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教学考试》2024,(1):20-24
<正>高中文言文阅读是语文高考板块中的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文言文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侧重于它的“工具性”。有些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生硬地将课堂分为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句式等知识的罗列,没有系统地总结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些文言文教学关注点狭窄,要求学生通译,  相似文献   

2.
<正>归纳起来说,文言文教学有三个层面:文化层面、文字层面和章法层面。我们所持的态度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能分离,但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课型,三个层面各有所侧重。一般地说,先秦诸子散文及辞赋类的文章,可侧重文化层面,写人叙事类文章可侧重文字侧面,论说类文章可侧重章法侧面。一、文化层面从文化和思想的层面上去解读文本,从文言文中汲取精神的营养,是读文言重要的一环。文言文以简约  相似文献   

3.
在文言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体现在:"工具性"着眼于文言文基础的培养,侧重于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重在强调运用上的准确性和合法性;"人文性"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侧重于创新以及各种知识的融合,具有人文学科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灵活发挥和运用,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本文从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与途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高中生知识面宽,个性突出,敢于质疑问难,教师必须有更充足的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在预习中揣摩,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理解,在检测中落实文言知识点,才能顺利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的工具性体现古代汉语学科属性,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从文学性价值来看,文言文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从人文性价值来看,文言文教学具有大人文学科属性,文言是学生的精神家团.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文言知识,还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本论文立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也结合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深入分析传统文化教学的价值的基础上,探求了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可思考、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董海棠 《亚太教育》2019,(8):171-172
打造高效的文言课堂,需要语文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文本的内在价值,做到“文”“言”并重,使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和谐统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文言文产生学习兴趣,围绕文言文学习的三维目标,主动积累文言知识,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汉字构形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汉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拓展,注重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分析汉字构形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和汉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然而尽管这一说法已成共识,但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师日常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两者的落实仍有很多误区。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整理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笔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唯工具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正>在高中语文中,文言文教学是重要内容,很多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要求学生掌握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古代汉语知识,尽管掌握这些知识很重要,但教师不能忽略文言文的人文性而只关注其工具性,在教学中应做到人文性和工具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诗文所占分值明显增加,新近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诗文所占分量也明显加大,可见我国教育界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对文言文教学给以足够的重视,本不容置疑,但有一种观点却认为,中学生学习母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准确使用现代语文的能力,过多地在文言文教学上用力,似乎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这种观点若被更多的人接受,将会造成语文教学很大的缺失。笔者认为,文言诗文的教学,不能仅仅以教给学生阅读理解文言诗文的有关知识为目的,更应该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高度,在更深远的层面上重新认识文言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偏重语文工具性,一味强调文言字词、语法含义,忽略了对同样是文学作品的文言文应有的文化思想主题的人文探究。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我们教师能够以适度为原则教会学生真正读懂文言文,并以传承传统文化正能量为己任,立足民族文化,多让学生吸取本民族的文化营养,才能真正让古典文学巨著在学生的阅读经历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新课改的一大难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百病缠身,枯燥无味。探其根源,可归结为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到位:重语文的工具性轻语文的人文性;重封闭性的教师讲解轻开放性的学生探究。笔者认为,只有以开放性为前提,才能真正落实人文性。  相似文献   

1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从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在人文性方面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的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及历史局限。"但由于高考试题,依然把重心放在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的考查上。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老师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大多拥有精美凝练的语言,同时还将古代深厚的文化意蕴以及人文意蕴隐含其中,针对文言文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阅读及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能够有效丰富古代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对自身的品格基于浸润和熏陶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以高考试题为导向,只是为了向学生传授文言知识,难以有效激发学...  相似文献   

18.
高考对学生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侧重于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应把这一点贯穿到文言实词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去。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文言实词知识点教学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属性,也具备人文性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践调查的方式,积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进行理性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05,(11B):7-7
徐卫东在《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由于一部分教师对《纲要》和《课标》理解上存在偏颇,致使文言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进入新的误区。一是内容上,摒弃工具性.独树“人文性”。《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