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真正得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何发挥?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一、教师为主导教师为主导重在"导",所谓导者,引导  相似文献   

2.
正一、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以"预设"为前提,以"再现"为旨归,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尽管人们很早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概念,但事实上教师既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体",也没有真正地把学生当作"主体"。那么,教师在传统的课堂上实际上起着什么作用或处于什么地位呢?多少年来,一个"主导"的提法,竟把教师放到了"超级主体"的地位。什么是"主导"?《现代汉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在理念上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忽视"以教师为主导",甚至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认为应以学生为主导,把严谨的教学活动变成了散乱的、不系统的、没有指导的所谓"学生主体"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以教师为主导",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地位,因此,决不能因"以学生为主体"而轻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任何偏离、忽视或放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学校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应是先有"主体",后有"主导","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那末如何才能让学生成之为"主体"呢?关键在于教育体制,同时也在于教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深度和了解程度.教师如若对学生认识肤浅,知之甚少,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主导",从而也就确保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免又是"先生讲,学生听",教师的"主导"也就势必要带有盲目性、主观性和强迫性.如此"主导"下去,也就难免要导出一些所谓的"差生"以及"调皮蛋"、"捣蛋虫".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辩证统一是数学教学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示范者,同时教师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当下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活动的确很多,课堂确实由"一言堂"变为"众生堂",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有些学生活动表面上热闹,学生所得却较少;有些教学活动没有目的或者说目标不明确,学生无法设计活动的步骤;有些活动学生总结也没有指向,教师的总结或评价不到位或者没有作出评价,说到底就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这是教学致命的伤痕.笔者引领部分教师一起开展了"高中动感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为此以课本例题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本人在探究教师的主导如何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的理解“主导”与“主体”的含义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两句口号,我们喊了许多年,至今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质疑:教师和学生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究竟谁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成败,关键要看主体是否积极参与。主体积极参与了,就能抓好课堂45分钟。而参与的主要途径在哪儿?在于教师的"导",在于教师将过去的"教"变为"引"和"助",逐渐形成一种教师(主导)控制下的"主体参与型"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课堂变革,我们坚持不渝的是课堂导学。导学是文津中学十年课堂变革追求中对两类典型课堂的辩证选择。一类是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一类是当下的"学生个个讲"。这两类典型课堂要么忽视学生主体,要么轻视教师主导,都存在着对课堂本真要义的偏颇。文津中学力图寻找一条务求实效的辩证路线,其本真要义就是始终把握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原则,努力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正华 《考试周刊》2008,(23):197-198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采用了种种启发式教学,但往往是"启发启发,启而不发".是我们的教育者没有尽力,还是我们的学生太笨,都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那么问题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忽略了两个很重要的课堂教学外的环节--学生的课前预习和教者的课后的教学反思.这两个环节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一个字"活".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因"活"而精彩?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一、用"爱"融洽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因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孩子得到了什么,而是孩子生成了什么,生成了多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从这样的理念来考量我们的课改,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我们常说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我们对主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体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具体操作层面总是不能很好把握。我们必须自我拷问: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重研读,明晰学"理",教师的工夫在课前教师研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于学""还教于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我们班主任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动员大家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十分复杂,既要投入爱心,对学生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又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应遵循的原则,语文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应贯彻这一原则.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因此,既要重视作业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在新一轮的课程教育改革中,建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为教学追求。"三维目标"的设定决定了教师教学应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转移到现在的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决定了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从教育技术融入教学模式之中与运用教学技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技术与创新思维培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教无定法"。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正确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如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关键是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张巧英 《生活教育》2011,(7X):50-51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三尺讲台是教师展示艺术的舞台,而课堂就是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在这个师生共有的舞台上,显示的是语言的魅力,张扬的是个性的特点,演奏的是动人的旋律,流淌的是智慧的甘露。学生是这个舞台的"主体",教师则是"主导",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而进行,可以说,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心"主导",才能使"主体"更加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教师既然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和先导,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去理解教育教学的精神本质,怎样调适自己与新课程相和谐,从而使自己融入其中,成为课程改革过程的内在驱动力,是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这既要求老师转变角色,又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做主体和主导老师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角色,在素质教育探讨之初,有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口号,现在,我们要问教师何以才能成为“主导”?在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急剧增多,知识产业节奏加快的今天,一个教师能静态地去主导学生这个主体吗?教师殚精竭虑地去钻研“主导”之法,而不去主动夯筑主导之基…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接受。怎样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把握好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即读悟、质疑、评析,但凡我们读文章一般要经过这三个步骤:一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标提出改变旧的教学模式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师"教案"改为师生共享的"学案",应用"学案导学——交流展示——巩固提高"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一、何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什么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自钱梦龙老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来,教育界同人似乎都认可了这种"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然而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主体"和"主导"到底以谁为"主",始终是我们的一大困扰。当下,"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