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沈志媚 《师道》2005,(7):26-26
在悟读《小音乐家扬科》一中“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这一句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为了这把小提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这位学生的语感无疑是敏锐的,但这时有一位学生却竭力反对:“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扬科还要这把小提琴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郭成来 《云南教育》2003,(34):18-18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我在实践中发现师生间充满互动、和谐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案例《小音乐家扬科》一、音乐揭题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给大家放一首乐曲。(曲调舒缓缠绵)想一想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位叫扬科的小男孩(板书“扬科”),他非常喜欢小提琴,大家都称他小音乐家(板书“小音乐家”)。他为了摸一摸挂在墙上的小提琴就被主人活活打死了。(放曲调凄凉悲哀的乐曲。)二、合作互动,感知文本&!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你从哪里看出扬科具有小音乐家的素养?…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已预习《小音乐家扬科》(六年制十一册)这篇课文的基础上,我抓住小扬科“被活活打死”这一悲惨结局首先讲读第五段。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题:1.扬科挨打时、挨打后情况怎样?2.最后一句话“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的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你怎样理解?学生学习这段后,大声为扬科叫不平:“有什么罪?要把这样一个只8岁的小孩活活打死?”问题由学生提出,我因势设问:“你们想知道小杨科为什么会被活活地打死吗?”“请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第四段。”只几分钟,学生纷纷议论:“看一下小提琴有什么要紧?”“哎,他偏偏要看小提  相似文献   

4.
张青淑 《湖南教育》2007,(10):33-33
教学片断: 师:酷爱音乐的扬科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新中国,他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音乐一定能得到发挥,可惜他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才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 生2:当时波兰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他的死是黑暗的社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师:酷爱音乐的扬科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吗?生1: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新中国,他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音乐一定能得到发挥,可惜他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才会有这样悲惨的命运。生2:当时波兰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啊!他的死是黑暗的社会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眼案例演上午教学公开课《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下午我带着成功喜悦的心情,准备把第三课时上完,做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扫尾工作。我在指导学生了解“扬科因太爱音乐而遭毒打致死”的有关内容,激起学生对扬科的同情之后,提了一个问题:“若扬科还活着,将来他可能会怎样,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话音未落,有位男同学就把手举得高高,我为他能有如此快捷的反应感到高兴。他说:“我认为扬科是不会活着的,即使这次不遭毒打,他迟早还是会丧命的。”我意识到这是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在思考问题,正是引发…  相似文献   

7.
泼留希金     
乞乞科夫的脸上显出要问的表情来;他焦急的等着这男管家来说什么话。但那人也在等候着乞乞科夫的开口。到底,苦于这两面的窘急的乞乞科夫,就决计发问了: “哪,主人在做什么呀?他在家吗?”“主人在这里!”男管家回答说。“那么,在哪里呢?”乞乞科夫回问道。“您是瞎的吗,先生?怎的?”男管家说。“先生!我就是这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已近尾声,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学完《小音乐家扬科》这课,你有什么感想?”稍停片刻,一双双小手纷纷举了起来,许多同学眼睛里还噙着泪水。那恳切的目光仿佛在说:“老师,我说!”“老师,叫我吧!”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是那样的热烈,感情是那样的真挚,认识是那样的深刻。“学完这课,小扬科那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形象老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为了摸一摸管家仆人的小提琴,竟被活活地打死,这多么不公平啊!资本主义社会真可恨!”“当我读到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的时候,被他酷爱音乐的强烈感情打动了,我真想用自己积攒的钱买把小提琴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提倡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有半点否定之词,惟恐稍有不慎便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一位老师执教《小音乐家扬科》,其间,老师请学生谈谈读文后的感受。前面发言的同学或表达了对扬科遭遇的同情,或表达了对统治者残暴的愤恨。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也是罪有应得,他不应该随便进别人的屋子;地主和管家也是情有可原,他们以为扬科要偷他们家东西,当然要管了。”老师一愣,…  相似文献   

10.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把扬科“很瘦弱”的长相与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进行比较。这篇课文一开始,在介绍扬科时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作者在这里写扬科“很瘦弱”的长相时,又特别写了他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这是为什么呢?我抓住这一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相关课文:《月光曲》、《小音乐家扬科》《月光曲》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钢琴奏鸣曲《月光曲》的故事。《小音乐家扬科》写的是一个热爱小提琴演奏却无法拥有小提琴的男孩扬科的故事。你喜欢音乐吗?你听过哪些音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音乐家、乐器以及音乐分类的相关知识吧。  相似文献   

12.
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叫象声词。我们如果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象声词,就不难发现它所起的修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小音乐家扬科》中先后出现了七个象声词,现结合课文简析如下: ①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扬科有时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目之所见是树林里在奏乐,耳之所闻是“噢咦”、“噢咦”的乐声。这不正是扬科如痴如醉地酷爱音乐的形象化说明吗? “噢咦”!“噢咦”!两个象声词连续反复,突出了音乐的节奏感。两个象声词后再加上一个省略号,说明这乐声持久不息,也说明扬科听得久了,听得入迷了,乃至忘了采野果,空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并组织学生释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主旋律。在预习《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程琛同学提出:扬科之死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有的大声喊“值”,有的驳斥道“不值”。顿时,课堂上唇枪舌剑,“硝烟弥漫”。我见此状立刻改变教学计划,变课堂教学为“扬科之死”辩论会,把持“值”观点的分为甲方,反方为乙方,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甲方认为:扬科酷爱音乐,有着较好的音乐天赋,他想拥有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小提琴——哪怕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正是酷爱音乐…  相似文献   

14.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5.
无限追踪     
<正>苏醒的管家某富豪家遭窃,看守豪宅的管家失踪。一天后,人们才从漆黑的地窖里找到刚刚苏醒的管家。管家看了一下自己手腕上戴着的手表说:“刚才我到地窖里拿东西,后脑勺突然被什么东西重重地击打了一下,我立马就晕过去了。”管家把一天前发生的事说成是刚才,他这是为了推脱看家不力的责任吗?  相似文献   

16.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17.
质疑两则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第13自然段为:  相似文献   

18.
“探究建构教学法”是我校重点课题.在实践中,我们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运用“问题、合作、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问题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学生的问题提出为教学的开始,以学生个体或群体自身的问题解决为教学主线,以学生解决问题为目的.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一课,在阅读后,学生提问: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用树皮做的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死不瞑目?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在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当学生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互相讨论,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感悟作者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也是善于刻划“眼睛”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的,他写的《小音乐家扬科》(第十一册)一文,就有四处对扬科眼睛传神的刻划:文章开头写扬科“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然后写扬科因为偷  相似文献   

20.
鱼小朵:淀粉们还在为电脑中软件的安装、升级、卸载而烦恼吗?还在想方设法为日益庞大的右键菜单减肥吗?还在为日益减少的C盘而忧心忡忡吗?小小烦恼委托给QQ电脑管家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管家——本领一:软件搬家,解放日益肥胖的C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