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耻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义;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2.
“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  相似文献   

3.
育儿歌     
《小学生》2003,(Z3)
挑别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耻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责;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义;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怀。 (《健康咨询报》) 育儿歌  相似文献   

4.
今年成都市城区共有21所学校招收艺术、体育特长生。招收初中体育特长生的学校有: 八中、十一中、十二中、十四中、十六中、十八中、二十中、石室联合中学、列五中学、七中育才中学、树德实验中学、华西中学、西北中学、盐道街中学、师大附中、玉林中学、双庆中学。招收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学校有: 七中、八中、十一中,十二中、十六中、十八中、二十中、石室中学、列五中学、  相似文献   

5.
转喻理论是探索中动词状态化并进而不及物化过程的有效工具。在中动句中,在中动构式的压制作用下,中动词及其主语名词都经历了转喻的过程,在转喻机制调节下,中动表达式中的中动词呈现出不及物的特点。中动词的不及物特性是在认知过程中完成并语言化的。  相似文献   

6.
环境与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绷燕于燃黔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他人。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关怀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重点。教学中,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积累、读中欣赏、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8.
环境与孩子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公平中长大…  相似文献   

9.
爱情故事     
[引言一]爱原来就为的是相聚为的是不再分离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相见永不能启口永不能再想起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火种孤独地凝望着黑暗的天空[引言二]在生命中漂泊/在漂泊中恋爱/在恋爱中奔波在奔波中迷惘/在迷惘中孤独/在孤独中思恋在思恋中幻想/在幻想中失落/在失落中叹息在叹息中寻觅/在寻觅中消磨/在消磨中蹉跎在蹉跎中伤悲/在伤悲中流泪/在流泪中沉睡在沉睡中回忆/在回忆中老去是的,爱情太短暂,生命太短暂,永恒太短暂,一切太短暂。  相似文献   

10.
从"十三中模式"到"十三中现象",再到"十三中奇迹",南京市十三中因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十三中模式"到"十三中现象",再到"十三中奇迹",南京市十三中因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而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宣讲了大量的佛教义理,《心经》内容又占有较大的比重,作品不仅全文引用了《心经》并在作品中多次提及,且师徒间以之为谈资,相互勘验对方的佛学修为,作品对《心经》部分原文一再引用,对《心经》义理一再发挥和阐释,化《心经》名相为人物形象,在《心经》空观的影响下,作品穿插了大量谈空的诗句,主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心经》的崇爱,而且大大增加了作品的佛学美感,也拼成了作品宗教内容的万花筒。  相似文献   

12.
分析李渔的小说代表作《十二楼》中一些主要的对称现象,认为它是一本将对称美发挥到极致的小说集。在这一点上,它在中国小说美学史上的意义类似于盛唐诗坛名作中通首对仗的格律诗和南北朝至盛唐时期从头到尾通篇对仗的精美骈文。  相似文献   

13.
少年武侠小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少年小说样式,具有武侠小说和少年小说的特点。葛冰的少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拟从成人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出发,以葛冰的作品为样本,分析少年武侠小说的思想特质与叙事技巧。首先,少年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有选择的传递和解构,因而具有了丰富少年读生命内涵的寓意,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其次,少年武侠小说中的成功描写符合少年儿童的现代审美要求,想象奇特,远离暴力,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再次,少年武侠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其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给读留下更大的主动思考的空间。故事结构采用现代短篇悬念小说的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与可读性。人物贴近现实生活,新切可感。语言幽默风趣,颇具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4.
长篇小说《地债》时间上有大跨度,事件上有连续性,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新中国土地关系的变迁,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农村人物形象。但大跨度和连续性的内容压缩在30万字的篇幅内,不免有局促之感。几个主要“反面人物”的处理,亦有可推敲之处。作品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之内,还可以写得更开放些。  相似文献   

15.
《螺丝在拧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批评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内容艰深难懂,意义复杂,历来对它主题的理解的评论很多。从某种程度上说,文中每一人物,每一事件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从作品中广泛运用的象征手法来阐释作品的主题。 首先,作品题目的几个动作贯穿于全文,是全文最重要的语言象征。其次,作品的背景以及主题的反映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具体反映在把对“罪恶”的看法和圣经及弥尔顿作品的象征手法联系起来。另外,联系到作者所处的特殊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背帚并着重分析了这一时代的道德观对主题的象征意义,并以这一道德观的集中代表——女家庭教师为例分析此象征意义。最后,作者自身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甚至作品特殊的发表方式也都在作品的人物刻画中得到了象征性的体现,文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作者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象征性原型。  相似文献   

16.
史诗意识与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从西方学遗产里“拿来”的史诗意识贯穿始终。它幻化为多种形态的艺术本,发挥着长篇小说的体优势,并推动着长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在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问题,留下了某些缺憾和训练,认真梳理这一切,足以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繁荣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借鉴,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小说家拉尔夫.埃利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虽然不是创作于后现代主义小说高潮时期,但小说明显地带有很多后现代主义的写作特征。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看不见的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者要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揭示了人们在迷茫的世界中,积极寻找内心追求的渴望。  相似文献   

18.
同传统小说相比较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小说结构艺术方面进行了革新 ,出现了一些新的小说结构模式 :“心理情绪—人物”结构模式 ;“整体象征”结构模式 ;“时空交错”结构模式。研究台湾现代派小说的表现艺术 (包括结构艺术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派武侠小说与哥特小说,一个属于古老的东方民族,一个来自于遥远的西方世界,但在题材、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