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北京谱仪(简称BES)是中国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在用于研究基本粒子性质、探索物质最深层结构的探测实验设备中,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的高能探测器。1984年10月,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奠基,在北京西郊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院内,开工建设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相似文献   

3.
标准模型的成功和一系列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家们深受鼓舞。标准模型的精确检验已提上日程。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开展的BES实验,抓住机遇,作出了贡献。实验精确测得的新的τ轻子质量在τ轻子普适性检验中起了重要的作用。BES实验在粲物理研究(包括D_s,J/φ和φ′等)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自2009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完成重大改造投入运行后,大型粒子探测器北京谱仪获取物理事例有了极大提高。目前,实验的国际合作组已拥有世界最大直接产生的J/psi、psi"、psi(3770)数据样本,"已经进入高能物理研究的‘丰收季节’"。高能物理的-粲能区是精确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5.
谢家麟。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和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物理学会胡刚复物理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谢家麟院士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2年2月14日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6.
北京谱仪合作组最近获得τ质量的最新结果为:m=1776.9±0.5MeV. 该值比以前的粒子表给出值小7.2MeV,精度提高了5—7倍,为解决τ寿命、衰变分枝比和轻子普适性理论的矛盾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基金》2003,17(6):374-376
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最近利用588万J/事例数据,在分析J/粒子辐射衰变到正反质子(J/→γpp)的过程中质子和反质子不变质量分布在阈能处发现有奇异的增长,可能解释为一个新的共振态。即J/粒子先衰变成光子和这个可能的新共振  相似文献   

8.
北京τ-粲工厂国际研讨会(Beijing Tau-Charm Factory Workshop'96)今年2月5日一9日在高能所举行。来自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62位加速器物理、实验物理及理论物理学家,以及中国8个研究所和大学的17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日本和韩国分别组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191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通过热气球实验第一次发展宇宙线粒子以来,人类对于宇宙线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尤其是关于高能宇宙线的起源和加速机制至今仍是宇宙线科学的未解之谜,本文就宇宙线加速机制中的激波扩散粒子加速理论展开叙述,说明带电粒子是如何在激波中加速的。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由100多位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研究人员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北京谱仪实验中,观测到了一个新粒子,暂时命名为X1835(它名字中的X代表了它的基本结构仍未确定),这有可能是人类寻找了几十年的新型强子,同时有可能突破现有的普通夸克模型,意义十分重大。这个结果已在国际著名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并引起了国际高能物理界的高度重视。1974年,丁肇中教授和里克特教授分别独立地发现了J/ψ粒子,并为此获得诺贝尔奖。自从丁肇中教授发现粲粒子J/ψ以后,粲粒子的衰变被公认为是寻找和研究这些新型粒子的理想场所。但是新型强子的寻找…  相似文献   

1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BEPC,是目前我国建造的规模最大,技术要求很高,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大型科研工程。它主要由注入器、储存环、探测器、数据处理中心和同步辐射产生区组成。建成后既可进行高能粒子物理实验,又可产生同步辐射光进行材料、生物、医学、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对撞机是六十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速器,由于具有投资省、有效能量高等优  相似文献   

12.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8日14时,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介绍该结果的论文已于3月7日送交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其预印本也已在网上发表。3月8日16时,王贻芳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做学术报告,并通过网络直播,向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报告他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对轻子物理学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一位是1975年发现重轻子的马丁·佩尔(Martin L.Perl),另一位是1953年发现中微子的弗雷德里克·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这两项发现都是高能粒子物理学中的大事,对物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宇宙中的神秘粒子——中微子的由来中微子的概念是1930年德国物理学家泡利首先提出的。当时,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有一个涉及β衰变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5.
色玻璃凝聚     
研究重粒子对撞的物理学家们认为,他们正在寻找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它存在在从质子到重核(如铀)范围内的高能粒子中。一些人认为这种被称作“色玻璃凝聚”(color glass condensate)的物质,可以解释新的原子  相似文献   

16.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17.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美科技合作的一项重要成就。本文作者亲历了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中的"7403工程""753工程""八七工程"以及最终的"8312工程",讲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并对当时该项目的国际科技合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晚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并在其中作出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实现了3次重大的跨越,粒子物理的成就为其顶峰。世纪之交的中国粒子物理学,应当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结合中国的国情,认真制订中国粒子物理的发展战略。在国内充分利用BEPCII进行粲物理精确测量前沿的研究,同时选择有特色的非加速器物理实验,如粒子天体物理实验、宇宙线观测、中微子物理实验等。我们应大力加强国际合作,重点搞好LHC实验,并积极部署大型直线对撞机的国际合作。高能物理研究基地还应当积极为其它学科提供先进手段和大型平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旨在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开始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