可以说,一支漂子调整得灵敏与否,直接影响着上鱼的速度。 一支漂子,到底怎样调整才算是灵敏和精确呢?它在调整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又该怎样去克服这些影响呢?我们还是听听高手们是怎么说的吧。 “大家都知道‘调四目钓二目’是台钓中最常用的调漂方法。但事实上,由于水质,鱼饵、渔线及浮漂本身质地等多种因素都对钓组的灵敏度有所影响,因此上,一味机械地运用‘调四目钓二目’,是不容易使浮漂正确且灵敏地反映吃鱼吃饵动态的,这势必将影响上鱼的速度。“广州的著名钓手吕宏一开口就把问题引向了  相似文献   

19.
一、寒潮到前觅食欢 1994年元月16日,是较大的一次寒潮到来的前一天,是个阴天。上午11点,心想出去放松一下,就到鱼塘边选好两个钓位,分别在4个钓点投下诱饵就回家了。等吃完饭已经是中午12点,我拿竿到塘边,下竿不到两分钟,只见浮漂连点两下,我迅速提竿,钓上一条鲫鱼  相似文献   

20.
邹思全 《钓鱼》2011,(15):38-39
什么是轻口鲫?就是在垂钓中,遇到的鲫鱼吃口小而轻微,表现在浮漂上,其动作大多很小,一般不超过1/3目,甚至出现一线的小动作,如果不细心观察浮漂,就会失去许多中鱼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